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释甲骨文“日历”
(2)、《四方风》讲的不是“风”而是四帝
(3)、殷商甲骨卜辞——利与不利?
(4)、卜辞祭告:战争来临
(5)、喜妃神
(6)、殷王朝世系表
(7)、《甲骨文合集》2856
(8)、《甲骨文合集》2860
(9)、祭祀唐(汤)帝,吊问上帝,祠帝妃
(10)、阴历(殷历)
(11)、利殷伐犬方
(12)、殷王立中
(1)•释甲骨文“日历”
翁卫和
引言
中国历史悠久的日历文化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从甲骨文中可以看到古人如何选择吉利的日子来进行重要活动,本文将探讨甲骨文中的“日历”起源及其文化背景。
甲骨文释读
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如下文字:
红框内的甲骨文释义
红框内的甲骨文应释为:利日大落雨王不利
释意:吉利的日子,落大雨,于王不吉利。
• 利日=日利=日历
日历的起源
中国人习惯选择吉利的日子来办大事,这种习惯历史悠久。
稻作文明时期
在稻作文明时期,古人已经懂得选择最有利的时节来进行农事活动,如耕种和收获,因此,“日历”的最初含义来源于“选最有利的日子以办事”,早时被称为“利日”。
不同农事活动的利日
• 利耕:用“牛犁田,利禾成长”来表示。
• 利种:用“布谷鸟鸣叫”来表示。
• 利收:用“刀割禾”来表示收获之日。
“利”表示吉日、好日子,古人把这样的好日子称为“利日”,这便是最早的“日历”。
历史记载
• 颛顼时期:命南正司天、火正黎司地,制订甲子司,即后人所称的“甲子书”(利书)。
• 唐虞之际:命羲和四子顺天文、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制定历法、历书、历日。
夏、殷时期
在夏、殷时期,历法是国家权力的象征,颁布历法成为国家重要的大事。选好日子即“选历日”,故“历日表”便是记录节气、提醒农事的历书。人类的重要活动,如立国、立宗、造房、嫁娶、安葬、祭祀等,都要选择历日来进行。
利田的“利”字演变
“利”字的演变:
• 原意:大田更适合种植稻谷,更益粮食丰收,增“厂”(广大)。
• 演变:厤、歷、暦等字,最后简化成如今的“历”。
在殷商时期,“历”的甲骨文为“歷”,上部分是两根“禾”,表示待丰收的一行行禾苗,下部分是一只脚(止),脚趾朝上,后跟朝下,表示待止而收。如下图(摹写):
殷商甲骨卜辞,多有简笔,是卜人的简文字体,如后期的殳书。今之学者若不能准确释写甲骨卜辞中的“利”、“歷”,便无法精彩地进行解说。
日历的演变
唐、宋时期,日历依然被称为“历日”表,至宋之后才变成“日历”表。
结论
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中国日历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古人在选择吉日办事方面的智慧,不仅反映在他们的农事活动中,也体现在他们的文化传承中。殷商时期的“日历”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四方风》讲的不是“风”而是四帝
翁卫和
引言
学者们常说,“破解一个名词或者一个动词,那么就带活了一大批甲骨文书,也就能让我们更了解当时的历史。”如今,即使只是成功破解一个甲骨文,对于历史的研究来说,都意义重大。本文将重新释读甲骨文《四方风》,并探讨其真实意义。
《四方风》甲骨文简介
甲骨文《四方风》是殷朝关于天地四方的记录。著名甲骨文学家、史学家胡厚宣先生对这片牛肩胛骨进行考证后,于1944年发表了《甲骨文四方风名考》一文,对这片甲骨的释文如下:
胡厚宣先生的释文
• 东方曰析,风曰协;
• 南方曰夹,风曰徵;
• 西方曰夷,风曰彝;
• 北方曰宛,风曰(单人旁+殳)。
由于胡厚宣先生的释文与《山海经》中的记载相似,故被很多学者所接受和认可。
我的新释文
然而,我对胡厚宣先生的释文持不同的观点,因此重新对这片殷商时期的甲骨释文作出新的解读。根据我的研究,上图中的红色译文应为:
• 东方曰苍,王鸟曰[六甲];
• 南方曰炎,王鸟曰(朱)雀;
• 西方曰昊,王鸟曰彝;
• 北方曰玄,王鸟曰(黑)鹰。
