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过年,各地的经济数据也陆陆续续地晾晒出来了。
在“百年大变局”之下,我看到了中国城市正经历着一场大洗牌。
洗牌的背后,关乎着的是一场财富大转移。
俯瞰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978年之前,全国经济前十城市有6座位于北方。
随着2020年天津GDP被南京挤出全国前十强。
至此全国经济前十强,北方就仅剩下北京一座城市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24fc3f88fb0be4467c42ff433c5e57c.jpg)
4年之后,2024年天津GDP又被宁波超越。
2024年,宁波地区生产总值(GDP)为18147.7亿元(宁波市统计局)
2024年,天津地区生产总值(GDP)为18024.32亿元(天津市统计局)
北方第二城的天津,会是北方经济陨落的缩影吗?
在盘点完一系列的“经济指标”和“人口趋势”之后,我发现北方第二城的天津,没有那么轻易被取代。
01
天津经济,不断被其他城市超越,这是事实。
但是我们拉长时间线来看,发现天津GDP一直都在往上走。
也就是说天津经济,只是走得慢一点而已,根本谈不上“衰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9b423d1fb67eaab23eb2b4023b67b23.png)
慢下来的天津,不再追求速度,而是追求质量。
所以,这就是我想说的
第一个关键信息点——“经济提质”
为了提高经济的质量,天津做了两件大事。
首先是“瘦身”,主动为GDP“挤水分”
天津更改了GDP统计口径(注册地改为在地)。
2018年,天津地区生产总值(GDP),由18809.64亿元修正为13362.92亿元,一下子挤掉了近5400多亿“水份”。
当时,《滨海时报》还发表了《放下GDP规模与增速的包袱—一论学习贯彻区委三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精神》的评论员文章。
其中提到天津“滨海新区产生了追求数字增速的光环效应”。
滨海新区按照注册地统计,将那些注册在滨海新区但实际经营不在滨海新区的企业增加值算进去,存在重复计算。
什么意思呢?一些企业注册地在天津,但是生产经营却在北京,那么计算GDP的时候,北京算一次,天津也算一次,结果就是重复计算。
现在,天津就是把注册地在天津的企业,实际又不在天津生产经营的企业都剔除出去。
据了解,天津港、天津油田等经济价值,也都不算在天津“GDP”内。
滨海新区经济“挤水分”,让天津的GDP大幅缩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ceb2840e403db433ee9501014e48fdb.jpg)
其次是“增肌”,主动调整产业结构
天津铁腕治理环保,刮骨疗伤。
早在2017年,天津对2.1万家“散乱污”企业采取限产、停产、停业等严格处理,影响GDP速度回落约0.7个百分点。
另外,天津的传统优势行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也经过了一轮整顿。
据报道2017年10-11月,天津PM2.5浓度降至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1%。
一边是修改了GDP计算规则,不再追求GDP速度,一边是重拳治理传统工业,调整经济结构。
除此之外,还有2015年天津港那场重大事件,以及多种政经因素的影响。
天津不断“折腾”,终于牺牲掉了GDP增速,让其他城市有了超越天津的底气。
那么挤掉GDP水份之后,天津的经济质量如何?
按照常识,我们都知道,凡是经济越好的地方,企业纳税能力就越强。如果企业都不赚钱,还拿什么来缴税?
所以,衡量GDP质量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看GDP的含税率。
2023年,天津GDP含税率全国第五,排在北上深杭之后。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113eb5ef361e2d5cadbceac07444ae7.png)
这恰恰说明,天津的GDP已经挤掉了大部分水份,天津的经济质量变高了。
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全国经济第五城的重庆,GDP含税率却仅有8.2%,排在了全国第15位。
说得直白点,重庆的企业确实创造了GDP,但也没赚多少“钢镚”,也就无法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税收。
而天津的GDP比不上重庆,但是GDP含税率却远超重庆。
这恰恰说明了,天津的企业既创造了GDP,也实打实地贡献了税收。
孰强孰弱,一目了然。
除了重庆之外,这里就不得不提青岛了。
因为青岛最近几年GDP非常强势,成为了北方第二城最有力的竞争者,大有取代天津之势。
但是,经过一番对比之后,我们发现青岛在财政收入、税收、GDP含税率、资金总量等各方面的指标,都落后于天津。
(1)2023年天津财政收入2027.3亿元>青岛1337.8亿元,天津超过青岛约689.5亿元;
(2)2023年天津税收1578.96亿元>青岛1006亿元,天津超过青岛约572.96亿元;
(3)2023年天津资金总量3.36万亿元>青岛2.71万亿元,天津超过青岛约6500亿元;
(4)2023年天津GDP含税率9.43%>青岛6.38%,天津超过青岛3.05个百分点。
所以,尽管未来青岛GDP总量可能超越天津,但在其他关键指标领域,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换句话说,青岛的GDP就如同青岛海鲜大虾一样,也要挤一挤水份了。
总而言之,天津比其他城市显得更加务实,这也是北大最大港口城市——天津,最大的底气。
最近这几年,天津在挤掉水份之后,也在大力抢抓产业风口。
2024年11月,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2025年第一批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提出:最高1000万元支持引进项目或科研成果。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绿色环保、新兴服务业、未来产业等领域,支持引进国内外项目或科研成果并首次在津实施产业化,按照技术合同实际支付额的10%(依据转账凭证),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
可能,很多人会说,这个1000万也太吝啬了吧。
他们只看到了“数字的大小”,而我看到的是“首发的信号”。
未来天津肯定还会投入更多的钱用来抢项目、抢产业。
判断一座城市的经济实力强不强,除了看财政收入、税收、GDP以及含税率等。
最直观的,就是看人口的流动方向。一座城市经济好不好,人们是会用脚投票的。
在政策的加持下,房价会涨吗?推荐看文章《全面救市开启,2024年楼市会重演2015年的暴涨吗?》
02
对比近几年的数据,我们发现,天津的常住人口一直在往下走。
没错,数据上看,似乎越来越多人正在离开天津。
2016年,天津常住人口高达1443万人,而到了2023年,天津常住人口变成了1364万人。
8年间,人口流失了79万人,平均每年将近10万人离开天津。
高峰期出现在2017年,那一年有高达33万人选择离开天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54e0e9a227beb6c8604baa51a7804f5.png)
2021年,天津常住人口数量比前一年又减少了13.6万,那一年天津成为了人口流出最多的直辖市。
虽然,人人都说天津留不住人。
但是,却有更多的人选择扎根天津,成为天津人。
过去十多年来,天津的户籍人口一直在上升。
就在2017年常住人口大幅减少33万之后,2018年,户籍人口竟然暴增了32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353da48713446fcc58a1803df1a1a04.png)
2023年,常住人口较2022年增加了1万,但是户籍人口却暴增了15万。
15万÷1万=15倍
落户人口增量,是常住人口增量的15倍。
这恰恰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扎根天津,成为真正的天津人!
