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区里不少老人反映,孩子隔三差五地就会呕吐,而且腹泻起来,全家都跟着提心吊胆的。其实这种“上吐下泻”的毛病多关联为“湿热困脾”之况。
《温疫论》将其划入“湿毒疫”范畴,多因外受湿热污秽之气所侵,阻滞脾胃,致脾运失健、胃气逆乱
《伤寒论》“呕吐而利”的表述与诺如病毒急性吐泻表征高度吻合“霍乱”二字,泛称急起吐泻之疾,非独指霍乱弧菌所酿之染
湿热如何伤脾胃?
中医以为,脾归属于土。假如湿邪十分深重,那浊腻之状难以消解且胶着难去,轻易阻碍气机的流动;热毒极其旺盛,会损耗津液,这二者相互交错融合,致使脾胃升降的功能失去秩序,就好像田地被水淹没泛滥一样,庄稼没有办法生长,脾胃被湿热“束缚”之后就会出现呕吐、腹泻以及食欲不振等症状。
中医预防注重两大原则:扶正祛邪,益脾除湿
1,扶正祛邪:强化卫阳,守好身体“关卡”
中医称,“正气存于内,邪便不可侵”。抵御诺如病菌,首要任务是加强自身的抵抗能力,需守好身体的那些“关口”;并且我们应注重平常的养生之法,通过合理膳食调配,辅以恰当体能活动等手段,来增强体魄的防御机制效能。这般施行,方能更加有效地抵御病菌的侵袭。
艾灸大椎+足三里
《针灸甲乙经》:“足三里主胃中寒,肠鸣泄泻”,每日晨起灸足三里(5分钟)和大椎穴(15分钟),可温暖脾肾,提升卫外防护之力,二者相伍能坚实脾胃根基,抵挡外邪。
2,健脾祛湿:食疗+经络调理,双管齐下
《千金方》提到“吐泻后糜粥自养”,山药薏米茯苓粥(粳米50g+山药30g+薏米20g+茯苓15g
经络扶正健脾
合谷+内关穴每穴3分钟,以平衡胃腑气运。
启脾胃之机:晨起和睡觉前以拇指揉压脾胃于脚底反射区(大脚趾根部下方),每次持续10分钟。
小儿推拿(适宜全家):可行补脾经手法200回(以拇指顺时针方向旋转推按)、摩腹5分钟(顺时针打圈)。
预防之方
1,需注意避免久居潮湿环境,保持室内通风,可用艾叶烟熏净化空气(苍术艾叶各20g煎煮熏蒸)。《黄帝内经》提到“湿胜则濡泄”,湿邪易致泄泻之患。饮食当避寒凉之物,瓜果蔬菜务必净洗而烹熟。
2,古人惯使苍术、艾蒿等药材施以熏燎以驱除秽恶之气。居家之时,我们可常置备些许艾条,每日点燃约一刻钟,非但祛湿之功明显,更能于某种程度上减轻疫疾的传播。
3,吐泻之后,脾胃常显疲弱,此时适饮小米粥(稀)(可适量添盐),既能快速补充流失的电解质元素,又能减轻肠胃的负担。
出现这些症状,切勿强撑,务必及时就医:
持续呕吐超过4小时
每日排便次数超过5次且伴有血便
尿量明显减少,每日少于500毫升,或感到口干舌燥
出现意识模糊、抽搐
平日确保空气能够流通,定时用消毒水进行清洁;对于湿热体质的人,要多饮用冬瓜配薏苡仁熬煮的羹汤;而寒湿体质之人,则时常需品饮生姜加红枣泡制的茶。
图源网络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师。本文内容不构成医疗建议,具体诊疗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