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名的地痞,强行将亡父葬在龙穴,三十年后他成了开国皇帝

丁一丁北 2025-01-09 21:22:48

唐朝有名的地痞,强行将亡父葬在龙穴,三十年后他成了开国皇帝

世人都说唐末是个乱世,群雄并起,诸侯割据。可谁能想到,在这动荡年代里,有个被乡里称为"贼王八"的地痞,竟为了省钱,将亡父草草埋在一处荒野之中。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当地道士曾警告他此地乃龙穴,不可轻易下葬,却被他执意强行埋葬。

这个不孝之子,不学无术,偷鸡摸狗、打家劫舍,曾因盗窃多次入狱。可是谁能料到,这样一个市井无赖,竟在军中崭露头角,一步步走上权力巅峰,最终在四川建立了号称"人间仙境"的政权?

这位传奇人物,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蜕变?他又是如何从一个声名狼藉的地痞,成长为一代开国明君的呢?

一、从贼王八到军中新秀

世人都说"少年王建不知天高地厚",这话倒也不假。话说王建年少时家住蒲城,家中开了一间不大不小的糕点铺子,日子过得还算殷实。

可天不遂人愿,王建十岁那年,母亲突然染病离世。这一变故,让原本活泼开朗的王建性情大变。每日里不是独自在山野间游荡,就是在街头巷尾闲逛,根本不愿意去读书识字。

王建的父亲对这个儿子深感无奈,断了他的零花钱,逼他去学门手艺。可王建依旧我行我素,不愿改变。

就在这时,王建结识了一个名叫晋晖的狐朋狗友。两人一拍即合,专门在集市上偷鸡摸狗。起初只是偷些小物件,后来胆子越来越大,竟敢偷牲口贩卖。

街坊邻居对这对损友避之不及,给王建起了个"贼王八"的外号。王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在当地横行霸道,更加无法无天。

那时的王建,哪里会想到日后的富贵荣华?就连他第一次入狱,也是因为偷窃不成反被人抓住。但正是在监狱里,他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贵人张顺。

张顺为人正直,见王建年纪轻轻就误入歧途,便开导他要改过自新。起初王建并不在意,但张顺的言行渐渐打动了他。

出狱后,张顺还帮王建在一家酒楼找了份差事。可惜王建此时还未完全改邪归正,没过多久又因偷盗被关进大牢。这一次,他受尽了监狱里贪官污吏的欺凌。

幸运的是,张顺再次出手相救。这次的牢狱之灾,让王建彻底醒悟,决定远离是非之地。他来到武当山,想要过些清净日子。

在武当山上,王建遇到了一位叫处洪的僧人。处洪一眼就看出王建骨骼清奇,劝他从军报国。恰逢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的消息传来,王建这才意识到乱世当前,或许从军才是他的出路。

就这样,曾经的地痞流氓踏上了从军之路。王建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机敏的头脑,很快在军中崭露头角。他带兵打仗,屡建奇功,渐渐获得了上级的赏识。

转机出现在唐僖宗年间。当时朝廷四处用兵,王建在几场重要战役中表现出色,一跃成为军中新秀。上级对这个曾经的"贼王八"刮目相看,逐渐委以重任。

此时的王建,已经完全褪去了往日的市井气息,开始在军营中崭露头角。谁能想到,这个当年的地痞流氓,竟在军中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

