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塑造了很多人的天下观,无数江湖豪杰脱胎于三国,在话本评书、小说和史志的衬托下,被一代代人口口相传传为佳话或奉为美谈。而其中也有着无数道理,至今值得我们深思并有着无尽的遐想和启示。
三国把我们带回到了东汉,那个朝代末世风雨飘摇,英雄与枭雄并出的时代。乱世比平凡岁月更能够见证人性的参差与世故。无数道理在一个个故事的隐喻里若隐若现,在提示着我们些什么。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一直以来都是信义和忠诚的一段佳话,为人们津津热道。但却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清晰地了解到,曾经张飞为了逃命而丢下了刘备的妻儿。之后刘备冷冷一声叹息,留下的一句话,如今已经成为黑帮名句。这又是怎么回事,这句话背后又有着什么玄机?
汉室后人刘备,身逢乱世,一开始也并未展露头角或有威震四方的显赫功绩。因为家道的中落和汉氏王朝的日渐衰微,而只能卖草鞋为生。一个社会的动摇,就是往往从构成这个社会最传统和根基深远的普遍信仰的沦丧开始的。
各方诸侯争霸,势力割据你来我往,到处都是一片打着“兴复汉室”旗号,实则早已失去对汉氏王朝的敬畏之心,只为攫取权力和利益而刀兵相对,你死我活的争霸模式下。这样一个时代,对于刘备而言,初看起来也许并不生逢其时。
但比起时势造就英雄,更大多数的情况下,是只有在乱世,才能更清楚地看到人内心信念与理想之于社会的作用。英雄从来都不会为了一时之得失而或安逸或逃避他的责任与命运。往往是历史的使命和理想图景的展望,召唤着每一个可以改变时代的英雄。
在这个传统社会逐渐走向崩塌的局势下,找寻一条兴复汉室的道路,可以说是刘备、关羽和张飞三兄弟结义的一大原因。共同的理想信念往往能够支持着志同道合的人结成深厚的情谊和信任。
但真正能改变时代的英雄出现的时候常常无声无息,甚至都不是那样的容易察觉。那时候的三兄弟,本并不是像袁绍、曹操、刘表等一样已经盘踞一方,有着一定势力但心怀鬼胎的诸侯。他们一开始跟随在各方势力其后,辗转流离并没有遇到能够大展身手的机会。
被埋没、被轻视是给一个能够做大事的人都要面临的考验。要知道只有度过瓶颈和低潮期,才能磨练一个人沉稳而遇事心有成算有定气的品性。只有经历了战场的浮沉,才能看穿战争中谋略的得失与实质。
与在乱世中与忙忙碌碌讨生存的人不同,刘备是个殊不寻常的人。即使他还为曾得到名声与权力,但他已经将汉氏一族奉行至深的“仁义”体现在自己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方面面里。而这也为他后来赢得一致拥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基于历史与信仰,又或者是更加深层次的一致价值观的联合,往往要比单纯利益与权力的联合更加稳固和不容易反复。善用权术之人也终将会被权术所困。但信誉却是在乱世中最为难得也最有力量的东西。
机会来临对刘备而言是意料之中的事。徐州牧陶谦在病重之际,将大权交给了他一向看好的刘备。徐州太守对刘备而言只是一个开始,但也远远不只是一个开始。三兄弟从结义开始终于在这时才真正有了自己的势力。
骤然得势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守住徐州。陶谦去世后的徐州是各方势力的眼中肥肉,难免觊觎之心。袁术大军虎视眈眈,来袭迅猛,在江阴和刘备僵持不下。而另一边吕布又猛攻下邳,张飞难以抵挡,只得暂退。刘备的妻儿却被留在了下邳,被吕布所俘虏。
闻之此事,已经败退海西的刘备长叹一声,留下了后世有名的一句话,“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而这句话也一直为人们津津热道。江湖中人最讲求的就是义气云天,而义气的最佳体现便常常是兄弟之情。
虽然以今天平权社会的眼光看来,这句话也毕竟蒙上了那个男性为主体的叙事逻辑之下,往往女性与孩童往往默默无闻。但这句话也确实让我们看到了兄弟结义之情对人的重要,按图索骥我们也不难更加深刻理解江湖习气背后的信义基础。
my god
翻译为:女朋友到处都可以,卖命的兄弟就一个,怎么可以交换?
用户10xxx92
辣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