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秦始皇的一日两餐,竟藏着这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观察楼市的熊大 2025-01-25 10:48:39

作为 “千古一帝”,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今天,咱们就先抛开那些宏大的政治版图和波澜壮阔的战争故事,一起钻进秦朝的御膳房,揭开秦始皇饮食起居背后的神秘面纱,看看这位始皇帝每天都吃些什么。

主食:谷物撑起饮食大梁

在秦朝,主食的种类十分丰富,主要有稻、黍、稷、梁、麦、苽这几种。这些谷物堪称当时饮食结构的 “顶梁柱”,虽说秦朝的烹饪技术和如今没法比,但也正因如此,谷物保留了更多的原始风味和营养,透着一股质朴的原生态气息。

秦始皇的皇宫位于陕西,先秦时期的北方,粟(也就是小米)可是餐桌上的常客。由此推测,秦始皇日常可能经常喝小米粥、吃黄米饭。那时候稻谷并不像现在这样普遍,加上脱粒技术有限,吃到的大多是糙米。而小麦的磨面技术,直到汉朝末期才传入我国,所以在秦始皇的餐桌上,是绝对看不到馒头、面条这类面粉制成的美食的。

肉食:奢华且珍贵的享受

在秦朝,吃肉可是件稀罕事儿,那句 “肉食者鄙” 就足以证明当时肉类的珍贵程度。秦始皇能吃到的肉类主要有牛、羊、豕、犬、雁、鱼这六种,其中又以羊肉和鱼肉最为常见。牛作为重要的劳动力,即便贵为皇帝,秦始皇也不会轻易宰杀食用。

在肉类的烹饪上,秦朝人可是相当有创意。虽说当时的调味品远没有现在丰富,但已经有各种酱醋和果酱,口味也还算多样。“炮” 制是当时很受欢迎的肉类吃法,像 “炮豚”“炮羊”,其实就是烤全猪和烤全羊。做法相当独特,先把内脏清理干净,用枣子等水果填满,再裹上一层黏土烤制。烤好后,刷上一层稻米糊糊煎一下,最后蘸上酱料,这独特的美味,光是想想就让人忍不住流口水。

还有 “捣” 的做法,类似于现在的撒尿牛丸,把牛、羊、麋、鹿等动物的肉一起捣成肉糜,烤熟后再撒上香料,口感丰富。“渍” 法也很有意思,把新鲜的牛肉或鱼肉在酒里浸泡 24 小时,第二天搭配各种酱料食用,和日本的生鱼片吃法有几分相似。另外,还有一种把牛羊肉夹在两片米饼中间煎熟的吃法,堪称现在陕西肉夹馍的 “老祖宗”。

值得一提的是,秦始皇也爱吃火锅,不过当时叫 “温鼎”。当然,菜品肯定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大多只能涮肉。把鼎里的水烧开,加入调料调好味,再把肉片放进去涮,涮熟后蘸上肉酱或其他调味品,想想就觉得美味。

蔬菜:种类有限却实用

秦朝的蔬菜可不像现在这样丰富多样。《诗经》里提到的蔬菜有几十种,可大多是野菜,口感不太好。当时常见的蔬菜主要有五种:葵、霍、薤、葱、韭。葵指的是现在的冬葵菜;霍是大豆的叶子;薤就是薤白,如今常被当作中药;葱和韭则和现在一样。虽说种类有限,但这些蔬菜在当时的饮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秦始皇的餐桌增添了一抹清新的绿色。

饮品:黄酒的醇厚相伴

商周时期,中国人发明了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秦始皇喝的大概率就是这种黄酒。在宋代之前,白酒还没有出现,所以秦始皇是喝不到白酒的。黄酒那醇厚的口感,或许为这位帝王忙碌的生活增添了几分惬意。

一日两餐的生活模式

在唐朝中期以前,社会上基本都是一日两餐制,秦始皇也不例外。第一餐叫朝食,大概在上午 9 点左右;第二餐叫哺食或夕食,大约在下午 4 点。吃饭的时候,秦始皇可不是像现代人一样坐在桌子前,而是席地而坐,而且坐姿很讲究,不能叉开腿,必须两腿并拢,屁股坐在脚后跟上。每人面前放一张长条形的小矮桌,叫几或案,上面摆着竹子做的筷子(当时叫 “梜”)和木制勺子,勺子用来吃饭,筷子则用来夹羹里的菜。

秦始皇的饮食,不仅反映了当时的饮食文化和社会背景,也展现出一位帝王在饮食上的讲究与克制。从这些饮食细节中,我们仿佛能看到那个遥远时代的烟火气息,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魅力。如果你还想了解其他古代帝王的饮食趣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探索历史的更多奥秘!

0 阅读:67
观察楼市的熊大

观察楼市的熊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