二、军中崛起之路

世人都说王建的发迹,全靠护驾救驾的那一役。那是个寒风凛冽的冬日,唐僖宗被叛军追击,仓皇出逃。王建率领五百精骑,在蜀道上日夜兼程追赶御驾。

当时朝廷命令王建接应圣驾南逃,可是前方道路险峻,叛军紧追不舍。王建带着人马在一处山口设伏,巧妙地引诱叛军入谷,一举歼灭追兵,为皇帝争取到宝贵的逃亡时间。

这一战之后,王建的名声在军中传开。僖宗亲自召见他,当场赐下御酒,还亲手为他斟满了一杯。朝廷大臣们看在眼里,纷纷开始巴结这位新贵。

可王建的真正崛起,却是在遇到李存勖之后。那时的李存勖已是朝中重臣,深受皇帝信任。一次军中演武,王建指挥若定,调度有方,引起了李存勖的注意。

李存勖见王建器宇不凡,便将他召去详谈。席间,两人谈论军国大事,相见恨晚。李存勖当即表示要收王建为养子,这可是天大的机缘。

养子之名一出,朝野震动。要知道,李存勖在朝中地位超然,能得其青睐实属不易。有了这层关系,王建在军中的地位更是水涨船高。

不久,李存勖便向皇帝举荐王建担任禁军左右辅将。这可是个肥差,掌管着京城安危。但王建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却是大刀阔斧地整顿军纪。

他先是清理了军中的闲杂人等,将那些靠关系混进来的纨绔子弟统统赶出军营。接着又重新考校将士,提拔了一批能征善战的将领。

有人说王建是在自毁前程,得罪了那么多权贵子弟。可李存勖却十分赞赏他的作为,多次在朝堂上为他说话。在李存勖的支持下,王建整顿军纪的举措得以顺利推行。

整顿之后的禁军面貌一新,士气大振。每逢阅兵,将士们列队整齐,动作划一,看得皇帝龙颜大悦。这支军队在后来的平叛战役中,更是屡建奇功。

朝中大臣见王建深得圣心,纷纷改变态度。就连那些被赶出军营的权贵子弟,也不得不服王建的能力。一时间,王建在军中的威望达到了顶峰。

这时的王建已经今非昔比,麾下大将如云,军中将士用命。每当有人提起他的过往,都不敢相信这位赫赫有名的将军,竟是当年那个被称作"贼王八"的市井少年。

三、逆境中的关键抉择

话说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天下大乱。各路诸侯纷纷自立,朝廷难以控制局面。在这风雨飘摇之际,王建面临着一个重大抉择。

那时的朝廷已是四面楚歌,各路藩镇蠢蠢欲动。不少武将暗中拉拢王建,许以高官厚禄。可王建深知,一旦背叛朝廷,就再无回头之路。

就在众人观望之际,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城,唐僖宗不得不仓皇出逃。这一夜,王建带着亲兵护送圣驾,一路风餐露宿,历尽艰辛。

有一次,僖宗在逃亡途中疲惫不堪,竟在马背上睡着了。王建见状,立即命人搭起简易帐篷,亲自抱着皇帝入帐休息。这一幕被朝中大臣看在眼里,都称赞王建忠心耿耿。

僖宗对王建的忠诚深感感动,竟将传国玉玺暂时交由他保管。要知道,这传国玉玺乃是皇权的象征,历来都由皇帝亲自掌管。这一举动,显示了僖宗对王建的极度信任。

王建获得玉玺之后,更加小心谨慎。他日夜派人守护玉玺,不让任何人靠近。每次移动,都亲自护送,从不假手他人。

这时候,朝中不少人劝王建据玉玺自立,但王建却始终不为所动。他深知,在这个乱世之中,忠诚比什么都重要。

随着局势愈发动荡,僖宗决定将朝廷迁往蜀地。这一决定让不少大臣心生怨言,认为蜀地偏远,不利于朝廷统御天下。

可王建却坚定地支持这个决定。他向僖宗分析说,蜀地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正是避难的最佳选择。有了王建的支持,朝廷终于顺利迁往蜀地。

到了蜀地后,僖宗命王建统领当地军队,负责保卫朝廷安全。这是个艰巨的任务,因为当时蜀地军队混乱,各自为政。王建用了整整三个月时间,才将这支军队整顿成型。

在这期间,王建多次击退叛军进攻,保住了蜀地的安宁。僖宗对他更加信任,将整个蜀地的军政大权都交到他手中。这一决定,为王建日后在蜀地建立政权埋下了伏笔。

四、权力的巅峰时刻

历史的转折往往就在一念之间。话说后梁朱温称帝后,王建面临着一个重大抉择。朱温派使者前来蜀地,要求王建归顺新朝。

可王建却当众撕毁了朱温的诏书,还将使者轰了出去。随后,他便在成都大殿上举行登基大典,正式称帝,国号为"前蜀"。

这一举动震惊了天下。要知道,当时的朱温势力强大,占据着中原腹地。可王建却偏偏在这个时候选择对抗,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登基之后的王建,立即展开了一系列改革。首先是减轻农民负担,将各种苛捐杂税统统取消。农民们欢天喜地,纷纷说王建是他们的救星。

