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43岁女子血压稳定,清晨发生脑溢血,医生:她没注意一件事

严医科普羊生 2025-02-03 17:14:43

内容资料来源:

1. 王可可, 高血压与脑卒中的关系,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2年, 42(12): 1345-1349.

2. 刘俊泽, 高血压小动脉病变与自发性脑出血关系探讨,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1年, 58(6): 452-456.

3. 赵远, 血压管理与脑卒中二级预防策略,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0年, 28(7): 621-625.

脑溢血是脑卒中的一种类型,我们通常认为,脑溢血指的是脑动脉破裂后,动脉血喷涌而出,在脑内形成急性血肿,导致脑功能的急性障碍,患者常表现出偏瘫、失语、意识丧失等,根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显示,大约有52%的患者在发病后的一个月内可能面临着52%的死亡风险。一般而言,脑溢血和高血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43岁的潮汕女子孙艺,血压平稳却还是没能逃过脑溢血的命运,她又做错了什么呢?或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孙艺和朋友一块开了一家财税公司,负责处理各公司外包的财务工作,工作内容细碎而且复杂,为了不被市场淘汰,她需要大量的学习,经常熬夜加班,睡眠时间一再压缩。此外,吃饭也比谁都要糊弄,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暴饮暴食已经是生活常态。时间一长,肚子上的赘肉层层叠叠,气色看着也比同龄人差了不少。

2018年7月3日晚上,她给员工开完会后片刻不停地就开始改报告,恍惚间电脑屏幕的文字扭扭捏捏都聚成一团,很快又散开,紧急着就是一团白雾,怎么费劲都看不清楚。她赶紧拿出滴眼液,滴了几滴后症状得到了改善,一切恢复如常。当时她只当是简单的用眼过度,但没想到情况远比她想的还要复杂。

几天后,她外出参加一个公益活动,分发物资时她再次被那股熟悉的眩晕感包围,眼前的事物跟着颠倒过来,每走一步就像是踩在棉花上,眼看着就要左摇右晃跌倒在地上。同事看出了她的不对劲,赶紧把人带到旁边休息。良久后胸闷心慌的异样感才算是度过了。

晚上回家后,她想着近期身体太累早点休息,可是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根本睡不着觉,胸口跟着一阵接一阵的疼痛,仿佛有人拿着一根细线牵扯着心脏,随时都能要了自己半条命。一直折腾到后半夜,她才感觉这股异样平复。次日晨起后,她再次觉得胃里直返恶心。

接二连三的异常让她有些狐疑,担心身体是不是出什么问题了,思虑一番后还是主动前往医院参加了体检。几天后,她拿到了体检报告。刚一打开,映入眼帘的就是超标的数值,基本上没有几个事正常的,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还是血压,高达168/103mmHg,属于2级高血压范畴。

她被吓得不轻,着急忙慌的就前往医院咨询病情。再次测量血压后发现,血压还是167/104mmHg,和上一次检查的结果相差无几。医生看完她的报告单后说道:“你们这些人啊,就是事业看的比什么都重要,罔顾身体健康。高血压这病愈发年轻化了,你也不过四十出头的年纪,这病可是一辈子的事情。”

听到这话,她的脸色又暗了几分,嘴唇上下打哆嗦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经过和医生详细的沟通后,她发现熬夜、饮食不规律等都是造成这副局面的罪魁祸首,特别是长期高压的工作状态,只会让我们的身体不堪重负,从而诱发一系列的疾病,这也是很多人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

离开医院后,孙艺仔细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决定制定一份健康清单并严格执行。从这次经历后,她开始积极锻炼,每天早起半小时去晨跑,另外在饮食习惯方面也做出了改变,坚持清淡少油少盐的饮食结构,点外卖的次数比之前少了很多。每天早晚各一次监测自己的血压。坚持三个月后,情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前往医院复查,发现血压稳定的控制在143/93mmHg,虽然距离正常水平还有一段距离,但已经是非常明显的进步了。