释字(图片蓝框内文字)
苍
苍是一个会意字。苍者,青也。东方的代表为太昊,为木,为青龙。该字构型为左右结构,左为木,右为龙形,组合而成“苍”字,代表青天,即苍天。春、东方曰苍天。
炎
炎是一个会意字。火光之边的人为炎,此甲骨“炎”字为二人坐在火光之边,感觉热。南方炎热,人如坐火炉边,称热(炎)天。夏、南方曰炎天。
昊
昊的本义为广大无边。此甲骨文是会意字,西方为昊天,为白色;西帝少昊,为太昊伏羲之后。该字由木与白鹰之羽构成“昊”。秋,西方曰昊天。
玄
玄字在甲骨文中字体模糊,难以辨识。
释意
东方
东方代表苍天,苍天的王鸟图腾为“六甲鸟”(苍鹰)。
南方
南方代表炎(热)天,炎天的王鸟图腾为“朱雀”。
西方
西方代表昊天,昊天的王鸟图腾为“彝鸟”(白鹰王)。
北方
北方代表玄天,玄天的王鸟图腾为“黑鹰”(秃鹫)。
结论
该甲骨文表明殷人的祖先崇拜以及图腾崇拜,即他们对于“四方位”、“四方王鸟”传承的认可和崇拜。重新释读《四方风》揭示了殷商时期对于天地四方和王鸟图腾的独特理解与信仰。这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殷商时期的文化与宗教,也为甲骨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3)•殷商甲骨卜辞——利与不利?
翁卫和
引言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占卜的重要工具,不仅用来筛选吉日,还用来预测吉凶祸福,甚至决定战争行止、求雨祈生育等。本文将通过对殷商甲骨卜辞的解析,探讨其中“利”与“不利”的含义及其在占卜中的重要性。
出土殷墟甲骨文
释文
• 卦一:鼎 隹汤方利祀
• 卦二:鼎 不隹汤方利祀
释意
• 卦一:鼎祭,(卜某日)隹(唯)汤之方国利祀。
• 卦二:鼎祭,(卜某日)隹(唯)汤之方国不利祀。
解析
这片甲骨分为二卦:
• 一卦显示(事先选定的某日)利于“汤”方国进行祭祀。
• 另一卦显示(事先选定的某日)不利于“汤”方国进行祭祀。
利与不利
• 利卦(卦一):说明(事先选定的某日)是个大吉大利的好日子,可以进行祭祀。
• 不利卦(卦二):说明(事先选定的某日)不是个好日子,不宜进行祭祀,要另选吉日。
龟甲占卜
殷人对龟甲占卜极为重视,不仅用它来筛选吉日,也用它来预测吉凶祸福,还用它来决定战争行止、求雨祈生育等。龟甲占卜不仅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有关,也与国家政治联系紧密。
占卜程序和仪式
1. 选择吉日:占卜要选在吉日进行。
2. 选择地点:通常选在祭祀祖先的宗庙。
3. 鼎祭祖先:占卜前,以鼎献食(美酒佳肴)祭祀祖先。
4. 占卜问卦:将要“问”的内容刻在龟甲上,灼烤龟甲,根据裂纹情况得出占卜结果,并刻在龟甲上。
5. 保存占卜结果:将龟甲封存保护,作为验证占卜灵验与否的证据,防止机密外泄。
占卜结果的验证和祭祀
若占卜结果灵验,获得巨大利益时,还会再次择吉日到宗庙进行祭祀,酬谢祖先。
学者释文的误解
一些学者将甲骨卜辞释为“贞佳兄丁蚩”以及“贞不佳兄丁蚩”,这种释文一来不知其想表达何意,二来完全失去了古代“占卜”的精神含义。占卜与“祖先崇拜”密切相关,是古人向死去的祖先“问”信息、“问”答案的方式。古人占卜的过程大概分三步:鼎食祭祀、占卜问卦、鼎祭酬谢。
“鼎”在甲骨文中的重要性
在甲骨卜辞中,“鼎”字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因为它是占卜的前序,即“鼎”祭。学界将其释为“贞”,使其失去了甲骨卜辞应有的原意。
结论
古今传承、千载同理。理解甲骨文中的“利”与“不利”,以及占卜过程中“鼎”的重要性,对于还原古代占卜文化至关重要。殷商时期的占卜不仅是宗教活动的一部分,也是国家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4)•卜辞祭告:战争来到
翁卫和
引言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录了殷商时期的占卜和祭祀活动,是了解古代社会的重要文献。本文将解析一片甲骨文,揭示其关于战争和祭祀的内容。
出土殷墟甲骨文
释文
• 鼎子乙,酒其告小乙兹用,曰:有伐!