不仅如此,王建还下令在全国各地修建水利工程。那时的蜀地,常年遭受水患之苦。王建派人在岷江上修建堤坝,开凿渠道,让百姓不再担心洪水泛滥。

王建特别重视农业发展。他经常微服私访,亲自到田间地头查看农作物生长情况。有一次,他发现一户农家种出了特别好的稻种,立即下令在全国推广。

在文教方面,王建更是下了大力气。他在成都设立了国子监,广招天下学子。不少避乱的文人墨客慕名而来,使得蜀地文风大盛。

有一次,著名诗人司空图来到成都。王建亲自设宴款待,两人谈诗论道,直到深夜。司空图被王建的学识所折服,写下了"蜀主多才思,文章冠世雄"的诗句。

王建还特别注重人才培养。他规定,凡是在学堂读书的学子,都可以免除赋税。这一政策,让许多贫寒子弟有了读书的机会。

在王建的治理下,前蜀很快成为五代十国时期最为繁华的政权之一。成都城内,商铺林立,市场繁荣。外地商人络绎不绝,带来了大量珍贵商品。

王建经常说:"治国如种田,要精耕细作。"他每天都要处理大量奏折,直到深夜。即便是在生病的时候,也坚持批阅公文,从不耽误。

就这样,在王建的努力下,前蜀逐渐成为了当时最为富庶、稳定的政权。百姓安居乐业,文人雅士云集,当真是人间仙境。

五、从流氓到明君的蜕变

世人常说,王建能从一个地痞流氓变成一代明君,实在是天大的奇迹。可细细品来,这其中却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王建登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大赦天下。他下令,凡是因为生活所迫而犯下过错的人,只要愿意改过自新,都可以获得重新做人的机会。

这道赦令一出,许多人都说王建是在为自己曾经的过错开脱。可王建却说:"正因为我曾经误入歧途,才更懂得改过自新的可贵。"

在施政方面,王建特别注重为民做实事。他规定,地方官员每个月都要向朝廷报告当地百姓的生活状况。如果发现百姓生活困难,就要立即采取措施救助。

有一年,蜀地发生严重旱灾。王建立即下令开仓放粮,并亲自带领官员巡视灾区。在成都城外,他看到饥民们在路边哀嚎,当即脱下龙袍盖在一个老人身上。

这件事很快传遍全国,百姓们都说王建是个体恤民情的好皇帝。可王建却说:"我年轻时也曾饿得发慌,所以特别明白百姓们的苦处。"

在选拔人才方面,王建也别具一格。他不看重人的出身,而是注重实际能力。有一次,他发现一个樵夫对治水很有见解,立即任命他为水利官员。

这个樵夫后来成了蜀地最有名的水利专家,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造福了无数百姓。王建常常说:"治国之道,在于用人。只要有才能,管他是贵族还是平民。"

王建还特别重视法制建设。他规定,官员不得随意打骂百姓,违者重罚。就连王建的亲信犯了法,也要按律处置,绝不徇私。

有一次,王建的一个心腹大臣贪污受贿,被人告发。众人都以为王建会网开一面,谁知他却严格按律处置,让这个大臣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在王建的治理下,前蜀逐渐成为五代十国时期最为稳定的政权。百姓安居乐业,商贾往来不绝,就连其他国家的使者也纷纷前来觐见。

临终前,王建将他的施政经验写成一本《为政要略》,留给后人。书中说道:"为君者当以民为本,以法为绳。若能如此,天下自然太平。"

0 阅读:6
丁一丁北

丁一丁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