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愧是深圳,出手就不一样(欢迎关注杠杆地产)
撰文|道一&编辑|雯雯
关于深圳的新闻,一直没有停过。
5月8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了《深圳市2020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其中提出,深圳2020年住房用地计划供应量翻倍,产业用地“不设上限”。
而在早先的4月28日,深圳市发改委发布《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其中提出:
加快推进深圳都市圈规划编制。充分借鉴三大世界级湾区发展经验,协调莞惠河汕四市共同参与,合理确定都市圈发展重大任务举措,助力河源、汕尾融入大湾区建设。
关于深圳,杠杆地产最近已经写过多篇文章《中央彻查!炒楼这事,深圳有人带了个坏头》《深圳,房价会把北京上海甩多远?》。
之前杠杆地产就分析过,深圳楼市供不应求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土地供应紧张。而这两则新闻,可以视为深圳的破局尝试。
1
土地供应扼住深圳咽喉
根据官方数据,2019年,深圳常住人口为1343.88万人(坊间常说,加上各类流动人口,深圳实际管理人口已突破2000万),土地面积为1996.85平方公里。
基于这两个数据折算,深圳常住人口密度为6730人/平方公里,远大于北京的1313、广州的2059和上海的3830。
图片来源|刘晓博说财经(特此感谢)
如果把中国主要城市的面积罗列出来,深圳与其他城市的差距,可谓肉眼可见。
更震惊的是,即使把其他东亚、东南亚的国际大都市放在一起比较,深圳在人多地少这个方面,都是比较突出的。
图片来源|大胡子说房(特此感谢)
这十几年来,深圳合并东莞、惠州的传闻不绝于耳,深圳“直辖”的消息更是满天飞。
考虑到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对深圳市场影响深远,所以当地官方不得不一次次回应:传闻毫无事实根据。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无论是深圳升格直辖市,还是吞并其他地市,杠杆地产认为短期内可能性都不大。
因为珠三角整体都是用地紧张,人口密度大。且深圳已经作为计划单列市,财政分成模式相对独特。加上大湾区本身已涉及三地关系协调,如果再多出一个直辖市,协同起来将更为复杂。
所以,深圳只能另寻他法。当然也有说法,2020年是深圳特区40岁生日,或许会收获大礼包,比如扩容。
2
深圳特色,把广域变成狭域
这里,杠杆地产需要补充一下中国行政区划的一个重要特色——广域市的广泛存在。
而在西方,更多的是狭域市。
说得简单一些,广域市就是辖区面积大于建城区面积的城市。
1949年后的一段时间,中国的“市”是狭域的,也就是仅限于对城市(及其郊区)的管理。而城市周围的广大农村地区则由“县”进行管辖。
中间几经波折,城市扩容,后来又吐出来。
到了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市”绝大多数仍旧是点状政区,管辖范围仅限于城市。
后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市管县”再次提上了日程。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中国的市纷纷从一个个点状行政区成为了“超级广域”的行政区,只过了数年时间,仅管辖城市的“市”就几乎绝迹了。
深圳不愧是特区,在众多方面为国家先行先试探路后,在行政区划方面也成为例外。
上面杠杆地产说了,中国基本都是广域市。但深圳硬是通过发展,活生生地把自己从最初的广域市变成了像纽约、伦敦那样的狭域市。
也就是说,深圳不仅把辖区内可开发的土地,多数开发完,更把自己的经济和产业的实际影响范围扩张到东莞和惠州的地界里。
可能有人要问杠杆地产:上海与昆山连片了,广州与佛山连片了,深圳不是特例。
但要提醒一下大家,虽然广州和上海也“出了圈”。但他们在自己辖区内,是存在不少没有开发土地的。
上海可以稳稳地引进迪士尼、耕耘临港片区,就是因为人家浦东还有空地。广州与佛山连片,但自己东部和北部也还存在大量可开发的空地。
不像深圳,是真快没了。不信,你看:
3
飞地虽好,不可贪杯
2018年12月,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揭牌。
这意味着成立于2011年的“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深圳与汕尾共管”,变成由“深圳全面主导”的飞地。
图片来源|南方都市报(特此感谢)
这事实上等于深圳扩容,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19年11月,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河源市正式启动了方案编制工作,将重点谋划“深河特别合作区”。
在无法就近合并的情况下,稍微远一点的“飞地模式”似乎也不错。
But!这一模式在整体上不符合经济规律。
因为城市的发展,资金和人口的外溢是分圈层的。目前即便是一线城市,它的有效辐射半径也很难一定物理距离。
深汕合作区距离深圳超过100公里,而深河合作区则更远。
考虑到天津滨海新区距离市中心40多公里,开发了10多年依旧缺乏人气。而上海临港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4
都市圈是短期内唯一出路
大城市、大城市群、大都市圈强者恒强,是基本规律。
但大城市化也会产生一个负面效应:房价上升,生活成本高企。相信这一点,在深圳的杆友一定深有体会。
为此中国给出的对策是:通过轨道交通,其中包括高铁、城际铁路、市郊(域)铁路、地铁快线、地铁普线等,把城市做大。构建围绕中心城市的都市圈、城市群。最终,让中心城市“多中心化”,承载能力大大提升。
此外,随着城市中心城区的土地成本越来越高,大规模的制造业不可避免就会往外搬迁。
如果能够把本来在深圳的制造业,虽然外迁,但依旧稳在都市圈的范围内,还是能有效保留完整的产业链配套。加上腾出来的市区宝贵土地放置高科技创新产业、总部基地等,两者合璧,将构建出深圳未来超强的核心竞争力。
坊间有一种说法:认为深圳喜提示范区,没有足够的土地,怎么大干一场?所以打造都市圈,只是吞并东莞、惠州,甚至河源、汕尾的前奏。
但有个问题,东莞、惠州、河源、汕尾基本都是山地多、平地少,为数不多的平地基本也开发了一些。即时并进来,也不是一张白纸。如此一来,深圳岂不是还要对他们大拆大建、推倒重来?
所以杠杆地产更愿意相信:国家更倾向故意把深圳“束缚”在有限的空间内,逼深圳多动脑筋,想出办法。为全国城市的集约发展,探索出经验。而不要像往日摊大饼一样的粗放增长。
只有这样,也才不负深圳作为特区和示范区的使命。
其实,即使是都市圈,东莞、惠州、河源、汕尾也能收获利好。离深圳越近的片区,楼市利好越多。然后就是与深圳有轨道交通相连的片区,利好同样多。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系杠杆地产创作,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另,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杠杆地产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学习交流探讨用,非投资建议。用户据此进行的一切投资,请自负责任。文章如有疏漏、错误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