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资料来源
1. 刘艳兰。《骨质疏松与腰椎压缩性骨折》,中华骨科杂志,2020年。
2. 王慧。《骨质疏松管理:从预防到治疗》,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9年。
3. 李亮。《骨密度下降的机制与预防》,中国临床医学杂志,2018年。
骨密度一直以来都是关乎健康的重要问题,一般来说,年龄是影响骨密度的直接因素,此外饮食习惯、家族遗传等等,都有可能影响骨密度。52岁的山西人李春霞,检查骨密度和八十岁老人无异,不料两年后再查骨密度却如同三十岁年轻人。对此,她坦言只因为做对了这三件小事,学会或能和她一样!
李春霞是一名酒店的保洁工,每天的生活就是家里和工作地点两点一线,孩子们个个都有出息也没什么需要操心的地方。反复劝说要接她去享福,但她执意不肯,愣是要出门找点事干。工作没两年的时间,就总嚷嚷着腰酸背痛。每次打扫完卫生后,就要捶腰捶腿好长一段时间才能消停。浑身都觉得不自在,家里更是常备膏药和经络油。
2015年7月22日晚上,她打扫完卫生回到家里。一进门就瘫软在沙发上,两只手撑着腰,不时的捶打两下试图缓解疼痛,可良久后情况还是没有什么改善。实在是疼的遭不住了,她只好下楼去常去的按摩店做了个腰部按摩,这才算是松泛一些。
次日一早,她起床后伸了个懒腰,谁料却听见了关节咔嚓一声响,吓得她脸色都跟着发白了。接着就是腰部传来胀痛感,轻微的弯腰都能疼的倒吸凉气。一个早晨下来情况都是如此。她本想继续去上班,可实在是行动都有些困难,于是便只好请假前往医院就诊。
医生得知情况后,先让她躺在床上做了一个简单的抬腿动作,刚抬到一半她就喊疼。接着医生就给她安排了核磁检查以及CT。经查显示,腰椎L3-L4椎间盘骨密度稍低于正常值,膨出部分边缘较规整。查看影像学报告可推断知,膨出的椎间盘直径约为11mm左右,前后径约为10mm。综合来看,她被诊断为腰椎间轻度膨出。
看完这些报告后,李春霞良久没有说话,手指微微颤抖。医生看出了她的紧张,耐心解释道:“你不用太担心了,其实随着我们年龄不断增长,腰椎间盘会发生退行性的改变,外加你c长时间的体力活动,经常弯腰活动,就会导致骨头受到慢性的损伤。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才造成了这幅局面。”
闻言,她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趁着机会赶紧询问医生如何去改善。面对她的问题,医生表示,目前还没有发展到真正的腰间盘突出。暂时不需要特殊的治疗,除了坚持服用药物外,另外要注意的就是避免长期久站、久坐、弯腰等姿势,加强腰背部肌肉的锻炼。对此,她全都点头应下,到家后严格执行医嘱。
回去后,她上网搜索了一些适合腰椎间盘突出人群的锻炼方式,除了常规的散步外,还坚持这些恢复运动,坚持了一两个礼拜,腰疼的情况就得到了改善,睡眠质量都好了很多。偶尔腰部疼痛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自行恢复,对此她也没有放在心上。
10月9日,儿媳妇带着给她买的新衣服来看她,发现裤子长了一截。连续试了四五条都是一样的。拿出从前穿着合身的裤子去试,发现情况还是一样。站在镜子面前,她注意到自己好像直不起腰了,费了好大的力气站直,很快就因为剧烈的疼痛再次耷拉下来。伴随着强烈的刺痛感。
家里人都被眼前的这幅景象吓坏了,担心情况还会持续性的恶化便赶紧带人去了医院做检查。得知患者的既往病史后,医生建议她去做个X光片。结果却是一切正常。她的腰椎既没有脱位也没有移位,仅仅只是在腰椎的L3-L4椎体上出现了细微的骨裂纹,但这并不像是导致疼痛的直接原因。为了查明事情的真相,医生开始考虑骨密度的问题。建议做骨密度测定。
骨骼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弱,容易导致骨折,特别是在脊椎区域。这种脊椎骨折通常被称为压缩性骨折,会引起剧烈的腰痛。此外,骨密度流失会导致骨小梁的微结构损伤,使骨骼更脆弱,进一步增加了骨折的风险。腰椎作为支撑上身重量的重要结构,在骨密度下降后承受的压力更大,容易发生损伤和疼痛。此外,骨密度流失会导致姿态的变化,比如驼背,这会进一步影响脊椎的负担,也会加剧腰疼。
