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中心究竟在河南还是山西?东下冯考古终于解决商汤灭夏bug

秦皇汉武 2023-01-01 07:31:15

夏朝中心究竟在河南还是山西?东下冯考古终于解决商汤灭夏bug

二里头是夏朝遗迹,那东下冯遗址怎么解释?考古发现让专家懵了

夏朝的统治中心究竟在哪?先秦史书留下的所有跟夏朝有关的地名,去掉重复的,共有70条左右,这些地名多数指向两块区域,第一块是河南中部的洛阳盆地及附近地区;第二块则是山西南部的汾水一带。

正是基于此,1959年,著名史学家徐旭生首先到豫西开启了对“夏墟”的寻找,果然,在偃师二里头一带,发现了一处全新的考古学文化,并陆续发掘出土了宫殿建筑群和大量高等级墓葬、礼器。

虽然二里头至今也没有出土能直接证明是夏朝都邑的证据,不过,考古工作者却想出了一个“笨”办法,那就是先理清商文化的来龙去脉,得出商文化由下七垣文化(先商)—二里岗文化(早商)—殷墟文化(晚商)发展而来。

接着再用二里头文化去和商文化做比较,得出二者存在文化面貌上的显著区别,并无前后继承关系,由于二里头文化在碳十四测年上早于先商文化,那么也就得出了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均为夏文化遗存的结论。

2019年10月,随着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在洛阳偃师落成,夏朝的统治中心在伊洛已成考古学界公认事实。

不过,这一事实却存在几处明显的bug漏洞:

首先,所有关于二里头遗址的学术报告和新闻通稿中,均明确指出“二里头遗址是夏朝中晚期都城的遗址”,这句话隐藏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二里头并非夏朝唯一的都城遗址;第二层含义是二里头遗址究竟是哪些夏朝君主在位时期的都城,目前还没有明确结论,只能笼统的概述为中晚期。

事实上,夏商时期受气候以及周边形势的影响,王朝政治中心并不稳固,迁都频繁,商朝建立前后有“前八后五”多达十余次迁徙,而夏朝也不例外。

如:大禹始封阳翟(今河南禹州),辟舜子商均于阳城(今河南登封),受禅于平阳(今山西夏县);启居阳翟,太康迁斟鄩(今河南洛阳),帝相又迁帝丘(今河南濮阳)……此外,还有原、西河也都做过夏朝都城,算下来有六七处以上。

其次,二里头遗址虽然已被证实是夏朝中晚期都邑,与《史记》记载的“太康居斟鄩……桀又居之”形成了吻合,但如果二里头是末代君主夏桀的都城,那么商汤伐夏的进军路线就充满了Bug。

因为考古发现显示,商文化起源于东夷,在方位上讲,是位于夏文化区域的东部,在距二里头遗址东北6公里处发现了偃师商城,经测年判定,偃师商城的兴建,承接的刚好是二里头遗址的衰落。

照此推算,商汤在剪除了豫东一带的韦、顾、昆吾三个夏朝仆从国后,一路向西即可长驱直入洛阳盆地,对夏桀兵临城下。

但奇怪的是,商汤大军从同处伊洛平原的河南巩义向洛阳进军时,区区几公里路程,不仅要“升自陑”(翻越地势险阻),而且还要“升道渡河”(渡过黄河),最后“令师从东方出于国,西以进”,绕到了夏桀背后,发起攻击。

难道是夏都东部一带设有不可逾越的军事城防,故而商汤才采取绕道而行从背后突然袭击的战法?显然不是,二里头考古已经证实,二里头遗址仅有宫城而无外城,地处平原的二里头遗址,根本无险可守。

事实上,商汤灭夏的战役,在史书中被称之为“鸣条之战”,鸣条,史载位于安邑西,也就是山西运城夏县。如果夏桀都城是在晋南一带,那么商汤从豫东向太行山南麓进军,就必然要翻越山脉和渡过黄河。

那么我们就又回到开篇的疑问:彼时的夏朝中心究竟在山西还是河南?

如果是在河南,那么商汤灭夏的诡异路线,就成了无法解释的Bug。如果是在山西,虽然可以解释了商汤进军的路线问题,但却带来新的疑问:

二里头文化共分四期,在二、三期时(前1610—前1560年)进入兴盛,在四期(前1560—前1520年)晚段时,仍有大型宫殿建筑在兴建,聚落的人口在不断增加,贵族群体和服务于贵族的手工业作坊依然存在。

要知道,在二里头文化进入第四期时,6公里外的偃师商城已经崛起,并开始兴建具有二里岗商文化特色的宫殿建筑群和宫城。

让人困惑的是,二里头都邑缺乏典型二里岗下层风格的遗物,偃师商城同样罕见二里头文化四期风格的遗存,这表明此时共存于偃师一带的夏都和商都,彼此之间保存了各自的文化面貌,既没有军事上的征服,也没有文化互动,丝毫没有王朝兴替的迹象。

那么此时的晋南又是一副什么场景呢?

