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倒猢狲散:大清覆灭前夜,朝廷居然烂成这个样子,比明末还不如

梨评历史 2024-10-08 19:46:46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湖广总督瑞澂贪生怕死,带着一家人直接逃到了上海,拱手将武昌送给革命军。

而随着武汉三镇先后光复,南方各省在革命党的组织下,也纷纷宣布光复,一时间,清朝在南方的统治土崩瓦解,清廷开始坐不住了,武昌起义四天后,就重新启用赋闲的袁世凯,授湖广总督,命他驰赴前线会办军务。

汉口革命军运输弹药

尽管启用了袁世凯,但清廷终究还是防着一手,奈何形势危急,清廷最终还是授予其独立指挥权,并授其内阁总理大臣一职。

有了这份任命,袁世凯自然拿出点行动,阳夏之战,北洋军大胜,兵锋直指武昌,也让清廷看到了一丝希望。

1911年准备南下武汉的清军荫昌部队

一方面,革命军仓促起兵,未能巩固统治,另一方面列强也关注武昌起义,且大部分都支持清廷,比如英国公使朱尔典,就在上海光复的第二天,要求驻上海总领事冻结革命军的一切款项,企图在经济上进行施压。

除此之外,北方核心统治区,依旧拥护清廷的统治,完全可以组织兵力南下。

可以说,哪怕武昌起义已经爆发,且南方不少省份宣布独立,但此时的清廷依旧有信心,认为自己依旧可以维系统治。

然而很快,清廷就惨遭打脸,倒不是革命军击败北洋军了,而是自己内部先行崩溃了。

从武昌起义爆发后开始,大量清朝高层要员,突然在短时间内集体爆发恶疾,需要请假休养,哪怕假期到了,也表示重病未愈,需要延长病假。

请病假,一般都是托词,就像有人拜访,借口生病不予接见一样,这个借口放在官场上也是一样。

一开始,清廷也没当回事,准批就是了,但到了最后,请病假的越来越多,且不断延长病假,就是拖着不肯上班,更要命的是,他们可是占据了不少清朝核心部门,这就很严重了。

地方督抚(仅列出重要人员)

直隶总督陈夔龙、广西左江镇总兵李永芳、广东水师提督李准、江南提督刘光才、署湖广总督王士珍、四川提法使江毓昌、四川总督岑春煊、山东巡抚孙宝琦、甘肃提督张怀芝、两江总督张人骏、黑龙江巡抚周树模、吉林巡抚陈昭常。

直隶总督陈夔龙,一直活到了1948年

朝廷要员(仅列出重要人员)

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宣抚大臣张绍曾、吏部右侍郎沈云沛、外务大臣梁敦彦、度支大臣严修、陆军第四镇统制官吴凤岭、资政院议长李家驹、出使大臣刘式训、禁卫军协统官姚宝来、都察院副都御史朱益藩、陆军第二镇统制官马龙标、禁卫军总统冯国璋。

当然,有人说,这些都是汉人,但实际上,满清权贵请病假的一样多,且都是重量级。

比如资政院总裁大学士世续、民政部左丞裕厚、河南巡抚宝棻、察哈尔都统溥良、镶黄旗满洲副都统秦绶章、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弼德院顾问大臣绍昌、恭亲王溥伟等等。

溥伟

这么多大臣纷纷病遁不上班,气的清廷直接下旨:

动辄托词请假。几乎无日无之。甚有一再续请者。殊属不成事体。嗣后内外诸臣。务当共体时艰。力图振作。除实在患病。准其请假外。傥再有托故请假。藉图安逸者。一经查出定即严行惩处——《大清宣统政纪》

但没用,大家该请假还是请假,丝毫不怕所谓的惩处。

尤其是溥伟,堂堂一个铁帽子王,都选择病遁,更别说其他官员了,根据盛宣怀的女婿信件可以得知,当时在京城的清朝官员们,每天都是忙着拖家带口跑到天津去避难,以至于每天逃亡天津避难的京官日以千计。

