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皮定均因公殉职陌生老兵灵前痛哭有记者认出:他是张桃芳

饼干不能吃 2025-03-31 13:44:24

1955年2月份,中央军委决定让中国人民解放军采用“军衔制度”。等全部要授军衔的名单都差不多定好了,到了毛主席最后看一遍的时候,他快速扫了一眼,就看到了“皮定均”这个名字,接着就拿起笔把它给圈了出来。并且写了这样的指示:“皮定均有功劳,少将军衔升中级。”

皮定均原本有机会在1955年10月,按照的提议,被授予“少将”军衔。但最终,在中南海,他得到了“开国中将”的荣誉。然而,命运弄人,这位杰出的将军在1976年因工作原因不幸去世,离世时仅仅62岁,真是令人惋惜。

1976年7月7号那天,福州军区司令皮定均按照原计划,从漳州搭直升机去福建东山岛看三军演习。在演习基地那边,负责接待的部门也是老早就准备好了,可没想到的是,他们左等右等也没等来司令的直升机,反倒听到了个晴天霹雳:直升机在漳浦县的灶山上撞毁了,机上13个人全都没了,其中还包括皮将军的大儿子皮国宏。

特殊时期,坏消息一出,全国都懵了!过了几天,追悼会上挤满了人,大家心里都难过极了,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都在缅怀这位英雄。就在这时,哀乐声中突然夹杂了一阵放声大哭,大家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去。一看,是个大概四十多岁的老兵,带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一起来吊唁。

两个人都跪在将军的灵柩前,老兵心里头那个难受啊,声音都哽咽了,一遍一遍地呼唤着老军长的名字,嘴里念叨着怎么会想到“再见”就成了永远见不着的事儿。他说的每一句话都像针一样扎人心,让周围的人都觉得更伤心了,眼泪不由自主就流了下来。

追悼会现场人很多,但大都是中央的领导,还有跟将军一起打过仗的老战友,或者是他带过的手下。虽说将军的家人不一定都认识所有来吊唁的人,但大家都是军人,在场这么多人,总能找到几个互相认识的。

不过很明显,那个高喊着老军长名字的老兵,大家都不太认识他,他突然哭起来,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不知道发生了啥。就在这时,有个叫王纪荣的摄影记者,他以前去过朝鲜战场,突然像是明白了什么,赶紧快步走到将军的三儿子皮效农面前,跟他说,那位老兵是志愿军二十四军214团的张桃芳,人称“上甘岭狙击之神”。

王纪荣一说完,皮效农的脑子里立马浮现出家里老爸藏着的那张“神枪手”照片。照片的主角是张桃芳,原来这照片是王纪荣当年在上甘岭打仗时给拍的。

到了1952年10月那会儿,抗美援朝战场上,联合国军的将领们心里都明镜似的,知道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地面战斗中已经牢牢把控了主动权,美军联军因此吃了不少大亏。为了扭转这不利局面,驻韩国的联合国军头头范佛里特琢磨出了一个“摊牌计划”。他连着给远东美军司令克拉克写了好几封信,一个劲儿地催着批准这个计划,最后总算是得到了点头。

以前,克拉克没少反对冒险去抢高地的行动,但国内压力一大,他也开始觉得,要是不用牺牲太多人就能占点地盘,那倒是个挺不错的选择。

于是,联合国军赶紧行动起来,火急火燎地集结兵力。仅仅用了6天,他们就凑齐了6万多士兵,300多门大炮,还有170多辆坦克……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拿下“三角山”,也就是我们说的上甘岭。

10月14号,上甘岭这场大战就轰轰烈烈地开始了,炮火猛烈得吓人,据说打完后一统计,比二战时候最狠的那阵子还猛。虽说最后咱们志愿军还是靠着一股子劲儿,把国威、军威都打出来了,阵地也守住了,可整个过程那叫一个不容易。你想啊,敌人那晚一开始猛轰,多少在坑道里睡觉的志愿军战士,连反应都没反应过来,就走了……

