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因核辐射患癌,临终前曾问妻子:30年后,还有人记得我吗

饼干不能吃 2025-04-01 10:31:03

1986年6月份,“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那时候已经走到了他人生的最后阶段。

好友杨振宁人在美国,一听到消息,立马就订了机票回国,想去看望这位交往了大半辈子的老朋友。

到了病房门口,杨振宁一瞧,心里咯噔一下:邓稼先的身体状况,比他料想的还要差得多。

他们俩从小就是好朋友,一起在西南联大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岁月,感情深厚。瞧着才62岁的邓稼先被癌症折磨得不成人形,杨振宁心里头那个痛啊,就像刀绞一样。

为了让自己别太难过,他特地换了别的事情来说,咧嘴笑着朝邓稼先问道:

两弹研发成功了,国家奖励了你多少经费?

讲罢此言,病床上的邓稼先,慢慢地伸出了两个指头。

杨振宁一脸疑惑,笑着开玩笑说:难道数目是两万不成?

邓稼先摆了摆手,杨振宁又试着猜了猜:“莫非是两千不成?”

看到杨振宁好几次都没猜对,邓稼先乐呵呵地说:“原子弹嘛,就算它10块钱,氢弹也一样,10块钱搞定!”

“啥?”杨振宁一听答案,立马愣了,那一刻,他简直怀疑自己耳朵出了问题!

原子弹奖金是十块,氢弹奖金也是十块,这是邓稼先当时所得到的报酬。

很多人可能觉得这答案难以置信,但得说实话,这确实是真真切切的历史。

那时候国家碰上了大难关,两弹搞成功后,整个科研团队就分了1万元奖金。这钱还按职位高低来分,有10块的、5块的、3块的。邓稼先呢,他是总指挥,拿的是最高的那份,但全部加起来也就20块钱!

说实话,邓稼先那能耐,留在国外肯定是吃香喝辣,啥好待遇都有。但咱们国家那时候穷,科研也跟不上,他愣是二话不说,铁了心要回来。为了搞两弹,他真是豁出去了,把一辈子都搭进去了!

没错!这就是生命的付出!

邓稼先因为长时间钻研核武器,结果在他62岁那年,身体被辐射影响,得上了癌症,情况十分危急。

跟老朋友杨振宁碰头那会儿,他也就剩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了。

杨振宁原本打算拿邓稼先开个玩笑,好让自己心里头那点难过劲儿过去,但当他听说邓稼先只拿了20元奖金时,心里头那个滋味儿,实在是憋不住了,直接捂着脸大哭起来。

杨振宁和邓稼先都是物理界的行家,他心里头明镜似的,邓稼先为了咱们国家的核事业,那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那是一种不顾一切的勇敢,简直就是面对死亡也毫不动摇的坚决!

现在,邓稼先已经走了36个年头了。

他在中国核领域干的活儿,慢慢被大家记在心里了。

但大家不太清楚的是:邓稼先,这位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先行者和创建人,在他62年的人生道路上,创造了多么辉煌的成就,经历了多么惊人的壮举!

【【只有科学,才能拯救这个落后挨打的国家】】

邓稼先搞核武器研究这事儿,是从他老爸邓以蛰那里得到的启发。

卢沟桥事件发生后,日本军队硬逼学生和老百姓去参加他们说的“庆祝打赢游行”。

13岁的邓稼先,那时候硬气得很,游行时直接扯烂了一面日本国旗,还狠狠地在地上踩了好几脚。可谁想到,就因为这股子中国人才有的勇气和傲骨,他被坏人给告发了,差点就被抓起来。

碰到这种紧急关头,老爸邓以蛰做了个决定,让大姑娘带着邓稼先往南边跑。

临行之际,老爸对邓稼先说了这么一番话:“儿啊,以后你得钻研科学,别碰文学那块儿。你得时刻铭记,唯有科学,才是让这个国家摆脱落后、不再挨打的出路!”

