一补精、二补血、三补神,一个中成药,调浑身不舒服,疲劳,头晕

张张科普 2025-03-28 08:52:35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参考文献:《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中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中医诊断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在中医理论中,精、血、神被视为人体健康的三大支柱。当这三者协调平衡,人便神清气爽;一旦失衡,便会出现浑身不舒服、疲劳、头晕等症状。精能化血,血能养神,神能统摄精血,三者相辅相成。

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种能同时调理三者的中成药,帮助我们摆脱那些困扰生活质量的不适症状。

精血神:人体健康的"三驾马车"

记得前些日子,一位从事IT行业的张先生来找我看病。他满脸倦容,诉说自己长期加班,总感觉浑身乏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睡眠质量差。我把了把脉,看了看舌象,判断是精血不足,神失所养的表现。

在中医看来,人体健康如同一辆由三匹马拉动的马车。精是生命的本源,血是营养的物质基础,神则是生命活动的主宰。这"三驾马车"哪一个出了问题,人体就会显现相应的不适。

精是中医理论中最基础的物质,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来自父母,后天之精则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精的功能体现在生长发育、生殖繁衍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等方面。当精气不足,便会出现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精神疲惫等症状。

血是营养全身的重要物质,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在肝、心等脏腑作用下转化而成。血液循环周身,滋养脏腑组织。血虚的表现包括面色苍白、唇甲无华、头晕心悸、手足发麻等。

神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导者,中医认为"心藏神"。精血充足,则神志清明;精血亏虚,则神志失常。神的异常表现为失眠多梦、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等。

透过表象看本质:中医辨证论治的智慧

城里一位姓李的退休老教师,向来爱养生。最近一段时间,她感觉浑身不舒服,头晕乏力,整日无精打采。去医院检查,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被诊断为"亚健康状态"。

在中医看来,这种状态恰恰是精、血、神三者失调的早期信号。李老师的情况表现为阴血亏虚,肝肾不足。中医强调"治未病",就是要在疾病尚未形成之前进行干预调理。

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同样是头晕乏力,有人是气血两虚,有人是肝阳上亢,有人是痰湿中阻,治疗方法自然不同。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地对症下药,而是找到症状背后的根本原因。

浑身不舒服、疲劳、头晕这些症状,在中医看来多与以下几种证型有关:

气血两虚型:面色苍白或萎黄,气短乏力,头晕目眩,心悸失眠。

肝肾阴虚型: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多梦。

脾胃虚弱型: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四肢乏力,面色萎黄。

心脾两虚型: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面色苍白,食欲减退。

中成药调理:传统智慧的现代传承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大量滋补精血、安神定志的药方。这些传统配方在现代制药工艺的加持下,形成了疗效确切、使用方便的中成药。

归芪养血口服液就是一种颇具代表性的中成药,它以黄芪、当归为主要成分,配合熟地黄、白芍、党参等多种中药精制而成。这款药物具有补气养血、益精安神的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引起的头晕目眩、疲乏无力、面色无华等症状。

黄芪性味甘温,入脾、肺经,是补气固表的要药,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当归甘辛温,入肝、心、脾经,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之效。熟地黄甘温,入肝、肾经,补血滋阴,益精填髓。这些药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补精、补血、补神的完整体系。

黄土高原的一位农村大娘,常年劳作,近来却总觉得力不从心,四肢乏力,头晕眼花。村里的老中医给她开了归芪养血口服液,服用一段时间后,症状明显改善。"像是身体里装了个小马达,有劲儿多了,"大娘笑着说。

用药之道:讲究时机与方法

中成药虽好,用药时机与方法同样重要。一般来说,补精血的中成药最好在早晨或上午服用,因为这个时段人体阳气渐升,吸收效果更佳。而安神类药物则宜在晚上服用,以助眠安神。

归芪养血口服液通常建议饭后半小时服用,一次一支,一日两次。服药期间,建议少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效。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运动,提高睡眠质量,才能使药物发挥最佳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中成药并非人人适用。实证、热证者慎用补益类药物;感冒、发热期间应暂停服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使用前应咨询医生。

药补不如食补:日常饮食调理精血神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在服用中成药的我们可以通过日常饮食来调理精血神。

补精的食物包括黑豆、黑芝麻、核桃、枸杞等。

黑豆核桃粥做法:黑豆50克,大米100克,核桃仁15克。将黑豆提前浸泡4小时,与大米、核桃仁一同煮粥,可加入少量红糖调味。

补血的食物有红枣、桂圆、阿胶、猪肝等。

桂圆红枣茶做法:桂圆肉10克,红枣5枚,枸杞10克,冰糖适量。用沸水冲泡10分钟即可饮用。

补神的食物有莲子、百合、酸枣仁等。

莲子百合汤做法:莲子30克,百合30克,红枣5枚。先将莲子煮至七分熟,加入百合、红枣继续煮至莲子酥烂。

结语:平衡之道,健康之本

健康不是单纯依靠药物能够维持的,而是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和坚持的。正如老子所言:"治大国若烹小鲜",调理身体也是如此,讲究的是"火候"和"平衡"。

愿每一位读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健康平衡点,享受精满、血足、神旺带来的美好生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12 阅读:1561

评论列表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2
2025-03-28 12:16

好历害的三补.中医们能天天出来宣传要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得有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心态。中医己经做了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只是古人不知不觉中的做,而今天中医是以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为荣。不仅中医们自己要做,还要所有人都要做,还才是中医们天天跑出来宣传中医的原因。(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

张张科普

张张科普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