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32岁女子每天光吃菜不吃米饭,来降血糖,半年后怎么样了?

严医科普羊生 2025-02-04 17:16:38

内容资料来源

1. 王霞. 糖尿病低血糖问题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 2020, 12(3): 45-49.

2. 李兰.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9, 27(6): 484-487.

3. 陈志燕. 糖尿病低血糖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解读[J]. 临床内科杂志, 2021, 38(5): 359-363.

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能量来源,可以迅速的转化成葡萄糖进入到我们的血液,从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严格控制碳水的摄入量会导致体内血糖水平显著升高,导致血糖控制难度加大。为了控制身体血糖,32岁的江苏女子杨洁坚持不吃米饭只吃菜,结局或让人意外,原来血压还能这么降!

杨洁开了一家私房面包店,靠着精湛的手艺收获了一大批忠实客户,每天基本上是做多少就能卖多少。她擅长烘焙,平时也喜欢吃一些高糖分的食物,比如面包、奶油蛋糕等等,都是心头爱,平均每周至少能吃掉五个面包。随着年纪大了,皮肤却开始有些糖化的表现,冒了好几个痘痘不说,面色还格外的蜡黄,看着气色就不如同龄人好。

2017年7月2日,下班后店里面还剩下了几个面包,看着也卖不出去了她便把这些都拆开当夜宵加餐。吃完后还觉得有些不过瘾,又去了隔壁小卖部买了两包辣条,等到都吃完后才勉强拍着肚子打了个饱嗝。饭后散步回家,竟然半点都不觉得撑,只是感觉口渴异常,到家后喝了足足两大杯水。

8号下午,她吃过午饭后在店里自顾自的晒太阳,看着来来往往的路人,看的多了眼前的人物好像都重叠起来了,非常迅速的又重新分开,反复几次直到看不清楚眼前的东西为止。她缓一会后,发现一切又变得正常。店里面也来人了,她顾不得多想,只以为可能是因为太长时间没好好休息了,未做他想。

陆续几天后,杨洁注意到自己晚上起夜的次数比之前频繁了不少,从前晚上可能一次都不会起来,到后来晚上至少要起来两三次,根本睡不了整觉。夜里躺在床上,只觉得胸口堵得慌,次日晨起胃里面还有强烈的恶心感觉,恨不得吐个天翻地覆。反复几次后,杨洁发现情况变得不对劲了。

这阵子的胡吃海塞并没有让她的体重发生改变,反而还瘦了两三斤。联想到之前的异常情况,她发现自己的情况非常符合糖尿病的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想到这她的心情顿时变得紧张,毕竟众所周知糖尿病有着不死的癌症的称号。若是被这种病找上身,后半辈子日子肯定好不了了!

带着忐忑的心情,她来到了医院做检查。说明情况后,医生也有了跟她一样的想法。测量随机血糖,发现达到了14.8mmol/L,已经属于超标了。为了明确诊断,接下来的三天医生让她监测空腹血糖。显示为7.9mmol/L。综合来看,她被诊断为糖尿病。

想到这,杨洁心里就很不是滋味,若是早知道这一层,她也不会这么由着性子来了。但眼下后悔已经是来不及了,急切的问到:“医生,那我接下来要如何控制血糖呢?”对于她关心的问题,医生先是开了一些降糖的药物,接着又说了生活习惯方面的注意事项,尤其强调控制碳水摄入。

回到家后,她仔细的琢磨了这些年自己爱吃的食物,细想下来都是导致血糖升高的直接元凶。对她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控制饮食,改变饮食结构,但是这事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刚开始的那几天,她每天都饿的抓心挠肝的,浑身都不得劲,开店那两天总觉得魂不守舍,但是看到血糖在平稳下降时,她又能继续坚持。

陆续过去了一个月时间,空腹血糖7.3mmol/L,虽然有所下降但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为了加速血糖下降的速度,她到处打听学习,一方面在网上学习资料,另一方面则跟病友们积极讨论,双管齐下还真就发现了新途径,那就是不吃米饭。