邓稼先真的把老爸的话当成了人生指南,一辈子都在照着做!

1941年的时候,年仅17岁的邓稼先成功进入了西南联大,攻读物理专业。

这个临时把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在一起的学校,聚集了咱国家最牛的老师、学者和大咖。在云南昆明,那时候空袭老来,但邓稼先、杨振宁他们这些同学,根本不在乎,就在废墟堆里头拼命研究,就想着用科学来救国。

邓稼先心里琢磨着,要是能去美国深造,那就能学到更多前沿的知识了。

他觉得,美国在日本扔的那两颗原子弹,威力实在太大,直接让核物理火遍了全球,成了热门学科。

想要扭转中国受人欺凌的状况,非得让咱中国人自己造出核武器不可。

到了美国,邓稼先要么泡在实验室里,要么就往图书馆里钻。他这股子拼命学习的劲儿,在那些蓝眼睛黄头发的同学堆里,简直就是个异类。结果,美国普渡大学还特地给了他一个称号,叫“最拼命的学生”。

邓稼先特别用工读书,结果他硬是把原本得学3年的课程,给啃下来了,只用了1年10个月。就这样,26岁的他,顺利拿到了心心念念的博士学位。

要是邓稼先选择留在美国,那他铁定会过上超级舒服的日子;但这位被叫做“娃娃博士”的天才,博士一毕业,就立马回到了又穷又落后的祖国。

不论是学校里刻苦钻研的那些日子,还是毕业后毅然决然回国的选择,都展现了邓稼先那种“争分夺秒”的精神,全都是为了给祖国贡献力量。

邓稼先回国后,他就去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上班,并且跟从北京医院出来的许鹿希成了家。

邓稼先很厉害,许鹿希也同样了不起。她老爸许德珩,那可是五四运动的头面人物,年轻时跑到法国深造,还跟着居里夫人钻研放射性物理。她老妈劳君展,也是个大人物,九三学社的创办人之一,还是居里夫人唯一的中国女弟子呢。

在邓稼先和许鹿希的婚姻生活里,许鹿希一直全力站在邓稼先这边,支持他的工作。

多亏了她的体谅和鼓励,邓稼先毫不犹豫地投身到了核武器研究中。在那长达28年几乎没有消息的日子里,许鹿希用她那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1958年7月份,钱三强特地邀请邓稼先到家里来,跟他讲:

“国家打算搞个大型项目,你想不想参与进来?”

一听这话,邓稼先立马就懂了钱三强说的“大炮仗”是啥意思,他二话不说,表示服从组织安排,一定会守口如瓶。

当邓稼先的工作有了变动时,许鹿希夫人直接就问:“这次要调到哪儿?去那里做什么工作呢?”

邓稼先的回答很简单直接:“对不起,这个我不能透露。”

因为心里不踏实,许鹿希又一次开口说:

等你到了那个地方,别忘了把信箱编号告诉我,我好给你寄信过去。

邓稼先还是摆了摆手:“别写信啦,咱俩没法联系!”

听到老公的回答,许鹿希立马就受不了了,心里防线崩塌;打从嫁给邓稼先开始,这还是头一回觉得两人隔得这么远。一个又一个的秘密,让她明白,老公接下来要做的事,可能跟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

过了好多好多年,许鹿希心里还是清清楚楚地记得邓稼先说的那句话:

我这辈子就打算投身到这个工作上头了,要是能把这事儿干漂亮,我这辈子就算没白活,哪怕为它搭上性命,那也值当。

没错,邓稼先的任务就是要悄悄研发原子弹。

那时候的中国,啥都没有,一切都得从头开始;搞原子弹研究,那难度,真的是大得没法说。

特别是苏联把全部专家都撤走后,邓稼先他们遇到的挑战就更大了。

在科研的最前沿,他们手头能用的高科技玩意儿,其实就是些老古董:电子管电脑、手摇计算器、计算尺,还有算盘这些。

这也说明了,中国首个原子弹的初步构想,其实就是靠那些没完没了的运算得出来的。

这一年起,邓稼先这个名字就好像从人间蒸发了,一下子就没了踪影,而且这一没就是整整28年。

大家伙儿都不知道邓稼先究竟去了哪儿,在忙活些什么!就连他的妻子许鹿希也是一头雾水。

在那长达28年的岁月里,邓稼先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每次都是急匆匆地赶回来,然后又悄无声息地走了!