上文已述,徐旭生先生曾将寻找夏朝的希望寄托在了“豫西或晋南”两个地方,由于大型都邑率先在河南发现,故在晋南寻找夏墟也就失去了最初的意义。

在二里头发现20年后,考古工作者才开展了对晋南安邑(今山西夏县)的考古发掘,并将所发现的夏文化遗址命名为“东下冯文化”。

东下冯文化一经发现,就极具争议。

北京大学考古系主任李伯谦认为东下冯文化主要文化因素来源于二里头文化,开始形成时间又晚于二里头,是二里头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向晋南传播的产物,应称之为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

按照这个逻辑,夏朝的中心在河南,而晋南是夏朝强盛后所辐射的边疆地区,在商汤灭夏之际,无险可守的夏桀从豫西逃亡边疆晋南,最终历经鸣条一战,夏朝彻底覆亡。

然而,另一位考古界泰斗王克林却提出了相反的结论,他认为二里头文化的主要炊盛器如鬲、甗、斝等,发现的时间都晚于东下冯类型,形制又多与其晚期相接近,这就决定了二里头类型的一些主要文化因素是源于东下冯类型。

由此我们同样得出相反的逻辑,夏朝早期中心在晋南,而这块区域也是尧舜陶寺遗址所在地,大禹的天下正是承继自晋南,并最终在豫西大展宏图,建立了广域王权政权。那么商汤灭夏时,夏桀逃亡晋南就不是向边疆逃亡,而是向夏人的故地收缩。

但事情显然没那么简单。同样来自北京大学的孙庆伟教授提出了第三种结论,他认为东下冯和二里头在核心器物群炊器和酒水器方面几乎没有交集,而这两种器物是考古学文化最具标志性的核心器物,东下冯文化更应该看作一支独立的考古学文化。进入二里头文化时期以后,东下冯类型与郑洛地区同时期文化在面貌上不仅没有趋近,反而是渐行渐远。

孙庆伟教授的言外之意,是认为东下冯既不是夏朝的边疆,也不是夏朝的故地,而是地方诸侯。至于这个位于晋南的诸侯,究竟是夏人离开晋南迁居豫西后,留守晋南的国族所建立的政权,还是豫西的夏人在强盛时北进占据晋南后分封的国族,我们已不得而知。

看到这里,是不是满腹狐疑?没关系,我们把上述疑问做一个简单梳理和增补:

首先,东下冯遗址与二里头遗址相比,二者存在某种文化共性,由于东下冯遗址没有呈现二里头遗址那样的恢弘宫殿、高等级墓葬和青铜礼器,所以,晋南的东下冯遗址对于豫西的二里头遗址而言,只有两种可能:夏人起源的故地,或夏朝灭亡前的逃难地。

其次,二里头遗址没有发现任何暴力冲突痕迹,它的衰落,是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逐渐控制了洛阳盆地后,自然降格为普通聚落的“和平演变”。而传世史书中,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夏商鼎革是和平禅让,反倒记载战争惨烈的内容比比皆是。

比如《国语》记载“汤伐桀,桀与韦、顾之君拒汤于莘之墟,遂战于鸣条之野”,《清华简》记载“自西翦西邑,戡其有夏”,《墨子》提到“帝(商汤)乃使阴暴毁有夏之城,天命融降火于夏之城间西北之隅”。

所以,夏商的最终决战,发生在晋南,比发生在洛阳更能契合所有史书记载。

第三,二里头从兴盛到衰落,始终没有发现二里岗商文化下层风格的遗物,反倒是与二里头几乎同时消失的东下冯分布区中有较丰富的二里岗下层文化的遗存,并且营建有二里岗文化早期城邑,这表明:商朝人对于洛阳盆地的夏文化维持了原貌,而对东下冯的夏文化则采取了“干涉”和震服,这也是晋南的夏文化出现了商文化遗存,而洛阳的夏文化却未见二里岗商文化的区别所在。

既然东下冯与二里头几乎同时消亡,也就基本否决了东下冯是地方诸侯的可能,而是夏朝的直辖区域,否则商汤没有理由放着夏桀不管,反倒用重兵去征服一个旁系方国。

那么东下冯遗址到底在夏朝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明白一个概念,夏商周三代时,还没有“面”这个国土概念,只有“点”,即以一处大邑为都城,周围分布着军事据点。直到战国中期以后,国与国之间才互相接壤,有了国土和疆域的概念。