• 月出,告于田。
• 九牢。
释意
• 鼎献美食酒品,祭告(祭祀并上告)殷先王“子乙”:有敌来伐!
• 待夜晚月出之时,又祭告“社土”——国有田猎(战争)。
• 以“九牢”的规格献祭。
解析
祭告的过程和意义
1. 用兹=兹用
“用兹”或“兹用”意为“请祖先享用此祭品”或“献此祭品请祖先享用”。这一表达位于主体铭文的左下方,正如“后王”在王庙跪请“先王”用餐一样。
2. 鼎子乙
“鼎子乙”即鼎祭“子乙”,按照顺序应从下往上。这是“受”礼的仪式,其中“子”为姓,“乙”为名,“子乙”即殷商开国君王——天乙/汤乙。不管是“乙子”还是原释之“乙已”,都不合礼制,解释也不通。
3. 酒其告…曰:有伐!
即鼎祭并告知先王,有外敌侵伐,需要迎战,祈求先王保佑殷商在战役中取得胜利。
4. 月出告于田
当“战事”重大,关系到国家兴亡、国土安全时,不仅要到王庙祭告“先王(先祖)”,还要到国社祭告“土神”。通常先祭“天神(先王)”,后祭“土神”。殷人祭社,喜用阴,以幽阴月出之时为吉,故选在晚上月出时祭社,告知战事并祈求“土地之神”保佑“田猎(战争)”胜利,国土完整、不被侵占。
5. 九牢
九牢指祭品、牺牲,是宗庙、国社祭祀中的最高等级。
结论
综上所述,此短短二十字的甲骨卜辞所记录的内容包含:
1. 重大战事(国事)发生:有外敌侵伐,需要迎战。
2. 向“先王”及“土神”祭告并祈求护佑:
• 先在宗庙祭告殷始王“子乙”,向其禀告国难并祈求护佑。
• 晚上月出时在国社祭告“土地之神”,告知战事并祈求护佑。
3. 用“大礼”以待:在“大事”、“大求”时,用“九牢”祭之。
该甲骨卜辞既反映了殷人关于“天、地、人”的世界观,又体现了“祖先崇拜”的宗教信仰,还涉及与“战争”有关的祭祀活动事项。与史料文献相印证、互补充,符合古史所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称得上国家大事的通常有两件:一是祭祀,二是战争)。
学者释文的误解
原释文“乙已贞饮其* 小乙兹用日又戠夕告 于田九牛兹用”存在诸多疑点,特别是其中的“*”字不明确,释文的含义也不清楚。这与殷商历史和占卜文化的联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考古需要明白,古今传承、千载同理——这一不变的真理。
(5)•喜妃神
翁卫和
引言
本文将对殷墟出土的一片甲骨文进行重新释读,揭示其中祭祀活动的内容。
出土殷墟甲骨文
释文
1. 2726(反)
• 喜妃神
• 释意:祭拜妃神,献丰食、举配乐使其欢喜愉悦,以便更好地保护献祭人。
2. 2727(正)
• 上告 上告
• 释意:上告于天、先祖或神。
3. 2727(反)
• 利王中
• 释意:有利于中心之王。
解析
1. 喜妃神
这片甲骨文的内容记录了祭祀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祭拜妃神。殷商时期,人们相信通过祭拜妃神,可以获得其庇护和保佑。具体的祭祀过程包括献上丰盛的食物和乐器表演,目的是使妃神欢喜愉悦,从而更好地保护献祭人。
2. 上告
在祭祀过程中,除了祭拜妃神,还要进行“上告”仪式。这一仪式意味着将信息、祈求或感谢上告于天、先祖或神。重复两次“上告”表明这一过程的重要性和庄重性。
3. 利王中
最后一部分内容“利王中”表明这一祭祀活动是有利于中心之王的。这可能指的是通过祭祀,祈求妃神和天、先祖、神的庇护,从而保证王的安全和国家的稳定。
结论
通过对这片甲骨文的重释,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殷商时期祭祀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意义。祭祀不仅是一种宗教活动,更是一种与天、先祖和神沟通的方式,以求得庇护和保佑。
