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起因上看,尽人皆知,感同身受。
毫无例外的,就是加班惹的祸!
事情的直接诱因,毫无新鲜感。
加班,强逼加班,拿自愿粉饰的被迫加班,以及严重超量情况下的永远加班,
违反了劳动法,还义无反顾,得寸进尺,不见好转。
而且,即便拿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利益说事儿,也丝毫不影响事情的性质。还扯上了别的问题、其它弊端。
只剩适用法律和违法成本的问题。
从过程上看,积怨已久,集中爆发。
领导的颐指气使,领导的肆无忌惮,领导的妄自尊大引发一系列反怼。
被怼的领导是一脸懵,还是无动于衷?不好说。至少他们不会毫无准备,也不会咬牙切齿。因为习惯了。
领导正琢磨着,不就是让你假期加个班嘛!有什么大不了的。
还真不是简单的事。加班问题的根源,不在加班。非逼着加班只是条导火索。
真正的始作俑者未必是领导,而是领导代表的公司,以及背后的企业文化。
殊不知,谁上都一样。
领导们没意识到事情严重,他们甚至任凭事态发展,只要他们自己没错。这也习惯了。
领导配合发泄不满的员工,把所有的情绪都转化为实际上对员工不利的表达。
这是使事情发酵的表达,是鱼死网破的表达。
这样的行径甚至比逼迫员工加班本身还恶劣。
只是,员工的发泄、回怼是痛快一时,但证据、数据和缜密谋划才能发挥反击的作用。
从结果上看,态度鲜明,维护权益。
如果事情闹大了,张扬出去了,引发关注了。大概率,漩涡中的公司会抛出四平八稳的处理方案。
首先澄清事实。什么事实?
误会!纯属个别人的个别事。没有那么多加班。根源不是个人问题,就是个人恩怨。
总之,公司的态度是旗帜鲜明的,一定坚决维护员工合法权益。
其次,处理引发群情激昂的那个逼迫加班,被人回怼的领导。
不管他做错了什么,或者没做错什么,亦或他说没说过一句不占理的话。
他没能掌握员工的心理动态,不能跟员工有效沟通,还造成企业公关危机,就是大错特错。
他本人必须为此付出代价。但领导的热情是好的,对公司的心思也不歪。对他还能怎样?!
赶紧撇开与强迫加班的纠缠。加班这件事,不是,也不该任由成为领导的权柄。
最后,漩涡的中心,怒怼领导的当事员工。他的离职是终极结果。
但怎么走,多少补偿,痛不痛快,什么名义,公司还会不会有所追诉,不好说,也不重要了。
对任何人、任何事,公开表达指责,的确需要确凿证据。不能空口白牙,哪怕真的委屈受尽。
因此,理性看待问题,还得把应该放在前面做好的准备事项,做扎实了。
但愿勇敢回怼的员工,早已工作留痕,抱持具有足够说服力证据。至少能维护自己在事件发酵后的合法权益。
但是,不容否认的事实,一个人的离职,不过只是造成了短期影响。
时间把脉之下,人往往是最健忘的。
来日方长,风平浪静之后,一切意气用事皆成昨日黄花。
或许正如某个领导所说的,成年人终将要对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负责。
一个人勇气可嘉,但力量实在有限。
治理加班乱象,改变随意践踏劳动法和劳动者权益的行为,
靠陈胜吴广式的个人英雄主义,恐怕杯水车薪,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除了必须加大企业以及个人的违法成本之外,
还要靠政府、社会、企业、个人等多方面同心戮力,维护其实是与所有人息息相关的共同利益。
个人不是等着被逼无奈了,才反戈一击。泥沙俱下之后,自己默默承受。
企业不是等到被曝光了,才意识到利益受损。受损的利益,是从无视员工权益开始的。
损害企业自身价值的事,都喜欢架着为企业利益考虑的名义。
企业管理者不能再揣着明白装糊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