检查后,发现她腰椎的L4-L5的骨密度密度值为-2.8个标准差,正常骨峰值小于-2.5个标准差的时候就能考虑是骨质疏松了。看着白纸黑字的检查单,她心里顿时咯噔一下,没想到问题居然恶化的这么快。三个月前前往医院检查事情还远不及这么严重。怎么这么短暂的时间就出现了问题。
她不解的问道:“骨密度的问题怎么会在这么短时间发生呢?我之前来检查还没有人告诉我需要查这个东西,而且这段时间我一直积极参加锻炼,好端端的怎么还引起了骨质疏松?”闻言,医生表示,骨密度和年龄有很密切的关系,特别是绝经期后的女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就会导致体内的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骨量减少,双重影响下,便出现了骨质疏松。
再次离开医院,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攻克这个难题。按照医生的建议,她坚持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一有时间就会晒太阳,之前酒店保洁的工作也辞掉了,没事就出门散散步,天气好还会约上几个好姐妹周边游,心情别提有多放松了。
一年后,她按照约定前往医院复查。再行骨密度检查显示,骨密度T值已经从-2.8恢复到了0.9!看到这么好的结果,她激动地差点哭出来。主任医生看完后,也忍不住夸到:“真是堪称奇迹啊!我行医这么多年,还真没见过有人在这么短时间能恢复的这么好的,这数值和三十岁的年轻人都差不多了!”
这话一出,她自然是兴奋不已,大大方方表示:“其实我在这一年时间里,尝试了很多法子去防止骨密度流失,除了我们知道的补钙、注意饮食外,我还发现这两件生活小事对于防止骨密度流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简单易学见效快!”
骨密度的重要性在于保证骨骼的强度和健康,而防止骨密度流失是预防骨质疏松症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关键。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密度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易导致骨折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多晒太阳有利于防止骨密度流失。
第一件事,避免重体力劳动。骨骼是一个动态的组织,它不断地进行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循环过程。骨密度取决于这两种过程的平衡。重体力劳动通常意味着身体承受着长期的巨大压力,这往往导致身体分泌大量的应激激素,如皮质醇。长期高水平的皮质醇会促进骨吸收,使体内的钙盐和其他重要矿物质流失,进而引发骨密度的下降。此外,过度的体力消耗还会导致身体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增加,而如果不能及时补充,钙、磷等元素的缺乏会直接影响骨骼的健康。
第二件事,坚持多晒太阳。在阳光下,人体皮肤会合成维生素D,这对于钙的吸收和骨密度的维持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过多地暴露在阳光下也不是一种健康的选择。过度的紫外线辐射会导致皮肤损伤,增加皮肤癌的风险。
同时,过多的紫外线还会引起维生素D的过度代谢,也就是说,身体内的维生素D可能被迅速消耗掉,降低其生物利用度,导致不利于钙的吸收,进而影响骨密度。研究显示,适度的日晒,如每天阳光较弱时段的短时间户外活动,有助于维持维生素D的合成,而不至于造成负面的影响。
适度的运动是增强和维护骨密度的关键,如步行、慢跑或健身操,可以刺激骨细胞的活动,增强骨形成,进而提高骨密度。而无节制的重体力劳动则超出了骨骼的承受范围,可能造成应力性骨折及其他运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