殷商时期的祭祀活动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详细的祭祀仪式,人们希望获得神灵的欢心和保佑,这种信仰和实践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甲骨文合集》
• 殷墟出土甲骨文资料
(6)•殷王朝世系表
翁卫和
引言
本文将对出土于殷墟的甲骨文进行解析,揭示殷王朝的世系表及其历史意义。
出土殷墟甲骨文解析
(一)
释文: 鼎
释意: 鼎祭/鼎伺(司),即“鼎食祭祀/侍奉”。
原释将铭文①释为“贞”,即卜问,根据《说文解字》:“贞,卜问也。从十贝以为贽。”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实际上字①是食具。
(二)
释文: 汤先祖曰舃
释意: (殷)先祖“汤”名曰“舃(履)”。
铭文②应释为“汤”,指殷开国君王“汤乙”。
铭文③应释为“舃”,即“履”。《书》曰:“予小子履是也。”
履,《说文》释曰:古曰舃曰屦,汉以后曰履,今之人曰鞋。
舃,《古今注》释:重木底鞋,古时最尊贵的鞋,多为帝王大臣穿。礼祭,舃以木置履下,奉腊不畏泥湿也。天子赤舃。
《诗经·商颂·长发》: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曰跻。
(三)
释文: 汤子曰大丁
释意: 汤(履)之子名曰“大丁”。
铭文④应拆分成左右两字:
右为“大”,古代认为“天圆、地方,人为大”,故“大”像“人形”,为象形字,又称“太”。
左为“丁”,戈形,可执戈而钉,它是“钉/丁”的象形字。
(四)
释文: 大丁子曰大甲
释意: “大丁”之子名曰“大甲”(“大丁子”即“汤(履)”之孙)。
铭文⑤应释为“甲”,即“大甲”。
《说文解字》:东方之孟,阴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一曰人头宜为甲,甲象人头。
木戴浮甲,若松干之鳞片连缀而成若甲。战斗中,头更宜戴甲,称上甲。此字汤之头形,人子之形(二指分叉,指“幼”),为“孙”的表意。头上浮起具有保护头部的“硬壳”如“甲”。
(五)
释文: 大甲子曰沃丁
释意: “大甲”之子名曰“沃丁”。
铭文⑥上下组合结构:
上部分为“丁”,下部分为“沃”。
《说文》:丁,钻也。象形,今俗以钉为之,其质用金或竹,若木,又释为夏时万物皆丁实。象形,丁承丙,象人心。
沃,为鸟形鹰状,寓意殷(鹰)“扷”“跃”有“掷钉”之意。
《史记·殷本纪》所载商王世系为:天乙→大丁(→外丙→仲壬)→太甲→沃丁
该甲骨文所示殷王世系为:履(舃)→大丁→大甲→沃(扷)丁
结论
通过对这片甲骨文的重释,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殷时期的王室世系以及他们的宗教和文化信仰。甲骨文所展示的殷王朝世系,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也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与《史记》等古代文献相印证。
殷时期的甲骨文记录了王朝的重要历史节点和祭祀活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信仰。通过细致的解析和研究,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文明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 《甲骨文合集》
