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我卫校毕业后,被乡医院院长压制,辞职后来广东,改变人生

名著茶话会 2023-12-30 09:17:52

口述:壶中春秋

整理:名著茶话会。

本故事可能分三部曲完成,本文是第一部,七千余字,真实记录第一代打工人在广东的奋斗与成功历程,让我们感慨的是,大家看到他们成功的今天,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当初来广东的原因……

01走出校门当医生

1990年,我从市里的中专卫校毕业,却被分配到隔壁偏远乡的卫生院上班,让我郁闷了老长一段时间。

隔壁乡是我们县里有名的贫困乡,主要就是交通不便,那些年里缺医少药的问题也是最严重的。

当地的乡卫生院也就一栋两层的四五间房子,职工也就七八个人,院长之外还有三个医生,其中一个还是专职的妇产科,主要就是接生,另外就是几个护士和一个搞后勤的。

我去报到时,院长倒是很热情地接待了我,说我是全院的第一个科班生,希望我的到来能帮地方改善一下卫生状况。

虽然我对这个工作地方不怎么满意,但也抱着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心理,全心投入了工作中。

只是说句老实话,这些年来,这个卫生院在当地的口碑并不怎么样,每天都是门可罗雀的样子,却并不是人们不生病,而是不愿意来这里。

主要还是这个卫生院水平太差的缘故,院长姓张就是本地人,据说还是前些年从赤脚医生提上来的,全院除了一个妇产科的接生员评价好点外,其他人几乎都不怎么受人待见。

于是,我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诊室里看书,也帮着药房的人整理一下,药房那个老药师倒是很热情,只要我问到的,基本都是倾囊相授,倒也很大程度上填补了我心里的空虚感。

一转眼过了半年多吧,因为我的到来,也陆续处理了几个晚上的急诊,在当地算是有了一点微薄的口碑。卫生院的业务稍微有点起色,至少一些以前不愿意来这里宁愿跑十几公里去镇上的小毛病会来找你看看了。

医院只有那么多房子,原本是不够的,幸好大家都是本乡人,下班后除了值班的外都是各回各家,我竟然还有两间房子住,一间当作卧室,一间当成厨房,这也是唯一让人满意的地方。

到第二年的春耕时候,一个周末的下午,因为当晚轮到院长值班,而我离家有十几公里,所以就请了半天假回去一趟,院长也没有说多话,大大方方地让我走了。

我走到公路门口准备坐三轮车回家,那时候那个乡还没有班车,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三轮车,一块钱坐到镇上。刚准备要上车时,又想起没拿外套,天气还有点冷,只好转身回医院去拿。

也就一百多米的样子,刚刚走到医院门口,就听到院子里人声嘈杂,张院长的声音最大传过来:赶紧打一针副肾。

我拨开人群进去一看,地上一块门板上躺着一个男子,口里吐着白沫,身上还有一道明显的青紫,张院长蹲在地上查看,几个护士则在一旁帮手,什么氧气瓶小药车都拖出来了。

我问旁边看热闹的人是怎么回事,原来这个人就是医院所在村子的,刚才在田里耕地,他家水田里有一棵电线杆,他走到那根拉索旁边就伸手抓了一下,然后就倒在水田里抽搐。

幸好旁边就有好几个人在干农活,这才马上把他给弄出来,知道是触电了,赶紧就送来了医院。

得知是触电,而张院长刚才还在叫“打一针副肾”,再一看一个护士已经拿着针筒蹲下去准备打针了。

我顾不得那么多,嘴里大喊一声别打,然后使劲跳进去把她推开,嘴里说:这一针不能打,打下去就完了。然后就半跪在那个男子身边查看起来,同时喊拿个电筒和听诊器过来。

简单查看了一下,瞳孔还有些许反应,就是听不到心跳和呼吸。我顺手就扯下一个护士口袋里的纱布口罩把男人嘴上的白沫清理干净,又换了一个贴在他嘴上,做起了人工呼吸和挤压。

也就十来分钟吧,那个男子也是命不该绝,竟然奇迹般地醒了过来,我这才坐在地上直喘气,病人也被送进病房去了。

我拿了衣服还是直接回家了,一路上当地乡亲们都对我更加热情,耳朵里听到的都是赞美的话,也让我心里狠狠地自豪了一把。确实,作为一个医生,还有什么比把人从鬼门关上拉回来更开心?

