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伟人诞辰130周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闭幕词《愚公移山》赏析

曼香课程 2024-03-05 07:12:45

这篇闭幕词只有1594个字,但却力抵雄兵百万,强过万水千山,与开幕词《两个中国之命运》相互呼应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现场

【原文回放】

【写法赏析】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闭幕词《愚公移山》,与开幕词《两个中国之命运》相互呼应,全文加上标点符号在内,只有1594个字。这篇力抵雄兵百万,强变千山万水的闭幕词,不仅在思想上、精神上永放光辉,而且在公文写作技法上也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一、标题显旨,开门见山

标题显旨是公文写作的重要技法,而且显露得越早、越彻底、越明白越好。毛泽东同志的许多文章,特别是一些会议的演讲词、开幕词、闭幕词,其标题都紧扣中心,表明主旨,而且有的还使用比喻、设问、引用等修辞手段,既形象生动又精巧别致。《愚公移山》就是引用寓言故事而成,使人一看标题即把握了全文的中心,可谓匠心独运。

公文写作讲究开门见山,落笔入题。本文堪称典范,开篇即切入主题,说评价、讲结论,无半点多余的话。“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多么干脆利落、直截了当!接着围绕这个评价讲了“我们做了三件事”,既是开头评价的依据,更是对七大主要收获的概括;随后又讲了“一个胜利的大会,一个团结的大会”,接着又讲了它的依据,最后把这次大会概括为三个“模范”。总之,通过边叙边议而分条讲的“三件事”,并列讲的“三个一”及排比讲的三个“模范”,就是对七大的全盘小结与高度评价,满打满算才用了200多一点字,可谓高度概括,言简意赅,开宗明义,妙笔生辉。

二、相互对比,泾渭分明

我们通常看到的一些闭幕词,多是从正面直陈会议的收获、经验并提出贯彻的意见要求,故整体布局基本是单一角度的平铺直叙。而《愚公移山》却脱俗超凡,以一种崭新的面目展现在我们面前。那就是跳出单一正面表述的角度,从头至尾、从里到外地运用对比的手法,从正反两个方面的结合上去叙事说理,让人在对比中加深对党的七大路线的理解。如文中通过引用“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说明“挖山不止”的愚公是正确的,反对愚公这样做的智叟是错误的;通过引述与两个美国人的谈话,清楚地表明我党在对待美国问题上,把美国人民和他们的政府区别开,把美国政府中决定政策的人们和下面的普通工作人员区别开;在论述世界面临的形势时,毛泽东同志更是抓住“主流”与“逆流”这对矛盾,进行深刻分析,告诉人们“主流必将战胜逆流”;当进入全文最末一段分析国内形势时,又把我党的七大与国民党的六大放在一起对比,从而坚定地告诉全党“我必胜,蒋必败”的深刻道理。可以说《愚公移山》的整体布局是放在“对比”这个大的思路下来安排,它给人印象是深刻的、立体的,因为对比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

三、荟萃古今,浅显易懂

在公文写作中,溶铸经典,引用成语、寓言、典故以及古今中外文化之精华是毛泽东公文用语的一大特征,《愚公移山》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全文不是一般地讲述道理,而是引用了《列子•汤问》中的一个寓言故事,以这个寓言做比喻,逐步引申出党的路线,即全国人民大众起来和我们一道挖掉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两座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这种引用古代寓言以古喻今的写作技法,使重大的革命道理形象化、通俗化、大众化,即利理解牢记,又利贯彻执行。

四、巧用修辞,字斟句酌

从文中可见,全文标题即使用了引用的手法;正文中更是广泛使用了对比、排比、顶真等多种修辞手法,不仅节奏明快,而且气势非凡。如“这次大会是团结的模范,是自我批评的模范,又是党内民主的模范。”显然是属于排比修辞;“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显然又是顶真修辞;特别是“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几个四字格词组的连用,已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成为人们战胜困难、攀登高峰的坚强动力。

毛泽东同志在用白话讲述“愚公移山”时,称“愚公”是“一位老人”,称“智叟”是“有个老头子”。一个“老人”,一个“老头子”,就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同时,也使我们从中体会到作者在用字上是多么考究,可谓字斟句酌,令人敬佩。

0 阅读:0
曼香课程

曼香课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