• 殷墟出土甲骨文资料
• 《书》
• 《诗经·商颂·长发》
• 《说文解字》
• 《史记·殷本纪》
(7)•《甲骨文合集》2856
翁卫和
新释《甲骨文合集》2856如下:
(8)•《甲骨文合集》2860
翁卫和
新释《甲骨文合集》2860如下:
(9)祭祀唐(汤)帝,吊问上方,祠帝妃
翁卫和
出土甲骨文拓片解析
铭文摹写
甲骨文铭文如下:
【铭文新释】
释文: 鼎唐(汤),吊上方,鼎(司)终妃。
释意: 鼎祭汤(汤)帝,吊问上方,祠死去的帝妃。
详细解析
释文解析
• 鼎唐(汤): 鼎祭殷商开国君王“汤”。这里的“唐”即“汤”,指的是殷商王朝的始祖商汤,亦称汤帝。
• 吊上方: 吊问上方之神。古代天命观念中,上方通常指天界,意为向上天、上方神灵询问或致意。吊问具有询问吉凶祸福或祭告的意思。
• 鼎(司)终妃: 祠祭死去的帝妃。“鼎”是用来祭祀的器具,此处的“终妃”指的是已经去世的王后或皇妃。
释意解析
这片甲骨文记录的是一次重要的祭祀活动。在这次祭祀中,殷商王朝的后人用鼎来祭祀他们的始祖汤帝,同时进行吊问上方神灵的仪式,并祭祀已经去世的帝妃。这种祭祀活动反映了殷商时期对于祖先和神灵的崇拜以及对于祭祀仪式的重视。
文化背景
• 鼎祭: 鼎作为祭祀用器,是古代祭祀仪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使用鼎进行祭祀体现了古代王朝对祖先和神灵的敬仰。
• 汤帝: 商汤是殷商王朝的开国君王,功绩卓著,被后世尊奉为开国之祖。
• 吊问: 古代社会中,通过占卜和祭祀来向神灵和祖先询问吉凶祸福是普遍的信仰行为。吊问上方不仅是祭祀的一部分,也是祈求神灵庇佑的方式。
• 终妃: 已故的皇妃在祭祀中被祀为神灵之一,体现了古人对已逝亲人的崇敬和怀念。
通过对这片甲骨文的解读,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殷商时期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文化。这片甲骨文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文化和信仰的见证,展示了古代王朝在祭祀活动中的庄严和虔诚。
(10)•阴历(殷历)
翁卫和
阴(殷)历的起源
阴历,又称殷历,是殷商人发明的“利日”(日历),也称“正朔”。阴历不同于夏历(阳历),它是我们目前仍在使用的记历方法。我们所说的过春节实际上就是过阴(殷)历年。
夏历与殷历的区别
夏禹开创夏代,制定了夏历(阳历),自认是开创天下之第九世王,或升天为帝的第九世帝,故有九九归一、长长久久等传承。
殷商王朝为了彰显变革,革新了许多旧代事物,包括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其中,改正朔就是改日历,即将夏历(阳历)变为殷历(阴历)。
殷历的纪年方法
按照帝世系排序,殷商王朝位列第十,故有十全十美之传承。殷商首创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纪年、月、日、时的方法,不再以夏人的十二生肖记历法。夏人记历以寅(虎)为首历,而殷商则以天支“甲”为首,配地支“子”为始,其中“甲”为天首号,“子”为殷人姓,故殷商王天下后又称“天子”,意为天帝的儿子。
殷商天干地支系统
• 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地支: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殷商正朔(历)系统
• 殷年历: 从甲子年开始,到癸亥年止,纪年60年为一个周期