回到家,我也把今天的事情和父母说了一番,原本希望父母也夸奖一下,可父亲听完反倒有点沉重的表情说:你今后只怕和院长不好相处了。

果然,父亲的推测真的出现了,我回到医院后,以前一直对我还算热情的张院长,不知道什么原因就对我不冷不热的,以前最喜欢让我帮他值夜班的,宁愿自己熬夜也不叫我了。

再后来,我到医院快一年了,我们自己乡卫生院有了岗位,这也是最初答应了的,我便提出了要调回去的申请。

从卫生局到区医院的领导都签了字,就是张院长不同意,理由还让人无可辩驳:我们乡卫生院缺人才,好不容易来个人一年就走了,那我们还要不要发展?

我到这时候才知道,当时在大庭广众之下喝阻了张院长的错误医嘱,让他丢了面子,只是那也是无可辩驳的。如今他走的也是堂堂之阵的阳谋,我自然就只能继续留下受他的排挤。

其实我也想过,他已经四十来岁的人了,我只要熬几年也就把他熬走,到时候不也海阔天高?但年轻气盛的我心里愤愤不平,一气之下就辞职不干了。

当然,这也是当时的环境所决定的,那时候在乡卫生院每个月也就几十块钱,而那些出门打工的人,随便都是几百块的收入。

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办好辞职手续,主要就是各种领导的劝说,张院长更是说得声情并茂。但我知道,那一切都是做给别人看的,无非就是把我留下来好继续打压而已。

02辞职南下打工救美女

91年的8月份,我背着小小的行囊、还有母亲的责怪离开了湖南,来到了广东东莞的虎门,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打工人生。

我的第一站是虎门的威远,威远大桥下面有个小码头,上面十几个干活的人都是我们的老乡,我的本意是在他们这里借住几天,尽快找到工作。

主要还是因为码头附近有一艘废弃的趸船,老乡们晚上搭一块跳板,人就可以睡在上面,白天把跳板撤掉,外人根本不知道,也就能避开查暂住证的危险。

连续在虎门一带找了三天,都是一事无成,几个老乡甚至还劝我别找工作了,干脆就在这附近弄个小诊所偷偷干,比你打工强多了。却被我一口拒绝,因为对我而言,虽然谈不上循规蹈矩,但法律底线是不会去碰的。

三天没有找到工作,虽然有地方吃饭有地方睡觉,不至于露宿街头,但我心里还是开始郁闷起来,偶尔甚至还会怀疑自己,这个辞职的决定到底是对是错呢?

第四天下午,大概四点左右吧,在外面找了一天工作没有着落的我就回到了码头。因为天气很热,就让老乡把跳板搭好,一个人上那个旧船去吹风去了,老乡们则就在旁边的红砖船上挑砖,说是趁太阳没有那么厉害了多做点。

我坐在船头,偶尔看一下挑红砖的老乡,更多时间还是看着对岸的假日酒店。

中间就隔着一条东莞运河,对岸稍下游就是港澳码头和太平海关,当时是虎门一带很繁华热闹的地方,想着自己原本踌躇满志,三四天了却没个着落,心里的郁闷就越发浓厚了。

正在自怨自艾时,突然听到有人在叫救命,左右一打量,挑红砖的老乡们依旧有条不紊地干活,声音也是来自下游的。

跑到船尾一看,大概二三十米的样子,有个女孩子在岸边大叫,河水中间一点还有个女的在半沉半浮地挣扎,应该是溺水了。

因为还有二三十米的距离,那时候的东莞运河里确实还可以游泳的,我自己这几天也是每天傍晚都和老乡们在河里游呢。

刚好看到船尾还帮着一个旧的救生圈,我三下两下就解下来拿在手里,又跑到船头对老乡们喊叫,下边有人溺水了,你们也来看看,然后就拿着救生圈跳下了趸船,直接朝那个挣扎的人游去。

还没有到涨潮的时候,水流也不是很急,大概三五分钟就扯住了继续下沉的人。拖到手上才发现是个年轻的女孩子,只是已经昏过去了,便只好一只手拖着她的手,一只手游水,好不容易划到了岸边。

这时候,那群老乡也跑来了,大家七手八脚帮着岸上的女孩子一起把我们拖上岸。

还顾不上喘口气,救上来的女孩子还没有呼吸和意识呢。也顾不上什么男女授受不亲的规矩,直接就把她内衣背后的扣子解开,然后就是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

女孩溺水的时间不长,在我抢救一两分钟就醒来了,醒来的那一刻还吐了一大口水在我脸上,弄得我尴尬不已。

旁边的女孩对我千恩万谢,救起来的姑娘却连话都说不出来,我跟着一大群穿着做工衣的老乡直接就回工棚了,两个女孩也上了旁边一辆小车走了。

回到工棚,老乡们议论了很久。有说到底是当过医生的人,关键时刻一双空手也能救别人一命;也有人为我抱不平的,说那两个女孩子不懂礼数,好歹也得给点钱你,刚好你出门还没赚到钱呢。