比如历史上的武王伐纣,就是长驱直入,直接攻到了纣王所在的朝歌郊外,一战定乾坤,这跟战国时期要攻打一国都城,需要先攻克沿线的城池有很大不同。

夏朝情况同样如此,如果二里头是夏朝中晚期的大本营,那么东下冯就是夏朝控扼晋南的军事据点。虽然考古专家们对东下冯遗址的认识还存在很大分歧,但有一点形成共识的是,东下冯类型遗存与当地的龙山文化之间存在缺环,不是顺序演变的结果。

这表明,东下冯文化的确是外来影响所产生的,也就是说东下冯是夏朝最后盘踞地的可能性很高,对于这一点,《战国策》曾有一段记载:“夫夏桀之国,左天门之阴,而右天谿之阳,庐睪在其北,伊洛出其南”。

伊洛也就是二里头所在的洛阳偃师一带,如果夏桀亡国前在二里头的话,那么“伊洛出其南”这个方位明显存在问题,但如果夏桀彼时已逃亡晋南的话,那么伊洛在晋南以南的方位,显然是正确的。

结合“太康居斟鄩……桀又居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商汤势力从豫东西进至洛阳盆地时,夏桀仍然在二里头一带大兴土木,修建宫殿(修政不仁),直到意识到危险后,才率族人逃亡尚在夏朝掌控中的另一处据点:东下冯,想凭借晋南的险要与商汤长期抗衡,怎料商汤绕道有莘国(今陕西合阳县)渡河突入安邑(夏县),夏桀败亡。

24 阅读:7727
评论列表
  • 讯新 17
    2023-01-17 21:10

    但奇怪的是,商汤大军从同处伊洛平原的河南巩义向洛阳进军时,区区几公里路程,不仅要“升自陑”(翻越地势险阻),而且还要“升道渡河”(渡过黄河),最后“令师从东方出于国,西以进”,绕到了夏桀背后,发起攻击。这一段你没有学好地理。从郑州(商)到洛阳(夏),直线的话要过巩义,这是嵩山区域。如果绕北走,过孟津翻邙山到达洛阳盆地会更好走。恰恰能说明这段话的真事性。刚好绕到二里头西面(背后)。

  • 那谁 12
    2023-01-03 21:05

    一个没有天险的地方作为一个都城会是什么后果?何况安邑还有最稀缺的资源盐和铜,这些东西既是财富也是战略物资,河南二里头有什么呢?只有粮食,安邑也是粮仓。想想,会是哪里呢?

    刘工头 回复:
    冷知识,河南二里头附近还有汉魏洛阳和隋唐洛阳城两大都城
    决战苞米地 回复:
    都城最早建哪?
  • 2023-01-10 12:43

    不不,夏商都是西安的,西安是宇宙中心,不敢跟西安抢!

    菜根 回复:
    棒子韩国确实是周人的饿死鬼国,没错
    青牛函谷 回复:
    夏朝都城时期和周朝的东都洛邑都分不清,就不要参与讨论了。
  • 2023-01-15 09:07

    有什么难理解的?二里头不是都城,只是夏王朝的一个邑城罢了!

    沙漠之魂 回复:
    这才是正解[点赞]
  • 2023-01-08 10:13

    山西产盐……

  • 2023-01-18 05:43

    不要看省份,目前的资料遗迹。晋南和洛阳周边是一个国家。

  • 2023-01-23 01:30

    很简单,夏是部落不是朝代,非要牵强带个朝代,那么三皇五帝也是朝代,有什么不同?

    爱无止境啊 回复:
    呵呵,缺这个字用的好,没有的都可以说缺,朝代和法律一样,不可以凭空想像,既然都是想像,大家都可以是朝代,部落,无凭无据谁不会吹
    爱无止境啊 回复:
    我是百亿富豪,现在缺百亿……
  • 2023-01-29 10:25

    历史最新发掘太平遗址有可能是真正夏都 因为这个遗址在汉朝时期就被发现一部分 但被破坏用来建成昆明湖练水兵 而今又发掘出一片 出土大量文物 总面积超大 由此肯定夏都无意 陕西历史考古从不造假这点来看 毋庸置疑

    菩提 回复:
    2022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二里头上榜,却没有所谓太平遗址。这说明了什么?
  • 2023-01-06 18:46

    我有大量二里头的石刻件,有妫氏,娵訾氏,姒氏,共工氏,都有在二里头斟鄩活动内容。要的话可留言!帝喾时为象形文,少康时为甲骨文!