和控制甜品摄入量一样,最初几天非常难熬,碳水摄入不足常常导致她注意力不集中,头发也大把大把的掉。她一度想着要不就这样吧,可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但是每次空腹测量血糖,却能一次次的发现惊喜,摇摆的心也屡次都跟着稳定下来。决定按着这个法子再试试看。

一晃时间就来到18年3月初,临近复查的日子,她的身体却屡屡发出警报。这两天时间,她经常忘记拿钥匙,有时候是忘记家里的,有时候则是忘记店里的钥匙,或者干脆两个都忘得一干二净。店里来客人她的反应速度也比不得之前,大家跟她说话,她的反应明显迟缓半拍,情绪也不如之前稳定,每天都会因为一些小事情大发雷霆,闹得家里面不得安生。

按照约定时间来到医院复查,她一脸疲倦的靠在椅子上,等待着检查结果。血糖提示3.1mmol/L,明显偏低。结合之前的身体异常症状表现,医生考虑她很可能是出现了低血糖的情况。得知这个情况后,杨洁认为对方是在开玩笑,自己本身是个糖尿病患者怎么可能会低血糖呢?但其实这个情况不但有可能发生,而且还非常常见。

糖尿病患者确实可能出现低血糖现象,低血糖是指血糖水平低于正常范围,一般血糖值低于3.9 mmol/L即可认定为低血糖状态。这种情况在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轻微的低血糖通常表现为饥饿感、乏力、心悸、出汗和情绪波动等症状。严重低血糖可能进一步导致意识模糊、癫痫甚至昏迷,极端情况下还可能危及生命。

医生仔细询问了这半年来她的饮食、用药等基本情况,刚开始倒是没听出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在,直到对方坦言自己长期不吃饭只吃菜来控制血糖后,顿时严肃起来,说道:“这不是瞎胡闹吗?虽然看似你的生活习惯已经做的面面俱到了,这也确实是降血糖的有效措施,但是由于长期不吃碳水,导致你的身体机能都跟不上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了。若想高效降血糖,其实你完全不用剑走偏锋,学会这三件小事,血糖照样稳定下降!”

第一点,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但过多的碳水摄入会导致血糖快速升高。当我们摄入碳水化合物时,经过消化分解会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如果碳水化合物摄入过量,胰岛素可能不足以快速调控血糖水平,导致血糖短时间内迅速攀升。

此外,长期过量摄入还会使胰岛素分泌负担加重,增加胰岛的损耗,甚至可能引发胰岛素抵抗。、通过适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并选择低GI食物,不仅能够避免血糖的剧烈波动,还能缓解胰岛素的压力,从而达到健康管理的目标。

第二点,规律运动。适量的运动能增强肌肉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当我们进行运动时,身体的肌肉需要更多的能量,而葡萄糖是首选能源源泉。在运动过程中,肌肉能够直接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即便没有胰岛素的协助,这就使血糖水平得到了自然下降

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则意味着更少的胰岛素即可完成降糖作用,这不仅降低了血糖,还减少了胰岛素的分泌负担。除了直接的降糖作用,运动还能促进体重管理,尤其是减少内脏脂肪。肥胖和多余脂肪与胰岛素抵抗有直接关系,因此控制体重对血糖管理有着重要健康意义。

第三点,按时吃药。对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的患者,仅依靠饮食和运动可能不足以有效控制血糖,这时就需要借助药物的帮助。不同类型的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作用,帮助患者将血糖水平控制在目标范围内。而按时服药则尤为重要,因为降糖药物需要在特定时间内发挥作用以配合体内糖代谢的节奏。

部分药物需要在餐前或餐后服用,以便与餐后血糖的波动相匹配。如果不按时服药,可能会导致血糖过高或过低,进而引发急性及慢性并发症。此外,部分糖尿病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以补充自身的不足,保证血糖管理更加平稳。

0 阅读:1
严医科普羊生

严医科普羊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