• 殷月历: 从甲子月开始,到癸亥月止,纪月5年为一个周期
• 殷日历: 从甲子日开始,到癸亥日止,纪日60天为一个周期
• 殷时历: 从甲子时开始,到癸亥时止,纪时5天为一个周期
殷商正朔(历)甲骨文
甲骨文中的殷商正朔(历)记录了这一系统的具体应用和操作,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通过对殷商甲骨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历法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以及殷商人如何通过纪年系统来记录和管理他们的生活和重大事件。殷历不仅是殷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一大瑰宝。
(11)•利殷伐犬方
翁卫和
出土甲骨文拓片
铭文解释:
戊午卜宗(庙)祭(祀)
王此利殷伐犬土方
受之
释意:
王在戊午日于宗庙进行占卜和祭祀,结果显示占卦有利于殷商攻伐犬土方,并能战胜,获得其土地。
解析:
1. 占卜与祭祀的意义
在古代殷商文化中,占卜与祭祀是国家大事,占卜被视为与祖先和神灵交流的重要途径,通过占卜决定战争、农耕、祭祀等重大事项。
2. 戊午日占卜
戊午日占卜于宗庙,表明这是一个重要的吉日,特别选择此日进行占卜和祭祀,意在通过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考量,确保占卜结果的准确性。
3. 利殷伐犬土方
占卜结果显示对殷商攻伐犬土方有利,犬方为殷商时期的一个部族或方国,这一结果预示殷商能够顺利战胜犬土方,并获取其土地。
4. 战争与占卜
此卜辞反映了古代殷商时期对战争的慎重态度,战争前必行占卜,确定吉凶,以此决定是否出兵。占卜显示利于出兵,增加了王的信心,使其决定进攻犬土方。
5. 祖先崇拜
殷商时期的占卜常与祭祀结合,这体现了他们对祖先的崇拜和对神灵的敬畏,认为通过祭祀可以得到祖先的保佑和指引,从而在战争中获得胜利。
这段甲骨文不仅是对古代战争前占卜习俗的真实记录,也为我们了解殷商时期的宗教信仰、社会结构和政治决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12)•殷王立中
翁卫和
出土甲骨文拓片
铭文解释:
子祈立中
供辛狄
供辛狄赐璧
释义:
子姓殷王祈祷立中为王
到宗庙供奉宗母辛妃简狄(翟)
供奉祖先并赐祭礼玉璧
解析:
1. 子祈立中
“子祈立中”表明子姓殷王祈求立中为王的仪式,祈祷是古代君主立位的一项重要仪式,表明他得到了祖先和神灵的认可和保佑。
2. 供奉辛妃简狄
“供辛狄”表示到宗庙供奉宗母辛妃简狄。辛妃简狄是殷商王朝的重要祖先,供奉她是对祖先的崇拜和敬仰,同时也是对祖先庇佑的祈求。
3. 赐祭礼玉璧
“供辛狄赐璧”表明在供奉祖先的过程中,祭祀者奉献了玉璧作为祭礼。玉璧是古代的重要祭祀礼器,象征着对祖先的尊敬和对神灵的虔诚。
4. 祖先崇拜与祭祀
这段甲骨文反映了殷商时期对祖先的崇拜和祭祀传统,通过供奉祖先和献祭玉璧,祈求祖先的保佑,确保新君主能够顺利登基,并在治理国家中获得成功。
5. 宗庙的重要性
宗庙是古代祭祀祖先的重要场所,是王权的象征和祖先灵位的供奉地,举行祈祷和祭祀仪式,体现了君主对祖先的尊敬和对宗庙的重视。
总结
这片甲骨文不仅记录了殷商时期君主立位的仪式和对祖先的祭祀活动,也展示了古代殷商社会对祖先崇拜的深厚传统,以及通过宗庙祭祀来寻求祖先庇佑的宗教信仰。这为我们了解殷商时期的宗教文化和政治传统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