我自己反倒无所谓,只是这样的场景,又让我联想起自己为什么会来到这里的原因,不正是一年前救了那个触电的人的场景吗?相比上次所受的打击来说,就这样不声不响离开,反倒显得有点再正常不过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又得继续去外面找工作,心里甚至已经开始有了点转变,那就是适当降一些标准,先找个地方做段时间再说。

就这样在金湾一带转了一整天,却都不是很理想,等到四五点的时候又垂头丧气地回了威远的码头。

刚刚走到码头附近,老乡们一看到我就大叫;你终于回来了,昨天那两个靓女来找你,中午来的等了你一下午,这不刚开车离开。

我感到很错愕,随即也释然。昨天那个女孩子经过一晚的修整,今天想起来感谢一下我这个救命恩人也是人之常情,等了一下午也算是仁至义尽。

于是无可无不可地说,人家好了那是命大,能来一趟就很不错了,别多想哈。

跟着老乡们玩笑了一阵,总算把心里的郁闷给疏散掉,到了吃饭的时候,我也老实不客气地拿起一个大碗跟着大家去吃饭了。

刚刚走出工棚,一辆小车从美美印花厂那边开过来刷地停在我们面前,随后就是昨天那两个女孩下了车,老远看到问我就喊着:你终于回来了,我们等了你半天啦。

老乡们开始起哄,说着家乡话对我说,要是她们请你去吃大餐就叫上我们哈,要是给了钱你就收下,等一下大家一起去吃夜宵。

我放下手里的饭盆,两个女孩也走近我,嘴里说着感谢的话,然后就提出请我去吃顿饭,说是一定要感谢一下。

我反正也还没吃饭,人家来都来了,既然是请我吃饭肯定比工棚的伙食要好,也抱着一种理所应当的心态跟着她俩上了车。

救上来的那个女孩和我坐在后座,显得挺文静的,开车的那个英倒是很大方,一边开车一边自我介绍说自己叫阿颖,你身边的那位叫阿莹。

这两个名字弄得我一愣一愣的,反复问了几次才总算弄明白。就这么没几分钟,车子就停下了,下车一看竟然就是码头对岸的太平假日酒店。

这可是老乡们每天都会和我说的高档地方啊,据说来这里吃饭的都是非富即贵的人,两个不怎么起眼的女孩子,虽然开着车也提示不是普通人,难道还是什么传说中的人物不成?

我稀里糊涂地跟着她俩进了大堂,眼睛却从不四处打量,尽量装出一副见怪不怪的势头。只是偶尔用眼角的余光去瞟几眼金碧辉煌的场面,心里正在感叹有钱人真好时,阿颖已经推开了一张包间的门,阿莹则拉了我的手一下,让我进屋。

两个女孩问我吃什么,我真想不起来有什么说得出口的菜名,只好随意说有点辣椒就好,其他无所谓。

惹得她们吃吃地笑着,随即就用广东话让服务员上菜,我是一句都没听懂。但接下来的菜倒是出乎意料,虽然多半是海鲜,但旁边都有一个小碟子装着酱油和红辣椒,阿莹笑着对我说:

你是湖南人吧,我家里也有一个湖南人,她吃海鲜就是这么吃的,你试试看。

这也是我生平第一次吃海鲜,这可装不出来,就连虾怎么剥都不懂,只好老老实实是地说自己没吃过这样的。

阿颖还在笑,不过看得出来,是那种善意的笑吧,坐在我旁边的阿莹则直接动手教我怎么剥虾,怎么蘸酱等等。

03去美女家族公司上班

三个人一边吃一边聊着,她们只是随意打听了我的一些事,得知我是刚到广东才几天,还没找到工作时,阿颖马上就安慰我说不要急,这个问题好解决。还朝阿莹努努嘴说,那位家里有好几家公司,明天就让她带你去挑。

好不容易吃完了一餐,虽然感觉海鲜的味道确实名不虚传,但总觉得没吃饱。阿莹问我好不好吃时,我还在回答说吃是好吃,就是吃不饱,不如吃我们湖南的辣椒菜过瘾,惹得对面的阿颖翻了好几次白眼。

出了酒店,她俩又要开车送我却被我拦住,说码头就在桥那头,我走过去就好了。

阿莹坚决不肯,说是一定要送我到“家”才不失礼。阿颖又出来打趣了,说你们俩就走过去吧,我先去解放路那边拿点东西,等一下过去接阿莹。

出乎意料的是,阿莹竟然答应了,我俩就那么沿着威远大桥朝威远岛上走去。顶多几百米的路程,晚上的海风吹着,桥栏上的路灯照耀,把我们的身影拉得好长。那一瞬间,我心里恍惚有种恋人散步的错觉。

阿莹一路上简单介绍了自己的一些情况,还说阿颖说的不假,你如果愿意的话,明天她就来带我去面试。

我的好奇心又起来了,便故作夸张地问她说:原来你家是百万富翁啊,为什么昨天会来这运河里游泳呢?