更离谱的是举人许宝蘅在自己所作《许宝蘅日记》里记载,由于大家目的地都是天津租界,以至于去天津的车子里人满为患,连坐的地方都没有,能站立的仅有一隙之地。

而到了天津后,一发现,这里都是自己的老熟人。

只是这人一多,天津的房子全部租满了,连下脚的房子都租不到。

可以说革命军还没到,北方官员们,都开始作鸟兽散了。

官员们虽跑路,但起义军还是要镇压的,只是此时的国库已经拿不出钱了,不然也不会收铁路为国有,闹出各地保陆事件。

没办法,清廷为了筹集资金,发行“爱国公债”,并且让一帮满洲亲贵们购买。

清廷原以为这帮亲贵们会共坚时艰,但没想到很快就遭遇明末崇祯筹钱的困境,这帮满洲亲贵有利益可以上,但要自己掏钱,那是一分都没有。

公债发行出去了,基本没人买,号召购买,这帮人直接说自己根本没钱,比如醇亲王载沣,好歹是前摄政王,而且溥仪还是自个儿子,但直接表示,自己已经掏空家底,没钱了。

载沣

说实话,他们真的没钱吗?真不见得,事实上,武昌起义爆发后,这帮满洲亲贵立即着手把财产转移到外国银行。

《北洋之始》的作者汤姆森在书中记录了这一幕。

根据他的描绘,当时北京的火车站堆满了满洲亲贵们的家产,用一趟又一趟的火车载着他们前往天津,而北京的街道上,则挤满了马车,士绅们忙着把金银存到公使馆区的外国银行。

为了保住自己的财富,这帮眼高于顶的满洲亲贵们也甘愿站在运煤的敞车上逃到天津去。

而在这个期间,外国银行们赚的盆满钵满,以低廉的价格购得各种珍宝。

更离谱的是,一帮人甚至要贴钱要求洋人的收留。

至于他们到底有多少钱?翰林院侍读学士恽毓鼎在日记里记载了。

如庆亲王奕劻,有家产二百四十万两,世续有二百万左右,载洵和载涛两位贝勒则有百万之多,至于其他满洲亲贵,至少都是几十万的家产。

一方面朝廷的公债哭着没钱买,一方面大肆转移家产,以至于《盛京时报》在1912年1月19日,直接发文《论亲贵大臣之不爱国》。

但有啥用?谁都知道大清撑不了几年了,能捞多少是多少,这时候不逃命,难道留下来陪葬吗?

亲贵大臣们忙着转移财产,平常百姓在干什么呢?自然是忙着挤兑。

事实上,武昌起义当天,各个钱庄银行就立即发生了大规模挤兑,要么是以纸币兑换银洋,要么是直接提取存款。

仅仅四天,大量钱庄因周转不灵,纷纷闭门,而未能兑换的大清银行钞票,他们也不敢收,就这样,清朝发行钞票开始成为了废纸。

大清银行钞票

六天后,大量银号钱铺开始大规模倒闭,如此一来,清朝的金融系统直接全面崩溃,即便清廷想要镇压革命军,但钱从哪里来呢?

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清朝的铁杆庄稼们也快过不下去了。

大量清朝官员和满洲亲贵跑去天津租界了,几十万下层八旗可没本钱逃亡,只能继续龟缩在京城内。

本以为可以苟延残喘,但却发现市面上连米都买不到了。

原来大量人员前往天津,导致天津的粮价大幅度提高,为了赚钱,京城的粮商们直接把粮食拉到天津去卖,加上南方本来就是重要的粮食来源,如今脱离清朝统治,米运不来了,以至于京城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粮荒。

