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概述: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是如何搞定大上海的?

鸽子评国际 2023-01-16 09:43:03

众所周知,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之一(拓展阅读:)。

1949年4月下旬,我军在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后,发起了解放上海的攻坚战役。

原法租界一角

值得注意的是,本就自身难保的国民政府,依然“嘴硬”地认为,“我党治理不好上海,甚至在上海滩维持不了三个月”。

但现实情况是,由于在入城前做出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并得到了当地地下党组织和各阶层人民的支持。因此,我党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便顺利完成了上海各职能部门以及工厂、企业的接收工作。

那么问题来了,为了顺利接管上海,我党都做出了哪些周密的准备?我查了一些资料,接下来跟大家简单聊聊。

电影《战上海》剧照

1)我党接管上海的策略

1949年4月上旬,毛泽东和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不仅专门听取了上海局书记刘晓汇报的情况,还多次邀请人在北京的上海知名人士陈叔通、黄炎培、章乃器等人,征求他们对接管上海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中共华东局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做出了极为周密的阐述和部署。总的来说,主要明确了以下几个问题。

1)明确了“谁是我们的支持者”

党中央认为,上海的工人阶级,是“配合解放军解放上海、保护厂矿和市政重要设施、保证解放军顺利接管城市、恢复和发展(上海)城市生产事业”的最值得信赖和依仗的力量。数据显示,当时上海的工人以及“可以团结”的其他阶层的劳动群众,合计超过了200万人。

除了劳动群众之外,我党还提出了“尽可能争取上海的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退一步讲)至少让他们保持中立”的要求。

数据显示,倘若上述目标均顺利达成,相当于“让上海城内90%以上的人口,都站在了我们这一边”。为此,我军在进入上海后一再要求,注意防止“把自由资产阶级当作敌人”以及“把主要力量用于组织和发动城市贫民,对于工人阶级反而格格不入”等错误倾向的出现。

解放军战士们将《入城守则和纪律》绘成图片挂在背包上,一边行军一边学习(上海市档案馆藏)

2)接管上海的总体方针

总体方针可以归纳为十六个字,即“按照系统、整套接收、调查研究、逐步改造”。

首先,对于上海城内的国民政府机构以及官僚资本企业,“(保证)要有步骤、有区别地进行打碎或逐步改造”,并提出了“根据群众基础,党的主观力量及干部配备情况,部署接管(上海)工作”的总体要求。

其次,考虑到上海的大多数各阶层群众“还没有足够的组织力量与觉悟水平”。因此,我党要求解放军在入城以后,不要马上展开“全面的社会改革”,“集中力量做我们应当做和能做到的事,不要去做那些不应做和一时做不到的事,不要幻想一个早上就使城市面目一新”。

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行进在外白渡桥上(上海市档案馆藏)

3)如何稳定上海经济?

解放军进入上海之后,我党提出了三个“主要目标”,即安定人心、顺利接管城市和恢复生产。

党中央认为,“城市被迅速接管后,固然有利于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但如果忽视安定民生、恢复生产等工作,就会出现原料和粮食供应不足,生产停顿,市场混乱等严重后果”。

对此,党中央给出了极为清晰的实操办法。

首先,注意恢复电力供给,保证一切市政工业能够正常运转。其次,迅速解决金融混乱和物价波动等金融问题,“要让商人敢于做生意”。第三,迅速恢复城市交通。第四,迅速接管各公营企业,并责成一切被接管的工厂,立即按原职原薪复工,并切实解决城市物资奇缺、群众生活困难等人道主义问题。

解放军日夜兼程向上海进军(上海市档案馆藏)

4)对于各级学校的接管工作

党中央一再重申,“无论公私立学校,均不派遣军事代表予以接管”,“仅由文教接管委员会派人,前往各学校宣布新的教育方针,研究继续办学的办法”。简单地说,就是“维持原状、逐渐改造”。

对于各大院校的教职工人员,除了个别极端、顽固的反动分子之外,一般按照原职原薪继续工作。在课程设置环节,除了废止所谓“公民读本”等教材之外,其余大部分科目均可照旧讲授。当然,国民党军事与政治学校,予以全面接收。

解放军部队行进在南京路上(上海市档案馆藏)

5)工商业的接管和保护

党中央要求,对私人经营的企业和所有民族工商业的财产,一律采取保护方针。即便是存在股权不明或小部分股权属于官僚资本的工矿企业,“(政府)也应暂缓处理,先确保其继续生产”。

