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苏联是如何输掉国内舆论战的?

鸽子评国际 2023-01-16 09:43:03

戈尔巴乔夫上台(1985)后,马上推行的一系列经济改革举措。遗憾的是,尽管在1986年—1988年间,国家经济有所增长,但进入1988年之后,经济发展陷入到了停滞状态。

缺乏政治智慧的戈尔巴乔夫,将经济改革的失败,归咎于所谓政治体制的“阻碍”。于是,他开始投身于政治体制“改革”,实施所谓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制度改革方针”,并在意识形态上提倡“民主化”、“公开性”和“多元化”。

戈尔巴乔夫和他的执政天团

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一直为“改革”摇旗呐喊的“改革派”和“民主派”人士们,开始肆无忌惮地诋毁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过往所取得的历史成就,旨在撼动并摧毁苏联人民对马列主义和苏共的信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苏联的舆论宣传迅速失控。

那么问题来了,苏联的舆论宣传是如何失控的?失控引发的恶果又有哪些?我查了一些资料,接下来跟大家简单聊聊。

戈尔巴乔夫

1)“厚此薄彼”的舆论自由

值得注意的是,戈尔巴乔夫尽管一再鼓吹“舆论自由”,但对“公开性”和“多元化”的理解,一直采取着“厚此薄彼”的双重标准。因为他认为,“凡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反对全面否定苏维埃历史的人,都是推行改革的敌人”。

尼娜·安德列耶娃

1)女教师尼娜·安德烈耶娃的质疑

1988年3月13日,《苏维埃俄罗斯报》刊登了列宁格勒工学院女教师尼娜·安德烈耶娃撰写的题为《我不能放弃原则》的来信。安德烈耶娃在信中尖锐地指出,“社会上涌动的一股股所谓反思历史思潮,实则是主张全盘西化的逆流”,“当前报刊上轰动一时的文章,只能使人迷失方向,是给社会主义的苏联抹黑”。

她还认为,苏联的舆论界存在着“一系列不正常的现象”。比如:

国内外敌对势力支持的各种非正式组织,变得空前活跃;很多“民主派”和“改革派”人士,在各种媒体和研讨会上,拼命鼓吹西方议会制和多党制,全盘否定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恶毒攻击苏联历史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论调。

《我不能放弃原则》全文

来信一经发表,立刻在苏联引发了轩然大波,并很快被一些州的报刊转载。对此,一直主持意识形态工作的利加乔夫(1920—2021)也不得不承认,文章内容“总体阐述是客观的、符合苏联社会实情的”。

2)戈尔巴乔夫的“反击”

与利加乔夫的态度截然不同,戈尔巴乔夫却认为,这封信“背后是有人在指使(撰写的)”,“是反对改革势力的信条和行动纲领”。很快,他撤销了利加乔夫的中央书记职务,取而代之的是“民主派精英”雅科夫列夫(1923—2005)。

或许是早年留学美国的缘故,他对“社会主义”有着“谜一样的仇恨”。他不仅将十月革命评价为“践踏了(苏联)通往民主的运动”,还认为马克思主义在“现实生活中是站不住脚的”。

雅科夫列夫(1923—2005)

在雅科夫列夫的授意下,《真理报》于4月发表了题为《改革的原则:思维和行动的革命性》的“反击文章”。文章不仅将这封信定性为“反改革分子的宣言”,还称安德烈耶娃是“改革的敌人、斯大林主义分子、保守派、机关官僚、党的权贵代表”。

一时间,各种攻击和谩骂苏共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文章纷纷出笼,国家舆论变得乌烟瘴气。

不久,苏共《真理报》和《共产党人》杂志、《经济报》等报刊的编辑部也经历了“大换血”。比如,有着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的《共产党人》杂志主编科索拉波夫,被以“莫须有”的原因解职。

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

2)大行其道的“历史虚无主义”

1)戈尔巴乔夫与“重塑历史”

实际上,早在1986年初,戈尔巴乔夫就提出了所谓的“公开性”口号。同年3月,他主动邀请大众媒体“批评苏联党政机关”。他认为,“在当今社会发展阶段,我们的报刊可以成为独特的反对派。”

1987年1月,戈尔巴乔夫提出,“在苏联历史中,不应该有被遗忘的人物和空白点”。于是,所谓的“反思历史”思潮,如洪水一般奔涌而出。同年10月,苏共中央决定重新改写苏共党史,决心“毫无保留、毫无节制地揭露苏共历史的阴暗面”。

夸夸其谈的戈尔巴乔夫

2)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

首当其冲的,便是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他们大肆渲染“大清洗”时期的遇难者人数,甚至一度将其“提升”至千万量级。斯大林主导的国家工业化建设,被贬损得一无是处。

另外,他们恶意夸大苏共中央在卫国战争初期所犯下的失误,甚至全盘否定苏共中央以及斯大林在二战中所做出的贡献(拓展阅读:)。

塞瓦斯托波尔获得解放!

