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早发明机关枪,能连打28发子弹,却因康熙全毁了!

青文评过去 2024-10-19 04:32:47

“戴梓,你好大的胆子!朕对你恩宠有加,你却恃宠而骄,与东洋人勾连,图谋不轨。你实在是太让朕失望了。念在你往日的功绩,饶你不死,流放宁古塔,即日启程。”龙椅上的康熙气急败坏地说道。

这戴梓乃是清朝的武器天才,他对于火器的理解远超西方。他所制作出的火器,比如28发连珠铳、威远将军火炮,都领先西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如果清朝能普及这些武器,足以横扫天下,让西方列强心惊胆颤。

只可惜这些先进的武器最后全都封装入库,成为了摆设。这才导致了百年以后,清朝受人欺压的局面。

深藏不露的武器天才

戴梓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戴苍以书画闻名于世。家学渊源摆在那里,戴梓在文学方面的素养极高。

当时随着西方传教士的到来,西方的科学技术也开始在清朝的上层流传,成了一些达官贵人茶余饭后的聊资。

戴苍对于西方的科学技术十分感兴趣,经常邀请传教士来府上做客。受到父亲的影响,戴梓也对于这些西方技术充满了好奇。

其中,最吸引戴梓是火器制造技术。当他第一次接触到火器的时候,就敏锐地意识到这些东西才是以后决定战场胜负的关键。

因此,戴梓经常向父亲和那些传教士请教关于火器的知识。并且亲自动手在家里捣鼓、制作一些火铳、火枪。当然,都是比较原始的那种。但这也为他将来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康熙十三年,吴三桂起兵反清,远在福建的耿精忠也起兵响应。康熙派出数路大军征讨,其中,康亲王杰书奉命征讨耿精忠。

戴梓得到消息后,果断弃笔从戎,在杰书军中做了一位幕僚。

杰书一开始只是觉得这位青年勇气可嘉,才带上他,并没有指望他发挥多大的作用。

结果他看走眼了,这戴梓在兵法上的造诣颇为老练。

原来,戴梓在研究火器的时候,也在琢磨火器如何在战场上尽可能发挥作用。为此,他阅读了不少兵书、战例,甚至向一些熟识的传教士、士卒请教,了解真实的战场是个什么情况。

他的这些见识虽然还未脱离“纸上谈兵”,但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可行性。在戴梓的辅佐下,杰书屡战屡胜。尤其是他采纳戴梓的建议,在适当的时候使用火炮,以最小的伤亡换取了最大的胜利。

杰书觉得戴梓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在大胜而归后,果断向康熙举荐了戴梓。

康熙不是那种拘泥守旧的皇帝,听完杰书的报告,他对戴梓的才能很是认同。于是,在戴梓没有考取功名的情况下,康熙破例提拔其为翰林院侍讲,入南书房。

就这样,戴梓成为了康熙身边的顾问,经常为他咨询问题。

当时,西方最强大的国家莫过于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他们都仰慕清朝的富庶,希望能和清朝做生意。

当时清军作战的主力还是冷兵器,配合已经有些落伍的老式火炮。荷兰人为了结交清朝,并且推销自己的武器,于是向康熙进献了10杆被称作“蟠肠鸟枪”的火枪。

这火枪已经是荷兰当时最先进的武器了,他们自信满满地认为,这些火枪一定能勾起康熙的兴趣,成为荷兰的畅销产品。

人嘛,多少都有些好面子的,康熙也不能免俗。他觉得自家的火器不如洋人的,让他很没面子。于是冷笑道:“你们这火铳还算不错,不过这样的火铳我们大清也有。这样吧,一周后我派人送到你们府上。”

对于康熙的话,荷兰人将信将疑,毕竟他们对自己的技术还是很有信心的。

其实,清朝当时根本没有如此先进的火枪,只是康熙要面子胡说的。等荷兰人一走,康熙立刻召集群臣,询问谁有办法一周内仿制“蟠肠鸟枪”。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吱声。过了半天,戴梓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愿意一试。”

