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又又发生了!乌克兰军方在日前又放出一段大涨士气的视频,可以看到一支乌军小分队,成功地伏击了一辆俄军装甲车。
战斗的场面很激烈,但几乎是乌军单方面的激烈,因为被伏击,俄装甲车根本没有反应过来。而一看就早有准备的乌军,在第一时间就进行了“火力覆盖”,随后还抵近攻击,贴着驾驶室射击,直到弹夹被打空。
而且将俄罗斯士兵击毙后,这支乌军小队还并没有急着撤离,反而还收集了车上的物资补给,这才离开战场,显然他们知道,俄军的支援一时半会是到不了的。
这已经不知道是乌克兰国防部第几次主动流露“歼灭”俄军的视频了,虽然每次视频中,基本都是对俄军落单的士兵或者一两辆装甲车进行附近,但也让看客觉得俄军在战场上似乎节节败退。
真相当然不是这样,俄军主力仍然保持着极大优势,至少还轮不到乌克兰来“痛打落水狗”,不过这些视频却都指向另一个结论:乌克兰对战场情报的掌控力更强。
单兵坑道、装甲车行进路线和军械物资运输路线这些情报,都是战场的最末端最细节的信息,可能无法左右战争的结果,但却比大股部队的动向更难掌握。
如果但是这些也就罢了,关键是从俄乌战争陷入僵持以来,俄军已经有多名高级指挥官被乌克兰的斩首行动所“点杀”。
大家可以随便在网上搜一搜关键词“俄军”“斩首”,立刻会跳出来一大堆新闻,就单单今年以来,就有至少4名将军遭到精确打击身亡,其中还不乏上将。
远的是今年4月份,乌克兰无人机潜入克里米亚,袭击了在黑海舰队中担任参谋长一职的俄军上将贝尔科夫斯基。
近的就在一个月之内,乌克兰连续发起“斩首行动”,先后有两个集团军参谋长在视察一线工作时,突然遭到针对性袭击,当场牺牲,他们一个是上将,一个是少将。
而更让人感到离谱的是,俄军南部战区中将副司令,在占领区的一家旅馆休息时,竟然遭到乌军巡航导弹轰炸,成为这场战争中,俄军目前牺牲级别最高的将领。
很显然,这已经不属于战场侦察的范围了,在乌克兰掌握这些情报的背后,毫无疑问有着另一个“黑影”的支持。
难道情报来自俄军内部?要知道,前一段时间,普京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内鬼清除”行动,为了打击亲西方势力,甚至还波及了早已去世的前任总统。按理讲,有俄罗斯高层向西方出卖情报不是不可能。
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一两个高级将领的动向被“叛徒”掌握并不奇怪,但他能掌握战场前线这么多人所在的地点吗?更何况其中还有最细节的坦克路线,很显然这不是某个高层能做到的。
而且就算真是被俄国自己高层出卖,连续牺牲这么多将领,早有无数线索指向叛徒,不可能到现在还没有消息传出。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到几个月前,就会发现乌克兰“离谱”情报能力的真实原因:乌克兰获准加入北约情报共享组织CCDCOE。
CCDCOE的全称是网络防御卓越中心,由二十几个北约国家带上日、韩等五个组织外国家,共同构建的一个全球性情报组织。
名为“防御”,实际上这个组织却有大量精力用于情报获取,而网络本来就是信息时代最大的情报源,其并不仅指互联网,也包括了各种电磁信号乃至卫星网络。
而俄罗斯由于经济原因,至今在网络防御方面,还没能建立起一个足够强大的防御体系,因此,上诉那些高层的动向和坐标,对于北约来说,可以轻易获得。
通过 CCDCOE的情报共享机构,乌克兰自然也掌握了这些信息,从来能够精确地对俄军高层进行“斩首”。值得一提的是,就连实施斩首的武器,也都来自西方的援助。
同时这也暴露出俄军在信息化时代作战的一个严重短板,那就是信息防御能力。这也足以成为我国的前车之鉴,在现代战争中,制海权、制空权固然重要,但制信息权同样也是可以决定战争走向的因素。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甚至比海空权更为重要,毕竟信息是我们做出战略、战役决策的基础。
在中美竞争并无缓解甚至愈发激烈的当下,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在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信息防御能力,保卫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