当周围邻里纷纷传言邓稼先和许鹿希婚姻出现问题时,他们哪里晓得:在那片荒凉的西北沙漠里,有位才华横溢的科学家,正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贡献力量,书写着新中国自力更生的新篇章。

1962年那会儿,邓稼先带着一帮子学者,一块儿琢磨出了咱们国家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邓稼先本人还亲自上手,指挥了核试验前的那些爆轰模拟测试。等这些测试都搞完了,数据也分析透彻了,咱们国家的第一颗原子弹,马上就要让世界都震一震了。

1964年10月16号那天,所有该弄的都弄好了,就等着开始了。

在新疆的罗布泊核试验场地,传来一声震耳欲聋的大响。随着一道刺眼的亮光,一朵庞大的烟云嗖地一下冲上了天,这意味着咱们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啦!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一经传出,全国上下都沸腾了。

那时候,邓稼先的老丈人许德珩,正跟中科院副院长严济慈一块儿说着话呢。

看完新闻报道,许德珩心里头那个惊讶啊,简直没法说,他转头就问严济慈:“哎,你听说了吗?谁那么能耐,把原子弹给鼓捣出来了!”

严济慈一听,立马放声大笑,随后压低声音说:“你问我这个啊?还是去问问你女婿吧!”

许德珩这时才明白过来,他那失踪了好几年的女婿,原来是跑去当核武器研究的头头了。

原子弹试爆成功后,很多科研人员根本顾不上庆祝和休息,立马一头扎进了氢弹的研发工作。没想到,短短三年时间,第一颗氢弹也顺利爆炸了。就这样,中国的历史上又多了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那就是1967年6月17日!

根据已知信息:在我们国家的45次核试验里,邓稼先亲自参与了32次,并且在这当中,他有15次是负责全场指挥的。

这般拼尽全力的投入,却让他撞上了最为狠毒的对手——核辐射!

1979年那会儿,邓稼先呆的核试验场子,飞机扔炸弹的一次试验里,降落伞出了问题,原子弹直接掉地上摔烂了。为了搞明白是咋回事,邓稼先压根不听旁边人的阻拦,直接进了有辐射的地方,把摔碎的零件给捡起来看了。

这次他毫不犹豫地做了选择,结果却遭受了高强度的核辐射。

回到北京,许鹿希硬拽着邓稼先去做身体检查。

检查结果真让人难过:邓稼先因为受到放射性物质的伤害,肝脏已经出现了严重损伤。

大伙都一个劲儿地跟邓稼先说,让他赶紧歇歇,但邓稼先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剩多少了。

他又像很多年前那样,为了核事业的研究,一头扎进工作里,拼尽全力跟时间较劲。

到了1985年那会儿,邓稼先的身体终于撑不住了,一查之下,竟然是直肠癌。

经历了三次大型手术,他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差,最后整个身子都出现了大片的溶血性出血状况。

就算他得了重病,心里想的还是怎么在高科技武器上使劲儿……

1986年6月份,62岁的邓稼先,身体情况已经很糟糕了,就像是在倒数他剩下的日子。

中央军委全体同意,要把邓稼先的真实身份公之于众,不能让这位英雄悄无声息地离去。

到现在,这位默默无闻了28年的学者,总算是能过上普通日子了。

整整28个年头,他到底是怎么挺过来的,没人能说得清:大家既不知道他上班的地方在哪儿,也不知道他具体干啥活儿,更不清楚他碰到了多少难关;但大伙儿心里都明白:这28年默默无闻的时光,体现了一个学者对祖国的深深热爱。