倘若私营企业在恢复生产环节存在困难,政府应予以支持。不过,倘若企业内部出现无故停工、怠工等情况,政府有权予以干涉。“既要教育和说服工人,不要提出过高的工资要求,以免影响生产之迅速恢复和发展”,“也要警惕资本家们消极怠工,出现借故解雇工人或降低工人待遇的情况”。

为了稳定资本家们的情绪,保障生产活动的有序进行,毛主席在同上海的民族资产阶级代表的谈话中就指出,“工人有组织来保证生产及生活改善,资本家也应允许有组织来保护他们的利益....(这样做)对生产无害,而对解决劳资关系还有些好处。”

因此,政府一再重申,“(劳资)双方的纠纷,应采取协商和政府仲裁的办法解决,不建议发动工人搞阶级斗争”。

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6)官僚资本的接收方案

党中央要求,上海城内一切官僚资本把控的企业以及各大公共事业单位(工厂、矿山、铁路、邮电、银行、商店仓库等),“必须一律接管,变为人民的财产”,并要求“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整套接收”。

在具体操作环节,应该秉承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不打乱企业组织的原有机构,除了个别的极端破坏分子之外,企业原有人员(厂长、监工、工程师等)应一律留用,并继续担任原来职务,军管会只派遣军事代表监督企业的生产工作。

其次,企业内部的各种规章制度应予以保留,不做肆意改变或废除,“(即便是)旧制度中有需要改良者,旧人员中有需要调整者,均须在了解情况后,再作必要与适当的处理”。

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剧照

2)我党接管上海的具体步骤

接管上海的全部准备工作,包括接收机关单位的搭建、相关城市干部的筛选和组织、相关政策纪律的学习、维持城市所需重要物资的调运等工作,都是在上海战役打响之前,有计划地集中在丹阳集训期间完成的。

1)城市干部的筛选和组织

早在1949年2月,党中央就部署华东和华中各局,集中抽调并训练了1.5万名干部,随军南下负责“按管江南城市”。与此同时,要求东北局“准备一批城市工作干部,交华东局去接收上海”。

另外,党中央还从沈阳、天津、北平等地,抽调了很多城市工作干部,负责上海、南京、苏州、杭州等城市的接收工作。

同年3月,党中央任命饶漱石和陈毅二人,分别担任上海市委书记和市长一职。4月下旬,委任潘汉年、夏衍、许涤新三位“老上海”,参加接管上海的工作,并提出了“尽可能完好地保存这个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的嘱托。

5月20日,党中央进一步提出了“必须吸收(上海本地)一部分产业界民主人士及职工中有威望的领袖参加(接收)工作”的要求,同时还提出了“必须有一部分党外文化工作者参加接管”的要求。

由此可见,参加接管上海的城市干部,不仅对上海的情况十分熟悉,很多人还是懂经济、文化工作的专家和技术管理人才。

解放区人民慰劳解放军的鞋袜

2)什么是“丹阳集训”?

接到党中央的指示后,华东局迅速从各系统抽调了大批干部,组成“南下干部纵队”,统筹负责接管上海的重大任务。

他们主要由华东局以及山东、苏北解放区各级机关的干部组成,平均素质较高,很多人还是从上海撤退出来的地下党同志。

同时,华东局还通过警官学校,短期培训了上千名青年学员。他们同从其他各解放区抽调的公安、保卫部门人员一起,组成了全新的公安队伍。

进入4月下旬,“南下干部纵队”以及从其他解放区抽调来的干部们,陆续汇聚到了小城丹阳(今江苏省辖县级市,位于江苏南部)。不久,潘汉年、夏衍等同志也来到丹阳。一时间,这里汇集了一大批在金融、政法、文教等方面学有所长的专家和管理人才。

资料显示,参加集训的各级干部,总数在5000人至8000人之间。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有数量可观的无党派人士和青年知识分子。

一言概之,经过丹阳集训,让各级干部从思想、组织乃至物质等方面,对接管上海的相关工作,做出了充分且必要的准备。

陈毅就入城纪律问题发表了著名的丹阳讲话记录稿(上海市档案馆藏)