康熙大喜道:“爱卿不愧是朕的栋梁之材,需要什么就向兵部要,朕会知会他们全力支持你。”

结果,戴梓不负众望,凭借在火器方面极高的素养,仅仅用了五天就成功仿制出“蟠肠鸟枪”。于是,康熙大方地将仿制的火枪送给荷兰人10杆。荷兰人看到后全都大惊失色,这火枪的做工比他们的还好很多,连连感叹清朝火器技术的先进。

后来,葡萄牙人又来吹嘘他们的佛郎机火炮有多么厉害。康熙如法炮制,让戴梓5天内完成仿制,再次让葡萄牙人感到惊讶,不得不佩服清朝的技术水平先进。

至此,康熙才意识到自己捡到宝了。此后便将关于火器的一应事宜全都交给戴梓负责,戴梓成了清朝火器研究第一人。

接连的发明,让清朝的火器水平领先西方诸国

有了皇帝的支持,戴梓终于可以大展拳脚,做自己的研究了。

虽说西洋火枪确实比传统火铳的威力要大,但是距离取代冷兵器还有着漫长的距离。别的不说,当时的火枪有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是射击间隔太长了。一分钟能射击一次就不错了。

毕竟当时的火枪都是前方装弹的,需要先灌入火药,然后用木条压实。再将弹丸放进去,最后再点火。整个流程繁琐又复杂。

戴梓当时的想法就两个,减少装弹步骤,提升一次性射击的弹丸数量。

最后,经过他多年研究、尝试,28发连珠铳就这么诞生了。

该火枪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后装弹丸设计。并且拥有自动射击机关。一旦扣下扳机,两个铳机可以轮流装弹、射击,据说里面的28发弹丸可以摘一分钟左右倾泻而出。

这个速度在当时是很恐怖的,比射箭还要快不少。足够将眼前的目标给打成筛子。而这28发连珠铳也被视作现代机关枪的鼻祖。后来的西洋武器多有借鉴其设计。

看到戴梓的杰作,康熙大加赞赏。并且在一次小规模叛乱中进行了实战试验,结果效果出奇的好,只用了几十杆这种新式火枪就将叛军打得溃不成军。

戴梓的研究并未就此止步,在他看来,光靠火枪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加强大的火炮来配合。

此前,火炮主要用于攻城。但是戴梓却看到了火炮用在攻城之外的作用。不过当时的火炮炮弹就是一个大铁球,想要让火炮发挥杀伤力,需要大幅改进。

在戴梓的设想中,最好一发炮弹能够造成大范围的伤害,这样才能发挥作用。

经过他多年研究,最终研发出了“子母炮”,也就是一发炮弹里面藏有数不尽的弹丸。当炮弹射出去后,会在落地前炸开,然后弹丸四射,造成大范围伤害。

说起来容易,但是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想要实现是千难万难。但是戴梓就是做到了。

如果说28发连珠铳只是小打小闹的话,那么这子母炮就是真的发挥了巨大作用。

噶尔丹可谓是清朝的心腹大患,康熙在位的时候他就曾经发动叛乱。在平叛的时候,这子母炮就大放异彩。在一场战役中,清军仅仅开了三炮,就让噶尔丹折损数千人。以至于叛军全都落荒而逃。

康熙听到捷报后,大为欣喜,特意为子母炮赐名“威远将军大炮”。

得罪小人,蒙冤流放

戴梓有着大多数技术人才存在的通病:认死理,不懂得人情世故。

朝堂上面的利益盘根错节,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戴梓深受康熙器重,因此有不少大臣向他示好,更是有朝廷大员表示出笼络之意。对于这些,戴梓仿佛是块榆木疙瘩,毫无反应。将同僚的好意全都无视。