3)“反思”思潮的持续升级

进入1989年之后,国家对斯大林的批判,升级为对十月革命、列宁主义以及列宁本人的否定和批判。一些文章甚至冠冕堂皇地指出,“斯大林的错误,与十月革命、列宁主义乃至列宁本人,有着直接的联系”。

1990年6月,苏联颁布新的出版法,“私人办报合法化”。至此,“民主派”和“反对派”的攻击变得更为肆无忌惮。在这些人眼里,“斯大林是恶魔,列宁是无赖,苏共的历史除了罪恶还是罪恶,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带来的只是灾难”。

最终,他们得出结论,“(只有)资本主义,才是人们心目中自由和富足的理想天堂”。

列宁和斯大林

4)不甘寂寞的电视媒体

除了报刊以外,电视媒体同样不甘落后。1989年春,根据修改后的宪法,苏联进行了人民代表选举。反对派抓住竞选这一机会,通过电视直播,“合法”地将自己“反苏反共”的主张传遍了全国。

以第一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为例,在“民主派”和“反对派”人士的煽风点火下,所有代表们几乎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激烈的辩论”。坐在电视机旁观看直播的苏联人民,看到的“只有一片混乱”。显而易见,苏共的信任危机被进一步加剧。

第一届苏联人民代表大会

3)乌烟瘴气的知识阶层

以“氢弹之父”萨哈罗夫(1921—1989)为代表的民主派人士,一直主张苏联“应该摒弃社会主义制度”,“像美国那样,建立全新的自由化和民主化国家”。

1)萨哈罗夫的“表演秀”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萨哈罗夫就成为了苏联“反共”的精神领袖之一。他不仅经常发表反共演说,还在国内建立了一个所谓的“保卫人权”组织。因此,在1980年初,他被当局强制迁移到高尔基市居住。

1986年12月,戈尔巴乔夫亲自将他“请回”莫斯科,还给他安排了两套住房和别墅。不久,在他的要求下,140多名“持不同政见者”被赦免并释放。1989年3月,竞选苏联人民代表失败的萨哈罗夫,得到了当局“特批”的苏联科学院名额,帮助他成功当选。

萨哈罗夫

1990年3月12日,苏联第三次非常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在以萨哈罗夫为首的“民主派”人士的推动下,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苏联总统职位和苏联宪法(根本法)修改补充法》。其中:

序文中,“共产党——全体人民的先锋队的领导作用增强了”一句被删除。第6条中“苏联共产党是苏联社会的领导力量和指导力量及其政治制度、国家和社会的核心”一句,被调整为“苏联共产党、其他政党以及工会、共青团、其他社会团体和运动通过自己选入人民代表苏维埃的代表并以其他形式参加制定苏维埃国家的政策,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一言概之,这样的修订,为苏联推行“议会制”和“多党制”制度,打开了方便之门。对此,利加乔夫痛心地说,“这是个大错误,是毁灭性的开始” 。《真理报》主编根·尼·谢列兹尼奥夫认为,“宪法第六条的取消,就像一座大厦的顶梁柱被抽掉了一样,大厦也就倒塌了。”

演讲中的萨哈罗夫

2)“知识分子”的集体“叛变”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直以“坚定的马列主义者”自居的知识分子们,一下子成为了反对“极权主义”的“斗士”。

1988年中期,一本由历史学家尤·阿法纳西耶夫主编的政治论文集《别无选择》,在苏联出版发行。这部文集的作者,囊括了经济学家波波夫、政治学家布尔拉斯基、哲学家弗罗洛夫等很多苏联知识界的名人。

以莫斯科大学经济学教授波波夫为例,他一直以抨击“苏共官僚机构”和主张“彻底否定苏联旧体制”而闻名。1990年4月,他被任命为苏共莫斯科市委书记兼莫斯科市长,一度赢得了“俄罗斯的民主之父”的美誉。

波波夫

当然,并非所有的苏联知识分子,都站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对立面。面对以萨哈罗夫为首的“民主派人士”对苏联党和政府的无端诋毁,苏联科学院4名院士联名指责道:

“他(萨哈罗夫)试图诋毁我们最珍视的一切东西,诋毁我们的人民….萨哈罗夫不仅称苏联为‘邪恶力量’,并宣称让白宫或五角大楼来‘讨伐’‘残酷镇压’共产主义....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已经达到了道德沦陷,仇恨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在他的行动中我们看到了对人类社会准则和道德规范的颠覆,以及对每个文明人都需要遵守的规则和义务的破坏”。