这里,我们得到了第二个关键信息点——人口提质
相比常住人口数据,户籍人口的增量,更能体现天津的魅力所在,户籍人口才是这座城市最忠实的居民。
能够落户天津,必然经过重重关卡,落户的必然是高质量的人口。
除了户籍人口以外,城市的人口密度,更能反映一座城市的真实吸引力。
人口密度越高,说明城市吸引力越强。我选取了北京,以及与天津GDP相近的青岛、宁波作为城市样本。
对比发现,天津的人口密度竟然仅次于北京,而且还远超青岛和宁波。
2023年,北京常住人口密度0.133万人/平方公里;
2023年,天津常住人口密度0.114万人/平方公里;
2023年,青岛常住人口密度0.092万人/平方公里;
2023年,宁波常住人口密度0.099万人/平方公里;
为什么天津吸引力这么强呢?主要是天津拥有着包容度极高的人才吸引政策。
据了解,落户天津主要有两种方式:海河英才和积分落户。
学历型人才可以通过“海河英才”实现快速落户。
但是,如果你的学历不够也不用怕,只要有天津居住证和社保等,满足110分就可申请积分落户。
2023年,天津调整了居住证积分指标、分值表,进一步缩短了落户时间。
除此之外,天津还搞了个定向放开限购,明确对河北省和北京市,放开限购。
原文:北京市、河北省户籍居民和在北京市、河北省就业人员在津购买住房的,享受本市户籍居民购房政策;本市户籍居民在市内六区购买单套120平方米以上新建商品住房的,不再核验购房资格。对于在津贷款购买商品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二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分别为15%、25%,“认房不认贷”,降低新市民购房门槛。
为了抢人,天津摊牌了。
那么多人喜欢天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是天津的“书包”吸引力太强了。
天津拥有全国第二高的录取率,2023年天津本科录取率高达81.6%,而河北本科录取率才41%。
这意味着,大家都是念同样的书,在天津“上岸”的成功率却比河北高了40%。
这特么,完美诠释了,“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6818ff6fba56fb93194b2253523e6fd.jpg)
图源:网络
更夸张的是,如果按照985录取率计算,天津竟然排在全国第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06f6c5be476769f7bbfa4609a7ee70d.jpg)
数据来源:茶狐看世界
“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人却生在罗马”。
除了本科率高之外,天津还拥有高达57所的高校,数量全国第十。
本科31所,更是远超重庆、成都等经济强市。
毫不夸张地说,“鸡娃的,且有实力的都选择了天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86f13f7f166b887e351b149c5a5a740.jpg)
看到这里,我们终于明白了天津的野心。
天津抢人,抢的是“高质量的人口”。
1、通过人才政策,把“最聪明的人”留下来;
2、通过高考录取政策、放开对北京、河北户籍的购房政策,把“最有钱的人”抢过来。
在政策的加持下,房价会涨吗?推荐看文章《全面救市开启,2024年楼市会重演2015年的暴涨吗?》
03
最后简单说几句
判断一座城市实力很简单,看“经济质量”和“人口质量”这两大维度基本足够了。
“经济质量”
在当下,很多人还是没有跳出唯GDP论的经济认知。
他们不知道衡量经济质量的,除了GDP,还有财政收入、税收、GDP含税率。
所以,天津也很委屈,明明其他指标都很优秀,但是却成为了一个被GDP打败的城市。
只谈总量,不谈人均产出的行为,都是浅薄甚至无知的。
我们都知道,GDP与地方政绩挂钩的,敢于主动慢下来,足见这座城市巨大的勇气。
“人口质量”
一座城市好不好,人们是会用脚投票的。
经济学家哈耶克,曾经说过,“人人都向往的地方,不是天堂也是食堂;人人都逃离的地方,不是地狱也是监狱”。
人流的方向就是文明的方向。
虽然天津近十年常住人口有所下滑,但是天津的户籍人口却一直在增加。
户籍人口增量远超常住人口增量,这说明人们正在用脚坚定选择天津。
而能够留在天津、扎根天津的,显然都是高质量的人群了。
所以,无论是从经济质量,还是人口质量来看。
青岛等一众城市,想取代高质量发展的天津,夺取北方第二城的位置,难度系数还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