志愿军第24军是在1952年年底进入朝鲜的,那时候他们开始采用“冷枪冷炮”战术。没想到,刚过了新年,这战术就显示效果了,而且还出了一个特别厉害的狙击高手。

跟军长报告一下,214团有个战士,他用了240发子弹,干掉了71个敌人!肖参谋长说完这话,皮定均军长先是一乐,但心里一盘算,如果这事儿是真的,那这家伙平均每三枪就能放倒一个敌人,想着想着,他脸上的笑容就淡了下来。

大家都说,桃芳是在1951年才当的兵。当了兵以后,他就只学了两个月的打枪训练,这种背景在皮定均眼里,完全就是个刚入伍不久的新手,所以皮定均不相信他,也挺正常的。

肖参谋一眼就瞧出了军长的担忧,他直接说:“咱们甭管真假,去瞅瞅不就知道了。”皮定均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就让肖参谋带上他那双一直舍不得穿的棉皮靴,去3营8连那里看看。他还说,要是那人真能连着打死3个敌人,就把那双皮靴赏给他。

一开始,肖参谋心想这数据是72师师部报上来的,那应该没错,肯定是真的。但等他真的跑到8连驻地,见到张桃芳那一刻,心里头不免有点失落。因为眼前这个小伙子,个子不高,身材也挺瘦弱,年纪轻轻的,咋看都不像个“神枪手”。不过,当他亲眼看到这位才20岁多点的小伙,在天寒地冻的雪地里,一趴下就能纹丝不动时,他才恍然大悟,自己之前“看人下菜碟”的想法真是太不应该了。

最后,肖参谋出门带的那双皮靴没拿回来。一踏进军部门槛,皮定均瞧见他两手空空,眼睛立马瞪大了。肖参谋还没把张桃芳怎么用三粒子弹干掉三个敌人,赢得皮靴的事儿说完,皮定均就急不可耐地想去214团亲眼瞧瞧张桃芳了。

皮定均做事历来干脆利落,走路都比常人快几分。这一天,他更是脚底生风,好像慢一秒,“神枪手”就要跑没影了。他们一行人赶到214团时,得知张桃芳在前线,皮定均二话不说就要往前线冲,这可把214团团长恽前程吓坏了,连忙拦住他,好说歹说才让他答应派通讯员去把张桃芳叫回团部。

22岁那年,张桃芳终于见到了大名鼎鼎的皮定均军长。一听说军长要见他,张桃芳心里那个美啊,赶紧把自己打死的敌人留下的弹壳都揣上,拿去给军长瞧瞧。皮定均一看,这小伙子挺逗的,挺有意思。

聊了几句后,皮定均冷不丁地问张桃芳,到底是打天上飞的东西在行,还是打地上跑的东西拿手。看来有本事的人就是底气足,张桃芳一点没含糊,直接回答说“都挺行的”。皮定均一听,来了兴趣,想试试他的真功夫,就让他对着天上飞的麻雀和小鸟开枪。

很显然,这比真实战场上的敌人难对付多了,目标小不说,挑战也更大了。但张桃芳可不觉得这是个问题,他瞧了一会儿情况,然后就悄悄爬到了一个长满杂草的小土坡上,伏了下来。

“砰——”也就大约十几分钟吧,张桃芳扣动了扳机,六颗子弹飞了出去。

说了一声“报告,咱们这儿有4只麻雀,外加一只小鸟”,肖参谋话音刚落,周围立马掌声雷动,叫好声连连。皮定均也是满脸笑容,赶紧让人把张桃芳喊来,递给他一把苏制的“莫辛纳甘”步枪,意思很明显,就是盼着他能用这枪多干掉几个敌人。

你得明白,那双皮靴在当时可是稀罕物,一个军里头也就两三双的样子。再说那杆枪,是祖国慰问团送到朝鲜的宝贝,少得跟什么似的,一个军才分到一支。这足以看出皮定均对那年轻人的看重,而张桃芳也没让他失望。在573高地上,他愣是干掉了214名联合国军,创下了击杀人数的新高,后来还培养了一大批“冷枪高手”。

真的让他心里特别不是滋味的是,从朝鲜回来以后,他再次见到皮定均,却已经是在1976年7月14日,那是在将军的葬礼上。

那天,他伤心到了极点,带着儿子在将军的墓碑前哭了很长时间……

0 阅读:12
饼干不能吃

饼干不能吃

饼干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