阿颖脸上又浮起一片红晕,迟迟疑疑地解释了一番。

原来,她从小就在威远这附近长大,只是后来父亲发达了才住到太平那边去的。昨天因为心情不好就想起去小时候的地方散散心,幸好闺蜜阿颖一直在后面偷偷跟着,发现不对劲才喊人救命,要不然真的会把小命搭在那里。

我不便深究阿莹所说的“父亲发达了”是个什么程度,对我而言,能有一份相对稳定而待遇不错的工作也就够了。

我走到桥头就让阿莹别送了,美美印花厂门口那一截路黑漆漆的,免得不小心扭了你的脚,我可背不动你。

听到我贫嘴,阿莹竟然璀然一笑,在夜色中恍如一朵盛开的白莲,那一瞬间让我看呆了。

阿莹肯定是看到了我的傻样,轻轻锤了我一下,还说那你早点休息,明天上午我来接你。

一转身,阿颖的车就那么恰到好处地出现,我看着她上了车,车子在桥面掉了头向虎门驶去,自己也就回了工棚。

老乡们又围着起哄了,问长问短问了好久,得知我明天就要去面试了,这才一哄而散。

第二天一大早,阿莹竟然是自己开车来接我了。

见我又在发傻,推开门让我上车坐好就主动解释说:阿莹也有自己的工作,不可能每天都给我当司机吧,我也是有驾照的人,你这么大惊小怪干嘛。

一通连珠炮下来,弄得我浑身都不自在,想不到我认为文静的阿莹也有如此泼辣的时候。阿莹却巧笑倩兮地开着车,一脸的得意像,我这才恍然大悟,这妮子在装呢。

车子一直穿过了虎门城区,最后到了北栅的工业区里,开到了一家工厂的门口,保安直接就打开了大门,还笔直地站在门口敬礼。

阿莹把车开到了一栋办公楼前,我这才知道,这是一家电子厂,主要是给电视机和组合音响厂生产配件,厂子目前已经有五百多人。

这里就是阿莹负责管理的。实际上,阿莹带着我上楼的时候,一路上也遇到好几个叫方总的人,应该是厂里的管理人员吧。

自从进了公司后,阿莹就似乎换了一个人一般,一脸的严肃不苟言笑,听到别人叫方总也只是点点头。我心里也在诧异,女人真的是善变啊。

进了一间办公室,阿莹这才稍微放松了点,让我随意坐下便问我想做什么类型的工作。得知我在老家曾经真的是医生时,她还捂着头想了好久,说真不大好给你安排工作了。

最后寻思了一阵,阿莹就打了个电话叫来一个男子,大概40岁上下的年龄,阿莹叫他三叔,指着我说这是她同学,刚从老家出来,因为专业不是很好安排,就交给你带着去品质部吧,不是刚好准备高ISO认证吗?我看他挺适合的。

叫三叔的男人一脸疑惑地看了我们很久,虽然最后还是答应了,带着我回到他的办公室时却又问我:你真的是阿莹的同学?

我摇了摇头,时候只是普通的朋友,三叔一脸严肃地对我说;自己真的就是阿莹的真叔叔,从来没有见过她带人进公司的,看你表情也不像坏人骗子,你们之间肯定有什么瞒着我的对不对。

我搔了搔头,只好把前天发生的事简单说了几句,三叔这才点头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意味深长地看了我几眼,叹着气说,可惜你是学医的,要是学管理的多好之类的话。

我当时听了莫名其妙,但三叔——这时候已经知道他叫方铁军了,我便叫了声方叔,算是稍微拉开点距离,真要叫他三叔还确实有点唐突了。

听我改了称呼,方叔脸上更是多了意思赞许,便指着身后的一派文件夹说,我们这部门负责全场的品质管理,因为国外客户需要品质认证,正在推进ISO9000,一切都是从零起步,你尽快学习这些资料,争取早点上手。