就连朝堂上最常见的迎来送往,戴梓也很少参与。他是一门心思全都放在了火器研究上。

此外,戴梓说话喜欢直来直去,经常不留情面。

他如此为人,自然是得罪了一堆同僚。只不过他当时深得圣眷,因此这些人一直隐忍不发。

这些不满积压多了,迟早会爆发的。而一切的导火索,是一个叫南怀仁的传教士。

这南怀仁是个比利时人,他在天文历法方面拥有极高的造诣。因此被康熙聘请到钦天监任事,负责修订历法。

有一次,南怀仁向康熙吹嘘比利时的火炮多么厉害。其实就是想帮着自己的国家推销一下火器。

他向康熙推荐的是一种名叫“冲天炮”的火炮,其大体原理与戴梓的威远将军大炮差不多。当时威远将军大炮还在研发中,于是康熙便让南怀仁造一个冲天炮,看看威力如何。

结果南怀仁带着手下造了一年,也没造出个所以然来。其实,这也不能怪他。他擅长的是天文历法,而不是火器制造。那冲天炮他也只是知道原理和构造,但是具体的零件如何制作、组装,他是一窍不通。

再加上他手下的工匠主要是汉族人,双方沟通起来十分困难,这才导致了进度一直很缓慢。

结果一年后,康熙失去了耐心。恰好此时戴梓的威远将军大炮完成,一番试验下来,威力惊人。此事直接导致了南怀仁的项目停止。

南怀仁想要推销比利时火炮的计划,自然以失败告终。对此,南怀仁怀恨在心。他觉得戴梓不仅让他一年的努力白费,更是让他在康熙面前丢了脸,以后难以在宫中立足。于是,他开始琢磨如何对付戴梓。

南怀仁毕竟是外人,想要对付戴梓,还得找个帮手。最终,他选中了陈通岩。陈通岩此人,原本是张献忠的义子。张献忠兵败后,陈通岩归附了清军。

陈通岩乃是土匪出身,因此做事比较霸道。此外他喜欢记仇,戴梓当初没少得罪他。当他得知南怀仁的来意后,二人一拍即合。

陈通岩上奏弹劾戴梓,称他与东洋人勾结,向他们提供火器技术,妄图借助东洋人的力量起兵反叛。而南怀仁也适时地站出来,列举出了一系列来自比利时、葡萄牙朋友的证据,证明戴梓确实与东洋人有往来。

有此二人打头阵,其他大臣也站了出来,组队弹劾戴梓。一时间,戴梓成了众矢之的,人人喊打。

对此,戴梓只是一个劲地喊冤,说自己是无辜的。

然而康熙却不给他辩解的机会,说道:“戴梓,事到如今,你还想狡辩?你太让朕失望了。来人,将他拖出去,流放宁古塔。”

就这样,清朝的火器研发第一人,成了阶下囚。

康熙的格局

其实康熙也不信戴梓有能力谋反。更何况所谓的东洋人,在他看来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不足为虑。

他之所以将戴梓治罪,只是因为戴梓的身份。

戴梓不是满族大臣,而是汉族大臣。当时清军入主中原的时间还不算长,根基不算稳固。因此他对所有汉族大臣都有些忌惮。尤其是戴梓这种能力出众的大臣,更是提防。

戴梓所制造的火器到底有多强,康熙最是清楚。

无论是那“28发连珠铳”还是“威远将军大炮”,都足以毁灭清朝引以为傲的八旗军。

换句话说,如果当初明朝有这等神兵利器,清军一点反抗的余地都没有。别说入主中原了,说不定早被明朝从地图上抹去。

加上康熙在位的时候,伴随着吴三桂起兵,各地的汉族官吏纷纷响应,他的忌惮之心就更重了。他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汉族大臣对他心怀不满。

为此,他才借机将戴梓流放。康熙不是怀疑戴梓的忠心,而是担心戴梓的发明落到别有用心之人手里,威胁到大清。

戴梓被流放后,康熙下旨将他的发明全都封装入库。至此,清朝错过了唯一一次军事崛起的机会。以至于到了后来,被西方列强欺压。不得不说,康熙这格局还是太小了。他但凡格局大一点,清朝后来都不至于那么憋屈。

0 阅读:0

青文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