邓稼先的身份公开后,好多大报都出了关于他的报道,像《核弹英雄邓稼先》、《说说邓稼先的品格》这些标题随处可见。

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那片荒漠上升起的蘑菇云,跟消失多年的邓稼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各大报纸发布消息时,邓稼先已经因为癌症病得非常严重,生命垂危。

妻子许鹿希坐在病床旁边,眼里噙着泪水,给丈夫读起那些关于他的新闻报道。

这时,身体虚弱的邓稼先,忽然对妻子说:“到了30年后,还会不会有人想起我啊?”

听到这话,许鹿希眼眶泛红,但声音却异常坚定:“对,肯定会的!现在大伙儿都清楚你的身份了!”

邓稼先听完之后,只是勉强笑了笑说:“记不记得这事儿,其实没那么关键。关键是,咱们给国家尽了力,做了该做的事。只是这些年,最对不起的就是你和孩子了!”

7月29号那天,“核弹和卫星之父”邓稼先因为身体大出血,在北京的医院里没救回来,离开了我们。

在快不行的那会儿,邓稼先连笔都拿不动了,他还是用尽力气说了最后几句话交代后事:

咱们得加把劲儿,别让人家甩咱们太远!咱们干活儿,既不是图名,也不是图利,就是要拼一把,争取做到世界顶尖水平!

许鹿希妻子公布那份遗嘱时,眼里含着泪,看到的人没有一个不伤心得掉眼泪!

现在的人们瞧不见古代的月亮,但这月亮啊,它以前可是照亮过古人的。

已经36年过去了,想想如果邓稼先还在世,那现在也是快一百岁的高寿老人了!

你琢磨着,过了30年,还会不会有人把我记在心上?

肯定会的!这事儿没跑儿!

三十年的努力成就,就像尘土一样随风散去,走过的八千里路程,伴随着风云变幻和明月高悬。

不管是过了30年的现在,还是更加长远的以后,“邓稼先”这名字,肯定会一直被历史记住。

咱们先说到这吧,结束啦。其实意思就是说,你得先搞懂我前面说的那些话,然后试着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说一遍,但别跟我之前说的一模一样哦。你得动动脑子,换换词,或者把句子说得更简单点,用咱们平时聊天那种大白话来说。记住,别加那些乱七八糟的修饰,也别改了我的本意。还有啊,每个段落的核心意思你得给我留住,用词得准确,别整些不着调的。我的名字和时间这些关键信息,你可千万别给我改了。最后,你改出来的文章,得跟我之前说的尽可能不一样,但意思还得一样,懂了吧?行,那你就开始吧。

其他好选择——

王明华深爱着家人,为了全心照顾梅兰芳,她选择绝育。但不幸的是,他们的孩子早早离世。梅兰芳后来再次娶妻,王明华的境遇变得凄凉,这悲惨的结局甚至让梅兰芳的第二任妻子也忍不住伤心落泪。

林语堂的大女儿,当初不顾家人反对,执意跟一个小混混走了。到了48岁那年,她留下遗言说,自己实在没法再活下去了。

作者:初探这篇文章出自初探之手。内容经过重新梳理,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力求与原文大相径庭。通过对句子的巧妙重构、词汇的精心替换,以及语句的精简处理,使得文章在保持原意的同时,更加通俗易懂。总体而言,这是一次对原文的深度再创作,旨在以全新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呈现相同的核心内容和思想。

从那些大人物的精彩故事里,提炼出适合普通人的实用人生建议!

自己动脑筋的作品,如果有人敢照搬,那肯定得追究责任;

要是你觉得这篇文章挺不错,那就点个赞再离开吧!

0 阅读:4
饼干不能吃

饼干不能吃

饼干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