对于看资料我一点压力也没有,在方叔的安排下,一个上午就把所谓的几个提纲性文件夹看完,也习惯性地做了好几页的笔记,到吃饭的时候,阿莹也过来了,笑着问我方叔怎么样。方叔倒是不置可否,但对我的态度和进展还是挺满意的。

就这样,我正是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活,和在老家上班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不但那些专业的术语看不懂,最大的差别就是没有人管你,你自己不肯干几乎没有人说你半句话。

办公室的同事都是猴精,知道我是阿莹亲自带来的,表面上对我都非常客气,至于方叔每天都会问我一下进度。当然,我遇到不懂的都会单独记下来问大家,更多还是问方叔,而方叔自己对这方面也不是很在行,但他有他的渠道和朋友可以请教,最终还是能解答我的问题,

在大家的帮助下,也不排除我这人天生就对技术方面的问题比较在行,前后也就两个多月的时间,阿莹公司的认证准备基本就走上了正途,认证公司第一次上门辅导的时候都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半路出家的人一手弄出来的方案。

那段时间里,也可以说是我人生中最繁忙的一段日子,说是废寝忘食也好,每天都是做不完的文件,也有填不完的表格,有时候明明弄好了,却又要兼顾工厂的实际请款报告去调整,这才是最伤脑筋的。

但在阿莹这个“最高长官”的推动下,公司内部那些一开始对这些“表面文章”不感兴趣的人也不得不全力配合,最终花了一年的时间,我们公司顺利拿到了认证证书。

这对公司来说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大家别用现在的眼光看ISO,在92年,据说全省通过审核拿到证书的公司也就是两百多家而已。有了证书才有和欧美外商做生意的资格,公司的业务也有了一个量的提升。

04和阿莹开始恋爱

这一年多来,阿莹和我的关系倒是不咸不淡,大家别用现在爽文的场景来衡量,尤其是在我这样从偏远农村走出来的人,有一种天生的自卑心理,明知道阿莹对我心存感激,但就是只能远远点端详。

一转眼我们认识了一年多,我们的关系基本就停留在偶尔一起喝喝茶吃吃饭的阶段,在公司几乎完全就是陌生人。我和阿莹“约会”的过程中,偶尔也会有阿颖的加入,不得不说,有了这个乐天派的存在,才多少让我们捅破那层窗户纸。

那时92年的年底,阿颖早就约好了在平安夜大家聚一聚,还说有好消息要宣布,我还是坐着阿莹的车去的,到了才发现阿颖所说的好消息要宣布,就是带来了一个男孩子,向我俩庄严地宣布自己脱单了,很快就要结婚。

阿莹应该早就知道这个消息了,对她的宣布不置可否,但阿颖却不依不饶,拉着男朋友在我们面前大秀恩爱。最后竟然指着阿莹说:

你俩也认识一年多了,最开始就该亲的亲了,该摸的也摸过了,看你们这一年来互相也不反感,为什么就不在一起呢?

阿颖这番话,说的我们俩面红耳赤的,尤其是阿莹,一双眼更是滴得出水来似的,我知道,这一年多来,自己应该通过她的考察了。

吃过饭,阿莹开着车,我们一起在沙太路上兜着风,车上,阿莹轻轻地问我说:我就这么入不了你的法眼么?

短短的一句话让我如遭雷震,不错,阿莹的说话,让我突然明白一个问题,即使我们的相遇,从最开始的感恩开始,但后来这一年的相处里,不都是循序渐进的吗?

一直以来,阿莹都是在身后默默地支持着我,可我却还是傻乎乎地抱着那种“不可逾越的鸿沟”心态看她。

爱情的心里是平等的,不应该存在任何的仰望,这恰恰是我一直以来最忽视的重点。我忍不住伸出手,轻轻放在握着方向盘的阿莹的右手上,那一瞬间,车身明显地震动了一下。

我赶紧缩回自己的手,不好意思地朝她笑了笑,而阿莹的脸上终于露出久违的红晕,嘴里却在嗔怪:我在开车呢,你干嘛?

就这样,我们之间终于捅破了那层窗户纸,这一切,都是阿颖的功劳啊。

即使如此,就很长一段时间里,虽然我和阿莹的感情日飞猛进,但心里却还是相当的忐忑,总是对自己不够信心,不会被他的父母所接受。

于是,在和阿莹商量之后,我决定辞职,离开阿莹家的公司,自己去开创一番事业,期待能有相对更平等的身份去见阿莹的父母。

7 阅读:2205

评论列表

空山听雨

空山听雨

4
2024-01-04 19:51

你为人不错!但最终的结局呢?

名著茶话会

名著茶话会

别样角度解读经典,带给你不一样的心理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