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柑橘设施栽培:如何有效防控病虫害?
王天玉等
柑橘是世界第一大水果,全球柑橘种植面积超过967×10 4 hm 2 ,年产量达1.5亿t。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绿色健康食品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在不断扩展柑橘种植面积的同时,柑橘栽培管理技术创新也显得非常重要。设施栽培是指在某些人工控制的环境中进行的栽培,可对果树生长温度、水分等的环境因子进行调控。目前在葡萄 、樱桃 、水蜜桃 等果树上均有应用。作为一种新型的栽培模式,不仅能够提升柑橘果实品质和生产效益,还能克服周期性冻害、台风暴雨等不良环境因素和橘小实蝇、柑橘溃疡病、黄龙病等严重病虫害。目前,我国设施栽培存在设施水平低下、管理混乱、设施内部生态环境恶劣、病虫害多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柑橘产业的绿色高效生产。本文综述了柑橘设施栽培条件下环境特点、病虫害发生规律、绿色防控以及用药安全等研究进展,为柑橘的高效绿色栽培提供参考。
1 柑橘设施栽培特点
1.1 环境特点
设施栽培可以改变果树种植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可最大限度地保障树体的生长环境 ,使果实品质得到提高 。贺晨菲等 研究发现设施栽培环境温度始终高于露天栽培,当露天栽培中最低温度降到0℃以下时,设施栽培环境温度仍能保持5℃左右。在夏季高温超过 40℃临界温度时,可以通过覆盖遮阳网,降低柑橘生长环境温度,达到保证柑橘在较适宜环境下生长的目的。设施栽培环境通风透气性较差,少雨季节其空气湿度比露天栽培高出10% 。设施内光照强度一般比露地条件弱,在室外温度适宜的情况下,需及时揭开薄膜等材料,让植物充分进行光合作用。还可在大棚内铺设反光地膜,以提高棚(室)内的光照 。同时,长时间的设施栽培也会导致土壤酸化、盐碱化、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等问题。
1.2 病虫害发生规律
柑橘设施栽培内的光温、水分等环境因素与露地栽培不同,病虫害发生规律等都存在明显差异。设施避雨栽培下,黑点病发生的一个必要环节水膜无法形成,传播到树体上的孢子也就无法萌发 。设施栽培条件下,温度等环境因子的改变对红蜘蛛、蚜虫等短生育期害虫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种群数量的上升亦较露地橘园要快,而对红蜡蚧等长生育期害虫影响很小,疮痴病减轻,灰霉病加重就是这种保护地栽培中病虫害发生的主要特点 。网室栽培中,沃柑的黄龙病及溃疡病得到有效控制 。在大棚栽培并覆盖防虫网条件下,可有效控制黑点病、油斑病、吸果夜蛾的发生,但粉虱、红蜘蛛的发生较重,有时成暴发态势 。
2 柑橘设施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
设施栽培下可以采用环境友好的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控,包括农业、生态、物理、生物等非化学技术,既可以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又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2.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指通过调整和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增强作物对病、虫、草害的抵抗力,创造不利于病原物、害虫和杂草生长发育或传播的条件。选用无病毒苗木是生产无公害果品的重要措施之一,栽培过程中一年能减少 2 次用药,产量可增加20%~40% 。控制橘园种植密度,保持橘园的通风透光。施肥要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氮肥、磷肥、钾肥等中微量元素肥料进行配方施肥,从而达到增强树势,减少病虫害发生的目的。结合冬季修剪,剪除枯枝、病虫枝,并将修剪下来的枝干、枝梢集中销毁;同时在早春萌芽前用45%晶体石硫合剂20倍液或99%矿物油(绿颖)乳油100~150倍液或20%松脂酸钠可湿性粉剂150~200 倍液喷雾清园,要求喷布均匀,地面、树干、树枝、叶片正反面等都要喷湿,防治越冬病虫害。
2.2 生态防治
生态防控技术是通过人工调节环境或增加食物链的方法,协调动植物间的关系,从而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如棚间空地种植苜蓿;或利于天敌昆虫繁衍的蜜源植物,或在通风口前种植芹菜、茴香等对害虫有驱离作用的趋避植物。果园生草能够增加植被的多样化,为天敌创造适宜生长发育的条件,降低害虫基数,减少打药次数和用药量。如3月下旬开始橘园套种霍香蓟,为螨类天敌提供栖息场所 ,从而提高园内的自控能力,据调查,同等条件下,种植三叶草的苹果园每叶成螨为 0.4头,不种草的对照园为3.5头 。
2.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技术是利用光、热、声音等方式进行防治,或使用黑光灯诱杀虫子。频振式杀虫灯是诱杀量最大、诱杀种类较多的诱杀灯,太阳能杀虫灯能诱集多种鳞翅目、鞘翅目和直翅目等害虫 。果园使用防虫网,金龟子、鸟类危害减少30% ;黄板、蓝版诱杀技术(色诱)指利用害虫对特定波长光谱的趋性和负趋性,能有效诱杀大实蝇、柑橘粉虱、蚜虫等多种害虫。利用柑橘大实蝇成虫产卵前有取食补充营养(趋糖性)的生活习性,可用糖酒醋敌百虫液或敌百虫糖液制成诱剂,采用挂罐法诱杀成虫,从5月下旬开始挂罐到6月下旬 。
2.4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技术是以虫治虫、以菌治菌,在果园投放害虫的天敌来防治病虫害。在3月中旬、5 月上旬、9 月上中旬释放捕食螨,通过生物防治控制红蜘蛛的发生。白粉虱发生高峰期在9~11月,当观察到橘园中有白粉虱时,即释放丽蚜小蜂,可以达到理想防治效果。异色瓢虫是柑橘蚜虫、叶螨以及介壳虫等害虫的天敌,不仅可以降低蚜虫等虫害的抗药性,还可以减少农药污染 。另外在设施外部营造适合食虫益鸟和食虫两栖类生长的环境条件,增加害虫天敌的数量。
2.5 化学防治
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的基础上,若害虫危害没有得到控制时,再采用化学方法进行防治,应注意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首选矿物源农药,再选植物源、生物源农药,病虫害的防治药剂如表1。
表1 柑橘设施栽培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推荐药剂
3 设施栽培下的安全用药
由于设施环境条件下通风性差、温度高、土壤干燥等原因,容易产生药害,农药降解速度也较露地慢,故在设施内用药须十分谨慎,尤其要避免多种农药盲目混用,且不可在高温和干早时施用。同时,要注重生物/化学农药、单剂/混剂交替轮换使用,以防产生抗药性;严禁超范围、超剂量、超频次用药,严禁使用禁用农药,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
为确保设施生产绿色、高效、生态、安全,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采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绿色防控策略开展病虫害防控工作,不但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有效保护天敌,实现病虫可持续治理,而且对保障柑橘质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