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伟人130周年诞辰:毛泽东的七大开幕词《两个中国之命运》赏析

曼香课程 2024-03-04 07:34:05

【原文回放】

【写法赏析】

开幕词是会议的序曲、前奏和动员令,通常是在重要会议开始时由会议主要领导人所发表的讲话,对会议的顺利进行起着定调的作用。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我们党在延安杨家岭召开了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暴雨般的掌声中,毛泽东同志作了这篇题为《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开幕词。由于全文写得气势磅礴,激动人心,因此紧紧吸引住了全场的代表。从总体来看,这篇开幕词体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一、标题显旨,扣人心弦

标题是开幕词的眉目,一定要写得明晰显豁。可以采用直陈的方式,如《xxxx代表大会开幕词》;也可写为《xxx在xxxxx会议上的开幕词》;还可以用全文的主旨及主要内容作标题。本文显属后者,只用7个字即揭示出了开幕词的主旨,给人以一锤定音之感。

二、称谓得体,开头凝练

称谓是对参加会议人的统称,党的会议使用“同志们!”,适合与会人员的身份,本文非常恰切得体。开头部分只用了一句话:“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天开幕了!”既简洁又庄重。

三、布局严谨,层层进逼

在结构布局上,本文独辟蹊径,使用了层层进逼的谋篇技法。即在通篇文章中,对所叙之事,所论之理,按照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由始至终、由表及里、由近到远的逻辑顺序分层递进地进行表达,使人感到脉络清晰,顺理成章,步步深入,合乎规律。本文开头率先使用一个“问而有答”即“我们这个大会有什么重要意义呢?”这一问起到了调动与会人员注意力的作用,紧接着直接作出回答:“是关系全中国四亿五千万人民命运的一次大会”。随即顺笔而下,进一步指出中国有两种命运,并得出结论:光明必将战胜黑暗,明确指出党的七大的重要意义。这是本文的第二段。

第三、四段分析了党的七大所面临的国内和国际形势;第五段是继前面所提出的“两种命运”“两条道路”之后进而提出“两个前途”,以此为前提,提出了下一步党的总任务;第六段至第十三段是前段的顺延,明确实现党的总任务的4个有利条件;第十四段是鼓舞性的结束语;最后是向大会发出的号召。

从总体架构上看,全文从“两种命运”开始,引出“两条道路”“两个前途”,到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我们的任务是必能完成的”,从意义落笔,进而分析形势、提出任务、列摆实现任务的有利条件,同样归结到一个结论上来。可谓首尾呼应,层层进逼,循序渐进,融会贯通,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四、用语精美,修辞绝妙

通篇开幕词,篇幅不长,只有1500余字,但我们可以从中充分感受到伟人在用语方面无比巨大的魅力。“我们这次大会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应该讲,我们这次大会是关系到全中国四亿五千万人民命运的一次大会。”这显然是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式;“中国之命运有两种:一种是有人已经写了书的;我们这个大会是代表另一种中国之命运,我们也要写一本书出来。”这显然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两个前途,仍然存在于中国人民面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面前,存在于我们这次代表大会面前。”“只要我们能够这样做,只要我们有正确的政策,只要我们一致努力,我们的任务是必能完成的。”这显然又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式;还有文种指出的“一个老中国”和“一个新中国”的论断,显然又是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方式。总之,由于各种修辞方式在文中多次出现,使全文鲜活生动,富有气势,易于与会人员理解和接受。特别是通篇极具鼓舞性和感染力的精炼扼要语句,尤其是最后发出的4个号召性短句,让人信心倍增,豪情满怀,从而团结一心,以昂扬的斗志去迎接新中国的到来。

0 阅读:1
曼香课程

曼香课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