但不可否认的是,苏联多年精心培养的一大批思想精英,几乎在一夜之间掉转了枪口,成为了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叶利钦和他的支持者

4)难以挽回的败局

舆论思潮的急剧动荡,不仅扰乱了苏联人民的思想,更直接影响到了国家的经济建设。

1)经济的持续恶化

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家财政状况持续恶化,经济甚至呈现出了负增长态势。在1200多种主要消费品中,甚至出现了包括面包、食盐和火柴在内的近1150种商品的短缺情况。

到了1991年,国民收入下降了11%,工业产值下降了8%,通货膨胀率超过了100%。毫不客气地说,苏共的威信降至冰点。

排队买东西的苏联人

2)倒行逆施的“私有化改革”

面对国家内忧外患的局面,戈尔巴乔夫不仅毫无醒悟,继续加速推进私有化改革。1991年4月,自由派经济学家亚夫林斯基与哈佛大学的教授们共同制定了传说中的“哈佛计划”。

“哈佛计划”的思路很简单,即“在西方的援助下,进行激进的经济改革,建立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和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换言之,就是“强调完全自由的市场机制,反对国家调控、主张私有制并反对公有制”。

1991年7月,苏联通过《私有化法》,并保证“在改革的前两年,将把苏联80%的中小企业卖给私人,第二步将对大型企业实行私人经营”(拓展阅读:理性讨论:叶利钦留给普京的摊子,到底有多烂?)。

很多俄罗斯矿山,被寡头据为己有

3)改革的结果:瘦了百姓,肥了干部

讽刺的是,这样的“改革”,不仅没有改善普通百姓的生活现状,反倒是肥了一大批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或许,这也是76.7%的高层干部认为“应该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根本所在。因为在1991年的莫斯科上万名大富翁中,大部分都是原来的党政干部。

由此可见,正是这些身居高位并捞足了个人经济利益的“共产党人”,最终“革了苏联的命”。

伴随着红旗的降落,苏联成为了历史

5)尾声

苏联解体后不久,有关机构曾做了一个名为“苏共究竟代表谁”的民意调查。数据显示:“认为苏共代表劳动人民的只有7%,代表工人阶级的只有4%,代表全体党员的占到了11%,代表了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居然占到了85%!”

回首过去,苏联共产党在拥有20万多名党员的时候,领导俄国人民推翻了沙皇的统治。在拥有35万多名党员的时候,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在拥有554万名党员的时候,领导人民击败了纳粹德国的入侵。

列宁与士兵

但是,苏联共产党在拥有近2000万名党员的时候,却丧失了执政地位,最终吞下了“亡党亡国”的恶果。

原因很简单,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联共产党领导人,彻底失去了人民的支持。换言之,他的所有改革主张,根本不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此,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就失去了主要的资源,就会出现政治冒险家和投机家。这是我犯的错误,主要的错误”。

7 阅读:1476
评论列表
  • 2023-01-19 11:10

    在事实面前任何宣传欺诈最后都会失败!

    277026612 回复:
    那可不一定,还是宣传手段不高明[得瑟]。。。
    游客789 回复: 277026612
    再高明也只能骗一时,骗不了一世的!
  • 2023-01-17 10:24

    自己干掉了自己[666]

  • jdf 29
    2023-01-18 15:49

    当人吃不饱时

  • 2023-02-11 15:14

    是本身有问题吧。不去找问题说输掉舆论战。[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标准韭菜 回复:
    换个说法就是,头痛医嘴脚痛还是医嘴[笑着哭]
  • 2023-02-11 13:18

    真理报的真理自己人都不信了,能咋弄

  • 2023-01-17 15:28

    当年那个什么将军最后一个撤过苏阿边境的镜头,影响了整个苏联,苏军居然败了!!!!大毛子的传统就是总结时,不能输。

  • 2023-01-20 22:10

    文不对题,究竟输掉了什么?

  • 2023-02-12 12:35

    你跟百姓不一心,还想让百姓跟你一条心?

  • 2023-02-12 17:25

    高高在上吹牛逼拍马屁,哪来什么舆论战!

  • 2023-02-12 09:14

    事实最有说服力!

  • 2023-02-12 10:09

    注意戈尔巴乔夫后面的叶利钦。

  • yyy 4
    2023-02-12 11:17

    [流鼻涕][流鼻涕],世上无真理

  • 2023-02-11 21:33

    老百姓的眼光自然是雪亮的

  • 2023-02-12 21:03

    苏联没有输掉舆论战,到解体前90%的苏联人都反对解体,葬送掉苏联的是政客

  • 2023-01-21 10:27

    因为败给天真,相信西方国家 ,宣传的。

鸽子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