尽管清廷下令严禁将京城粮商将粮食运出去,但商人才不管,继续倒腾,以至于米价飙升,一石米居然要十二两白银,长此以往,等待几十万下层八旗的命运大概只能是饿死了。

长此以往,等待几十万下层八旗的命运大概只能是饿死了

可以说,清廷现在要考虑的不是如何镇压革命军了,而是想办法如何养活这帮铁杆庄稼了。

更可怕的是,革命军还没北伐呢,清廷的统治就已经完全崩塌了,也是真正意义上留给满清权贵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尽管袁世凯已经派人前往南方商议和谈,但很多人却表示反对,哪怕是北洋内部的冯国璋和王士珍也不支持,更别说其他人了,说实话,一帮人在危机时刻,选择病遁,不肯出力,也不肯和谈,一时间,南北和谈陷入了胶着。

只是对于如今的清廷来说,每一天都是煎熬。

南方不断脱离清廷的统治,朝政大臣被袁世凯掌握,袁世凯先是许诺退位后的待遇,又暗示如果不退位,就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下场一样,让隆裕太后十分惶恐。

外面列强也关注着这件事,甚至一帮列强打算浑水摸鱼,比如日本和沙俄就以保护侨民唯有,打算出兵东北和华北,很显然,就是趁这个机会侵占疆土。

更要命的是,自己的依靠八旗权贵们,纷纷逃命,将家产运输出去,丝毫没有为国效力的打算,气的隆裕太后,一度打算听从王公们的建议,回到东北,彻底放弃中原。

1912年1月26日,眼看清廷迟迟不肯和谈,革命党人刺杀了满清宗社党首领良弼,良弼是保守派的主心骨,此前他带头成立“君主立宪维持会”,坚持反对退位。

他一死,意味着保守派的势力开始瓦解,也让不少人开始自危起来,深怕下一个就是自己,一时间,选择病遁的大臣比比皆是,甚至开始出逃京城。

隆裕太后

尤其是直隶总督陈夔龙,一请就是三个月,目的就是观望局势。

既然陈夔龙因病乞休,袁世凯立即让表弟张镇芳署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换上自己人,把握和谈的主动。

至于隆裕太后,本来就是寝食难安了,如今良弼被刺,彻底让她害怕起来,认为革命党真的会和袁世凯说的那样,要了自己性命。

但一方面想要保命,一方面又不甘心退位,就表示可以保留清帝的虚位,大权都交出去,让清朝在明面上维持下去。

只是今时不同往日,前几年本可以君主立宪,但载沣偏偏搞出皇族内阁,早就失去了人心,因而这个提议,自然遭到拒绝。

眼看退无可退,为了保命,隆裕太后只能同意退位。

1912年南北双方在上海举行议和会议

1912年2月3日,隆裕太后派人和南京临时政府商谈退位优待条件,在得到应有的承诺后,隆裕太后表示了认可。

2月12日,《退位诏书》颁布,隆裕太后正式宣布退位,至此,清朝算是彻底覆灭了。

和谈现场

别说和明末相比了,就和清朝之间相比,整个清廷已经溃烂成不成样子了。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候,为国事自杀的大小官员有千余人,但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就没几个了,而到了武昌起义的时候,为国尽忠对于清朝官员们来说就是个笑话。

事实上,从武昌起义爆发的那一刻起,统治体系已经全方位的崩溃了,此时的清廷就是吊着最后一口气,所以,拿什么死撑?

参考资料:

《大清宣统政纪》

《盛宣怀档案资料:辛亥革命前后》

《北洋之始》

《许宝蘅日记》

《恽毓鼎澄斋日记》

11 阅读:8515
评论列表
  • 2024-10-12 10:59

    明末历史的重现,说明人性如此,靠道德约束不靠谱。

  • 2024-10-21 13:40

    大清亡了居然没有殉国的重臣名人[笑着哭]

  • 2024-10-19 19:55

    没有洋人扶持,大清会早50年灭亡,中国王朝兴衰的周期,到太平天国左右就应该改朝换代了。之所以没有灭完,是因为洋人帮大清吊住命,大清后几十年,就像一个长期住进ICU的病人。

  • 2024-11-17 11:19

    自己过个生日花几百万,这老妖婆害人不浅哪

  • 2024-11-16 15:25

    东南互保之后清廷已经失去对南方的直接控制

梨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