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1895abf863eb172613219c34d48cfec.jpg)
这个问题很短,但要想说明白,说透彻不是一问一答就可以明晰的~
加之这个问题的代表性,我就写了今天这篇文章!
01命运的齿轮再次流转,每一个人的财富都将被改写~我知道,大家思维仍停留在惯性中,习惯于站在当下展望未来,但我告诉大家:目前种种迹象表面,一个巨大的转变正在悄然发生!
那么,是什么巨变呢?
就是关于钱,关于财富,关于时代的故事正在被改写~
在进入主题之前,我要先问大家两个问题,请大家认真思考这两个问题,因为只有理解这两个问题,才能明白新的放水方式意味着什么?
第一个问题:个人财富的体现是什么?
我明确的告诉大家,答案不是有多少钱,而是劳动性收入与资本性收入!
所谓的劳动性收入就是工资、奖金等劳动付出换得的报酬,而资本性收入就是利息、股息、产权、资产增值带来的收入!
而富有和贫穷的关键,就在于你的收入占比,到底是劳动性收入多,还是资本性收入多!
因为劳动性收入,永远比不上资本性收入!
我想这个结论没有争议,因为过程20年发生的一切,已经证明资本性收入要远远高于劳动性收入!
第二维问题:国家财富的体现是什么?
答案是是公共财富和个人财富,而公共财富就是基础设施、国有企业、公用事业以及财政存款等。
当我们明白个人财富和国家财富的体现是什么之后,我问大家:你发现共性的趋势了么?
公共财富的基础设施建设本质就是城市化。
而城市化的过程,暗合着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而国有企业和财政存款的多寡更和房地产行业的增量息息相关!
所以,过去的20年的财富蓄水池就三个字:房地产
也正因为如此,过去的20年也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土地财政
所以,过去20年我们放水方式都是通过基建和房地产放出来了~
也正因为如此,过去20年赚到钱的人都是“顺势而为”站在基建和房地产维度接到“水”的人!
过去20年“房子和土地”一边扮演着货币抽水泵,将钱从银行体系中“抽”(贷)出来;
一边扮演货币的蓄水池,将天量的货币和超发的货币‘汇集”到房子上,从而减少流通货币对物价的干扰!
时间来到现在,我们会发现,伴随着房地产行业高速增长的20年,无论是地方城市、非金融企业 、居民杠杆率都已经达到历史新高:
——居民杠杆率65%
——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超过160%
所以我们会看到,从2023年开始,居民杠杆率已经不再攀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c3a0597ca8fcc684624f7120420b5ab.jpg)
在这种情况下,希望像过去一样,通过楼市把“水”放出来存在巨大的难度,只靠房地产和土地财政“放水”的方式无法继续拉动经济~
中产阶层如何配置家庭资产,可以看文章《房地产双轨制,用一套房借鸡生蛋,让资产增值的方法是什么?》
02我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站在未来看当下 !
那么,如果站在2029年或者2034年,也就是5年后、10年后重新审慎当前发生的一切,最重要的改变是什么?
答案只有一个:印钱的方式,发生了改变~
普通人看到这里或许会懵,因为在大家的认知中,这钱不都是央行“印”的吗?难道换人印钱了吗?
更准确的说法是:印钱的”锚“发生了改变!
因为普通人口中的“钱”,也就是现代货币本身不具有任何价值,仅仅是一张纸,而这张纸之所以能值钱,能兑换商品是因为每一张纸币的背后都有“锚”。
那么,什么是货币的锚?
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现代,美元
早期,美元不叫美元,而叫美金!就是因为美元与黄金挂钩,但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元与黄金脱钩,所以,再也不是美金了!
换句话说,美金阶段,美元的信用是由黄金赋予的!
再后来,美元的锚定物就变成了石油!
那么,现在的美元锚定物是什么?我认为介乎于石油与美国国债之间!
我通过美国美元的例子,让大家明白现代货币的发行一定要对应锚定物。
中产阶层如何配置家庭资产,可以看文章《房地产双轨制,用一套房借鸡生蛋,让资产增值的方法是什么?》
——锚的重要性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特别有趣的,关于“钱”历史。
比如值百钱VS大明宝钞
我们都知道,大明通宝迅速贬值,但直百钱却长期流通,两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仍然是锚定物!
大明的“大明通宝”快速贬值,就是因为发行的时候没有一袋米、壹锭银为其作信用担保,大明就真的是“印钱”。
但直百钱能长久流通,是因为直百钱锚定了“蜀锦”
所以,从古到今这个世界的底层逻辑从没有变,就是印钱可以,但要想让钱能长久的流通,能拥有信用就必须有锚定物。
中产阶层如何配置家庭资产,可以看文章《房地产双轨制,用一套房借鸡生蛋,让资产增值的方法是什么?》
那么,咱们印钱的锚定物又是什么呢?