3)顺利解放上海

在上海战役打响之前,上海城内约有国民党驻军20余万,他们分别驻守在4000余座永久性钢筋水泥碉堡当中,企图固守六个月至一年。另外,他们还打算在撤离上海之前,实施搬空、打烂、炸光的“焦土计划”,企图让上海化为一座死城。

因此,中央在制定上海战役计划时,提出了“既要歼灭防守上海之敌,又要完整保全上海”的指导方针,并提出了 “何时占领上海,不以攻城部队是否准备就绪为准,仍须依照我方准备工作完成的程度来作决定”的批示。

前进,沿沪杭路向上海前进(上海市档案馆藏)

上海战役自5月12日发起,至5月27日结束,共历时16天,歼敌15.3万余人。

战役开启后,我军先将攻击重点放在吴淞,其目的就是迫使敌人从市区抽调兵力,赶赴上海外围与我军决战,以保全市区的完整性。待敌人“中计”后,我军迅速调整部署,在迅速占领市区后,挥师歼灭吴淞口两侧的敌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军进攻上海市区时,攻城部队一直严格遵守着“不使用重武器”的命令,因此付出了很大的伤亡代价。换言之,上海的城市建筑、工厂、码头等重要设施,都是用战士们的鲜血换来的。

在上海战役打响的同时,城内的地下党组织发动城内的工人、学生和群众,完成了一系列反遣散、反迁移、反裁员等斗争,给解放军给予了有力的配合与支持。

因此,在战役的进行过程中,市区电灯通明、电话畅通,煤气和自来水均能正常供应,甚至连公共交通车辆也照常运营。不得不说,这是个令中外各国刮目相看的“奇迹”。

严守纪律的解放军官兵夜宿上海街头(上海市档案馆藏)

4)接管上海的全过程

上海解放当天(5月27日),党组织即刻着手成立了“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陈毅担任委员会主任,粟裕担任副主任。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陈毅担任市长,曾山、潘汉年、韦悫分别担任副市长。

当日下午,陈毅亲自主持了“接管国民党上海市政府”仪式。原代市长赵祖康(1900—1995)在办理完移交手续后,“转任”人民政府工务局局长一职,并兼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至此,人民政府对上海的全面接管工作,正式拉开了帷幕。

老照片中的上海大厦

市军管会下设政务、文化教育、军事、财政经济四个“接管委员会”,分别进驻原来的市政府各个机构,实施整套接收。人民政府一再勉励旧市政府的各级人员,“服从命令,办理好移交,争取为人民服务作出贡献”。

政务接管委员会对口接管了旧市政府所属各机关和直属处室、司法机关、市区和郊区公所等机构,代接管了直属国民政府财政部的直接税局、货物税局以及地方驻上海的行政机关,合计接收旧人员4.5万余人。

文教接管委员会,接收了国民党中央研究院所及国立大专院校合计19个,包含教授、讲师、助教、研究员在内的各级教职工人员合计2800余人;接收各级公立学校及教育机关单位合计521个,各级教职员工合计约8800余人。另外,“各私立大、中、小学,一概不予接收”。

除了各级院校之外,委员会还接管(或军管)了报馆、通讯社、书店、印刷厂、广播电台等单位合计47个,各级工作人员合计2400余人;接管的电影管理机构、制片厂、影剧院、美术馆等单位的各级工作人员,合计近千余人。

军事接管委员会,主要负责接收国民党军队的营房、军事学校、广播电台、文化教育娱乐设施以及后勤系统的补给、修械、被服、医疗机构。另外,军用机场、飞机修理厂、海军军械处、通讯器材厂以及军用仓库、码头、海道测量局等机构和军工企业,也位列委员会的接管大名单。

当然,对于接管的各项资产,委员会“只有接收保管的权限,并无分配处理的权力....未经上级批准,一律不得移动或动用”。

电影《战上海》剧照

客观地说,财政经济接管委员会的工作最为复杂。原因很简单,就当时上海的经济地位而言,一旦在接管过程中出现差错,很容易引发华东乃至全国性的金融动荡。

为此,在解放军进入上海之前,华东局一再强调,“接管尺度要比平津更宽不可更严,(甚至)可以考虑以官僚资本租与私人经营(的方式)”,“不能以全国最高的生产水平降低到我们的农村式的水平,要人家来就范”,“要稳定将来,要作长久打算”。

进入上海后,人民政府又提出了“放宽尺度,宁缓毋急”的接管方针。得益于这一精神,上海的财经接管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功。