    哄哄 回复:
    甲骨文也是象形文。象形文是不是像图画一样?象形文上可以读出来吗?
    侯哥 回复: 哄哄
    象形文部首一般为筒化的手和戈,及土山水等日常器物组成文字,比甲骨文容易识别,甲骨文是筒化的象形文,是一种美术字体!
  • 2023-01-30 23:38

    犀利

  • 2023-02-15 19:27

    八字没一撇呢,夏都博物馆都建好了,真是笑话

  • 2023-01-14 21:20

    河南夏邑有没有关联

  • 2023-01-17 18:50

    虞夏商时期。发展在河南黄河中下游。当时黄河范烂成灾。京城迁都是常事。他们那个时代没有固定京都。所以。虞夏商的历史记录因洪灾而丢失。不去求物证。按历史传说整理就行了。外国承不承让扯蛋。

    用户14xxx98 回复:
    黄河中下游的灾主要在花园口以下,就是目前郑州以东。
  • 2023-02-22 03:15

    二里头是蚩尤故里,其后代有巢氏在二里头发扬光大!夏县出产盐和铜,就是夏朝都城!

  • 2023-03-16 16:39

    图中岳石文化区是帝舜有虞氏领地,下七垣文化区是殷商姚唐领地。尧、陶、姚同音,都源于黄帝姬氏,甲骨文及金文之唐字就是山西省地形,头上为阴山燕山,中部为吕梁山—恒山—太行山所围的田地,中间一竖为擎天一柱之中岳山,底下口为天下。帝尧陶唐文治,殷商为武唐。汤商之祖契就是仓颉。只因汤商灭夏后没有尊崇黄帝立下的推贤禅让规矩,继续夏朝的子承父业,因此黄帝部落后裔周之姬发与炎帝后裔姜尚要去讨伐。灭商后开启天下分封制度,春秋初期的西周是地球上最理想的社会形态。

  • 2023-01-26 17:48

    为什么河南官方都说洛阳是三朝古都?还有为什么没有一个权威媒体或者像央视这样的电视媒体说洛阳是什么“十三朝”古都?只有洛阳的一部分主播说什么“十三朝”……

  • 2023-02-05 00:27

    商汤灭夏的中条山之战在山西运城不在夏邑(夏都)二里头,原因是夏后(夏王,古称后)因故带兵出山西。此为真相。[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

    玉衡廉贞 回复:
    夏县(安邑)西北中条山自古就有汤王山传说,是商汤灭夏桀屯兵修整之地!夏县当地也有夏后氏陵墓群
  • 2023-01-30 10:53

    从巩义出发进攻夏都,去除现代的交通。是要过一条河“伊洛河”,要想绕后背后,是要翻山“芒山”。你说的直接向西推过去这种情况有点难,因为巩义西有一个黑石关,也许在夏的时候就懂得利用地势防御了。

  • 2023-02-10 13:06

    夏朝你妹,都不确定有没有夏朝,就开始争抢

  • 2023-02-24 11:28

    夏朝没有文字,是研究的最大障碍,没有文字怎么传承文化在夏朝是个迷。

    如水 回复:
    不是没字,而是记载的载体易腐消失了!
  • 2023-03-16 16:21

    晋南平原(图中东下冯文化区)是帝尧领地,有扈之乱提及大战于甘,甘就是解州盐池。鸣条之战与牧野之战的路线都是孟津—新乡—朝歌(当时黄河北岸)。

  • 2023-05-10 07:22

    一个县面积大的部落也敢称朝代?是周朝史学家瞎编的吧

  • 2023-04-09 11:20

    二里头根本不是夏都,只不过是一个大型部落的都城。并且和商可能是联盟关系,这样就解释为什么两者会共存了。夏应该在山西。

  • 2023-01-08 02:05

    四乳袋足灰陶鬲是哪个朝代的

    小屁孩勾搭你 回复:
    商至战时期的
  • 2023-01-24 08:05

    小韩韩非要恬不知耻说自己13,结果中国朝代表就说他是三朝怎么解释?

  • 2023-02-08 13:35

    石峁才是早期夏朝,石峁灭了陶寺,然后迁都二里头。

  • 2023-03-16 16:03

    安邑是夏启破黄帝定下推贤禅让制度开启王位继承制被炎黄部落有扈氏及唐尧部落反对(有扈之乱与唐伐西夏)时出兵建立的城池。后失败又在济源建城池原。鸣条之战就在中条山下能听到黄河之水冲出峡谷发出咆哮之声的孟津渡口(今小浪底水库水坝东侧古渡口,此地也是周武王会盟八百诸侯之处。

  • 2023-01-29 18:34

    以出土文字为标准,这地方文字很多。象形文能找几千上万都有!

  • 2023-03-16 16:12

    二里头遗址是夏朝都城斟潯,登封的阳城也是都城之一,禹州阳翟是夏朝监狱夏台,也是夏桀鸣条之战失败后败走的南巢。

秦皇汉武

简介:解读过去,记录当代,做史学社会化的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