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刘邓两位首长带领着42万大军挺进大别山,这一举动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成功粉碎了敌人的阴谋,让我军有了更多的生机。然而,大别山环境复杂地势险峻,而且我军还面临着极其困难的局势,等到他们走出大别山时只剩下了7万人。那么,其他35万人到底去了哪里了呢?
想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就要搞清楚,这42万大军是从何而来的,刘邓大军的主力原本就是129师,这支部队可谓是将星云集,里面走出许多杰出将领,虽然最初只有一万多人,但发展过程中却一直在壮大,之后这42万大军中,主力纵队兵力在28万人左右,而基础武装力量则是在14万左右。
本来按照我军原本的计划来看,刘邓大军将会和各个地区的部队连接在一起,囊括整个北方战场,可是在蒋介石的全力进攻之下,我军损失惨重,中原大部分地区都沦陷,华东也面临重大危机,粟裕虽然还在华东,但也只是苦苦支撑,就连延安都不得不被迫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刘邓大军不得不做出挺进大别山的举动。
这样一来我军主力部队就可以从内线向外线发展,为华野分担作战压力,同时还可以南下扭转战场局势,在刘邓大军准备出发之前,两位首长也根据粮草补给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评估,之后他们带领着12万兵力开始向大别山出发,而其他兵力则还是留守在晋鲁豫根据地。所以说,当时并不是所有人都前往大别山了,在消失的35万大军中,大概有30万左右的兵力都留在根据地。
另外,在向大别山进军的过程中,刘邓大军也遇到不少困难,比如说强渡黄河、羊山集战役等等,一路上有不少将士因此而牺牲。好在最后刘邓大军还是成功进入了大别山,从此后,我军开始由守转攻,不过,由于没办法在大别山建立稳固的根据地,所以刘邓大军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困难,尤其是后勤补给方面,几乎没有任何保障,部队在缺衣少食的情况下,也出现了大面积的减员。
据悉,为了能够支援刘邓大军,中野和华野都曾派遣兵力,陆陆续续也达到了两万多人,因此,严格一些来说,挺进大别山的兵力在14万人左右,可是等到走出大别山时,却只剩下了7万人,这也说明了这一路走来着实凶险,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消失的7万多人之中,真正牺牲的大概只有1.5万人左右,其余4万多人只是留在沿途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了。
除此之外,还有1.5万人比较特殊,在晋冀鲁豫时期,刘邓大军曾从俘虏之中补充兵员,因为时间不太够,所以他们的思想工作做得并不是很彻底,大部分人都意志不坚定,对革命也存有悲观想法,尤其是在面对挺进大别山这种凶险的任务时,他们看到困难重重便失去了信心和希望,最终选择了逃跑。
而当年留在根据地的30万兵力则被合并进了华北军区,之后便开始负责攻打山西的任务。所以说,虽然当年刘邓大军手中的兵力高达42万人,但真正跟随刘邓两位首长挺进大别山的只有12万人,因此,消失的兵力并没有35万之多,真正病损大概在1.5万左右,在那么凶险困难的情况下,1.5万的兵损已经十分难得了。
总之,挺进大别山这一壮举对我军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也为后来的大决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彰显出我军极其坚定意志力,从此之后,全国战略反攻拉开了帷幕。
12万让你吹牛逼成42万,你太能扯了
瞎编
说实在的,为什么高调宣传挺进大别山,都明白
数字有错,是12万,不是42万。尊重历史。
挺进大别山是一着妙棋[点赞]
俘虏不过是墙上草随风倒罢了!!
解放战争初期与五次反围剿情况一样,由毛指挥必胜之,抢占东北,不可被动阵地战防卸作战,而是主动机动作战跳出包围圈,到蒋管区作战[点赞][点赞][点赞]
掉了队就不太可能在跟上了
[点赞]
怀着感激之心向先烈致以崇高的敬意!
有42万吗??
[呲牙笑]42万解放军还要走大别山?比围剿的国民党还多
烂标题党,军史小白
病损?兵损?错别字好多
狭路相逢勇者胜[点赞]
历史不是胡说八道
什么叫放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