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在侵华战争中投入了大量坦克用于作战,这些装甲车辆自重一般在几吨到十几吨,大多数属于轻型坦克。由于当时中国抗日武装的装备落后,并且反坦克武器很少,让日军这些小坦克横行一时。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因为美军装备先进并且齐全,所以在作战中将日军装甲部队打的损失惨重。日军1934年生产的九五式轻型坦克,其装甲厚度为12-6毫米,这个防护水平不用说美军的反坦克炮,光是重机枪就能将其打穿。美军四十年代初空降兵装备的用于空投M2轻型坦克,其自重7720公斤,也强于日军自重7400公斤的九五式坦克。
日军装备的九八式坦克战斗重量也是7400公斤,同样面临防护能力不足的窘境。日军大本营意识到在装甲车辆方面已经落后,于是责成对制造坦克具有经验丰富的三菱重工,研制一种防护能力强一些的坦克。并且这种坦克还不能太重,因为要借用空中运输来实现快速机动,以支援各地日军实施的进攻作战。
二式轻型坦克
三菱重工为了尽快完成任务,用九八式乙型坦克的底盘,搭载相同的发动机和悬挂系统设计出新型坦克。为了增强防护能力以及安装新型火炮,对炮塔的设计做了一些改变,其外形加大并接近圆柱形。日军将这种装甲厚度比九五式稍强一点的轻型坦克编号定为二式轻战车,一般称作二式轻型坦克,于1944年投入生产,但制造出后却没有参加实战。
二式坦克没有参战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此时的日军已经处于日暮穷途的处境,制海权和制空权已经完全丧失,运输二式坦克的船或飞机在途中就可能被击沉击落,根本无法送到各战场,并且本土也岌岌可危,造点坦克还要保护本土。
实际上即使日军将二式坦克送到战场也于事无补,因为此时盟军大量装备美制巴祖卡火箭筒,这种武器对薄皮的日军来说简直就是噩梦。1944年6月进行的灵宝战役,10日这一天,中国军队用美制巴祖卡火箭筒打掉了日军20辆坦克,要知道此战日军共出动90辆坦克,如此惨重的损失,导致日军败退。此战如果换成二式坦克,照样被打的满地找牙。
巴祖卡火箭筒
假设日军将二式坦克送到太平洋战场,面对美军拥有的海空军优势,还有30.3吨、配备75毫米火炮的M4坦克,自重41.9吨、配备90毫米炮的M26坦克,将会给二式坦克带来灭顶之灾。
第二个原因是日本资源缺乏,到1944年因为战事吃紧造成情况更加严重,有限的钢材要制造舰艇,能生产坦克的材料就很少了,因此二式坦克直到战争结束,才造了34辆,投入战场也起不到大作用。实际上即使有原料,面对美军对工业基础设施的猛烈轰炸,也根本无法正常生产。不过好歹造出来了,最终日军只能将这三十多辆二式轻型坦克用于本土防御。
二式坦克长度4.11米,宽2.12米,高度1.82米,重量7200公斤,防护装甲厚度6-16毫米;动力为三菱100型风冷V-12柴油机,功率130马力,最高时速50公里,最大活动距离186公里;主武器为一门100型37毫米火炮,辅助武器为一挺97式7.7毫米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