早期,咱们的锚定物是外汇!
就是强制结汇,进来1美元对应发行7元人民币;
过去20年,逐渐增加了”土地经济“为抵押物的印钞方式,这点大家都清楚,就是土地和房产是银行信贷最优质的”硬通货“。
现在呢?
在外汇、土地经济的基础上,增加了国债,也就是以国债为锚的货币发行机制!
也就是我前文说的:放水的方式,发生了改变!
从过去的土地经济为锚,变成央行下场购买国债,印钱的方式就变成了财政部发债,央行扩大资产负债表印钱。
换句话说,以前是地方城市、居民负债,现在是央行扩表负债!
那么,问题来了:之前以外汇为锚,搞外贸的个个身价过亿,之前以土地经济为锚,搞房子的个个跻身土豪,现在“以债为锚”,财富的机会在哪里?
咱们先来看看“以债为锚”的高手日本和美国是怎么创造财富的!
——日本购买国债,优先救助大企业,但这些企业没有扩大生产、也不招聘员工,反而把之前的“欠债”都还了,这就是辜朝明说的资产负债表衰退。
也正因为如此,安倍经济学改变了套路,直接在股市和房市买、买、买;
——美国的做法是直接发钱!
伯南克一生都在研究大萧条,最终的研究结果就是给美国人发钱!如果大家常常看B站就会发现美国的街头采访,很多家庭的工资都上涨30%。
所以,美国现在天天哭着喊着要控制通胀!
中产阶层如何配置家庭资产,可以看文章《房地产双轨制,用一套房借鸡生蛋,让资产增值的方法是什么?》
............
通过美国和日本两个案例,我想告诉大家,虽然咱们明确了“以债发钞”的方式,但钞票的”投向“并不明确!
因为咱们央行现在的“投放货币”方式都是通过各种货币工具,每种货币工具对应了不同的效果,比如与地产强相关的就是PSL!
所以,从目前的情况看,还看不到央行“投钱的渠道”,也就是创新的货币工具具体是什么。
不过去,结合我们内部的判断,梳理了一些脉络:
1、“以债发钞"后,不仅可以解决地方财政,还可以代替地方城市解决基础福利问题,比如现在的保障房(就也是购买商品房,作保障房),从而释放居民购买力;
我们在之前写过一篇文章《14万亿,会是接下来的重中之重~》,推演了消费替代房地产对GDP的贡献率可能性!
也就是,通过“以债发钞",提升社会福利,让大家有信心和余钱去消费!
2、发现数字财政尝试性代替土地财政的苗头,甚至连数字资产的评估、质押、估值等都有涉及,不过仅仅是苗头!
但我个人10年内并不看好!
3、新基建和老基建仍然会占有一席之地,并通过这种方式以工代赈,给普通人持续“发钱”;
4、提振股市和房市。
哦,对了,工资肯定会涨,就是最后才轮到工资上涨!
目前来看,中长期的方向,我认为就是这4个维度!但具体哪种,要看央行的货币工具!
不过呢,大家需要明白,不管最终货币工具是什么,是工代赈给普通人“发钱”、还是推动新质生产力给企业,也不管到底是不是QE,但只要货币的发行约束变成了“国债”,短期影响不大,但长期一定会通胀!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的目标也是通胀,所以我仍然坚持100元一碗阳春面的看法!
不管楼市涨跌,购房者都需要按揭贷款,该怎么理解按揭这种负债行为呢,推荐看文章《这样买房,多赚200万(3)》
03
最后,简单说几点。
1、涨与涨的不同
通胀了,普通人该怎么办?
房子和金子,绿票和现金流,除此之前,我不看好任何维度的解决方案!
但我要提醒大家,未来的房子上涨和过去20年的房子上涨逻辑已经发生了改变,涨的概念已经不同。
之前是普涨,现在是结构性轮动行情,未来是个盘行情!
也就是说,当阳春面100元一碗的时候,对应着所有的东西都会上涨,但未来会出现一条街A项目2万/㎡,相邻500米的项目20万/㎡。
过去,在土地经济为锚的时代,房价=土地价格+建筑成本+城市能级,说白了,面粉决定了面包!
以债为钞的背景下,房价=经济增速+通货膨胀率+城市化率+城市能级+项目能级,更依赖经济和城市产业增速。
所以,可以明确:
中国的房子肯定会涨,而且会大涨,因为中国的经济和通胀会不断攀升,但相对于100元/碗的阳春面而言,有些房子的“涨”就是亏,有些房子的涨才是赚!
2、机会
限购、限贷、限售的本质是抑制房产金融属性,降低流通性,从而拉小贫富差距。
但随着新一轮限购、限贷、限售的放开,新一轮城市核心资产被瓜分,很多人再上车的难度会变得更加巨大!
我知道很扎心,但真相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