连续一年的时间下来,她的血压情况已经稳定多了,基本上都控制在140/90mmHg,这段时间来,她肚子上的赘肉比之前少了很多,精气神也更好了,逢人都夸她少说是年轻了五岁。这些话对她非常受用,心想着只要自己持续坚持,事情一定能得到彻底的改变。但没想到意外来的这么快。

19年10月,她发现自己以前能跑五公里,可是眼下怎么都坚持不下来了,每次运动完都气喘吁吁的,感觉体力被彻底透支。到后来甚至上下楼梯都开始觉得费劲,每次晨起或者夜间胸口都传来阵阵钝痛,仿佛钝刀子割肉。不光是心口发闷,头疼也是时有发作,常觉得耳朵里有轰鸣声。

27号早上,她起床后耳朵里一直有嗡嗡的声音,却怎么都找不到声音源。她以为和之前一样休息一会就好了,可刚准备起身去卧室的时候,发现自己右半边身子怎么都动弹不了了。她试图大声呼救,却发现自己基本的言语功能也已经不在了。很快就失去意识,不省人事。

送往医院后,医生紧急安排了头颅CT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左侧丘脑区呈肾形高密度影,截面约为3.8*4.0cm,出血量大约20ml。中线结构偏右,典型的左侧丘脑出血。结合患者的既往病史,医生考虑这次出血和他的高血压有密切关系。

高血压会使动脉系统处于持续的高压状态,导致脑部小动脉的管壁发生退行性病变,例如玻璃样变性、小动脉瘤形成等。这些病变削弱了血管壁的结构稳定性,使血管更容易在外力或血压波动时破裂。而且高血压会导致脑动脉硬化,由于血管硬化后失去弹性,当血压突然升高时,血管无法有效缓冲压力,从而增加了破裂出血的风险。

随后医生立马进行紧急处理,这才算是保住了对方的一条命。醒来后,丈夫告诉了她事情的来龙去脉,唯独没告诉她可能以后都会瘫痪在床的悲剧。听到这里,她顿时泪流满面,看医生走进来,她带着哭腔哽咽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我的血压不是一直都控制的很好嘛,平时也坚持积极锻炼、早睡早起,饮食方面也是慎之又慎,这病为什么就不放过我呢?”

对于她的控诉,医生也觉得百思不得其解,按照这个说法,她突发脑溢血的确是说不过去,为了弄清楚事情的经过,医生秉持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仔细询问了对方的生活和用药习惯,刚开始的确没有任何异常,随着对话的深入,才算是发现了真相!

医生无奈叹息道:“还是无知惹得祸啊!你看似面面俱到什么都做好了,可唯独忽视了晨起后的这个小细节,看似不起眼,可实际上很多高血压患者都在这上面栽了跟头,不仅导致血压控制不佳,而且还会诱发脑溢血,急性心肌梗死等意外!”(卡点)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如果晨起时忽视起床速度,那么则可能会导致血压急速发生变化。正常情况下,人的血压会呈现“晨峰”现象,即在清晨时段,血压自然上升。

这种生理现象是由于经过一夜的休息,身体逐渐恢复清醒状态,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心率和血管收缩能力增强,引起血压升高。对于高血压患者,这一升高更为明显,且可能变得更加剧烈。当患者起床速度过快时,这会进一步激活交感神经,加剧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出现骤升。

血压瞬间升高会对血管壁造成较大的压力,长期如此可能加剧血管内膜损伤,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其次,高血压患者本身的血管通常已经发生一定程度的硬化或弹性下降,这些患者更容易因血压的剧烈波动而导致血管破裂。此外,晨起血压骤升也会增加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尤其是对于那些基础血压本就较高或伴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高血压患者晨起后,不宜立即起身,而是可以先在床上花几分钟活动四肢,让身体逐渐适应,由静态到轻微动态。接着,将枕头调整到稍微斜靠的角度,再慢慢过渡到坐姿。这一阶段可以停留数十秒,让血液逐步从四肢回流到躯干,循环系统适应重力变化,防止体位突然改变导致的血压波动。最后,缓缓从床上站起,并站稳后再开始日常活动。通过这一过程,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晨起血压骤升的风险,保护心脑血管系统。

0 阅读:42
严医科普羊生

严医科普羊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