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末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际军火市场,法国施耐德公司生产的火炮凭借优良的性能而享誉世界,最早的管退炮之一、著名的M1897型75毫米野战炮,就是该公司生产的。
M1923式75毫米山炮
上世纪二十年代,施耐德公司研制成功M1923式75毫米山炮,除了法国军队装备该炮,还有一些国家引进使用。三十年代中期,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也曾经想要引进施耐德M1923式75毫米山炮,以装备嫡系的中央军,但最终没有没有购买,转而进口了瑞典制造的博福斯75毫米山炮。不是说施耐德M1923式75毫米山炮不好,恰恰是因为该炮性能好,所以价格高,我国当时的财力负担不起,才放弃了施耐德生产的75毫米山炮。
一门博福斯75毫米山炮大约5万银元,而一门施耐德山炮却要7万银元,相差这么大,再说博福斯山炮也不错,因此该炮被选中。但是,没有被中央军购买的施耐德山炮,却被地方系的广东省粤军首领陈济棠看中,向他推荐该炮的还是德国军事顾问林德曼,之所以看中施耐德M1923式75毫米山炮,还是因为它的性能优良。相较于博福斯山炮,施耐德M1923式75毫米山炮某些性能确实更胜一筹,该炮的炮管长1395毫米,高低射界-10至+40度,方向设角左右各5度。
国军装备的博福斯75毫米山炮
在射程方面,施耐德75毫米山炮的炮口初速440/秒,最大射程9500米,比博福斯75毫米山炮9150米的最大射程要远。施耐德M1923式75毫米山炮最大的优点是重量轻,其放列全重仅为657公斤,行列全重677公斤,而博福斯75毫米山炮重达785公斤,两者相差不少。当时中国的道路条件很差,重量轻的火炮意味着机动能力好,因此施耐德M1923式75毫米山炮适合我国的道路情况。
陈济棠的粤军购买了40门施耐德M1923式75毫米山炮,同时还采购了4门施耐德M1919式105毫米山炮,两种口径的山炮在一起,形成轻重火力的搭配。
这批施耐德M1923式75毫米山炮参加了抗日战争,在中国南方与日军作战,为抗战的胜利出了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