老照片中的杨树浦发电厂

首先,人民政府顺利接管了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在上海设立的大小机构以及下属的各大官僚资本企业。

按照中央提出的“尊重科学技术人才、完整保留资源委员会机构”的要求,在上海解放后第三天,陈毅等人就抵达上海资源大楼,与原资委会各部门主管、所属单位和工矿企业负责人进行了会谈。

陈毅指出,“对它(企业)的接管,与对国民党政权机构的接管是有区别的。军事任务(上海战役)结束后,即将进入建设时期,希望大家安心在原岗位,共同协力,积极工作,做出贡献”。

由于高层重视,政策稳妥,接管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不久,很多企业迅速复工,为恢复上海权势的生产事业,开了个好头。更为重要的是,人民政府的举措,成功地争取带了汇聚在资委会系统内的大批科学技术和管理人才。毕竟,与工厂物资相比,人才更重要。

老照片中的杨树浦自来水厂

在接管过程中,官僚资本企业占有着相当大的比重。数据显示,包括银行、工厂、贸易公司、仓库在内的单位合计411个,其中官僚资本工厂就占到了157家,接收各级职工合计15.3万余人。

财经接管工作一开始,上海市军管会马上发出通告,“从5月28日起,所有粮食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收付,物价计算等均使用人民币,限期收兑金圆券”。

为保证人民币迅速进入流通,政府于5月30日起即开始收兑金圆券。资料显示,全市共设立369个收兑点,一周内收兑金圆券约36万亿元,兑出人民币约3.6亿元(旧币),收兑金额占金圆券全部流通量的53%。

老照片中的上海邮政大楼

6月10日,军管会果断查封了上海的金融投机的大本营——证券交易所大楼,全面开启了“取缔银元”的举措,迅速稳定了金融市场,更让人心趋于安定。与此同时,政府还对原订税章中的不合理之处,进行了一系列修订。

另外,政府还发布了关于战时船舶管理、外籍轮船进出管理暂行办法及进出口货物清理、进出口贸易厂商登记事宜的通告。

一言概之,所有工作的稳步推进,有效保障了各项接管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城市的复工复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停靠在复兴岛码头的渔船

5)外企的接管工作

如何接管在华外企,尤其是由外商把持的市政公用事业,成为了摆在人民政府眼前的棘手难题。在上海解放之初,包括电力、通讯、煤气、自来水、公共交通等公用事业,大部分由美、英、法等国的外商所控制,平均约占80%以上。

对此,党中央作出指示,在接管期间,“凡属外国在沪银行、工厂、商行等产业均予以保护,并允许其继续经营,但必须接受人民政府的监督”。

展开来说,就是“对外商公事业公司,要求必须采取极其谨慎的政策”,“实行军事监督,防止破坏怠工,保证必要的供应,掌握情况并学习管理和技术”。

老照片中的江宁路桥

军管会在进入上海后,马上向诸如上海电力(美国)、法商电气、英商自来水等公司,派出合适的特派员或联络员,对他们取得了联系。

本着保护生产设备和协助维持业务的原则,逐步调查掌握其具体情况,并学习其管理精神,以利于对它们实行必要的监督。另外,对于这些企业可能遇到的实际困难,政府均给予了适当的照顾。

在政府的努力下,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初,主要由外商经营的水电以及通讯、公共交通等设施,基本延续着过往的正常运营,有效支撑了城市经济生活的运转和各项生产事业的恢复与发展。

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剧照

3)尾声

上海的顺利接管,意味着我党“真正走进了城市”。对此,陈毅如是说的:

“进南京、上海是我们胜利的标志,在南京、上海搞一件坏事,全世界都知道。毛主席说,我们进上海是中国革命过一难关,它带全党全世界性质。....我们进入京、沪后,全世界工人阶级、兄弟党都在注意,我们在上海、南京搞得好,发出每一条消息他们都要欢呼,向我们祝贺。因为,这证明中国共产党有能力,世界革命有希望。....上海革命胜利解决了,中国革命也就解决了。”

1956年1月20日,上海市在中苏友好大厦举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申请公私合营大会,左一为荣毅仁

一言概之,如果说顺利接管北平,让“新生的共和国有了政治心脏”;那么顺利接管上海,无异于让新中国有了“经济心脏”。文章最后,祝上海早日战胜疫情!

0 阅读:9

鸽子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