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结束后,世界局势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鸽子评国际 2023-01-16 09:43:02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出兵乌克兰。这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第四次对外使用武力,前三次分别是出兵格鲁吉亚(2008)、克里米亚危机(2014)和出兵叙利亚(2015),且均发生在普京执政时期。

坦诚说,俄罗斯的前三次出兵,基本上都实现了既定的战略意图。不过,出兵乌克兰,似乎让俄罗斯“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俄罗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主动出兵攻打乌克兰?对于这次出兵,俄罗斯“失去”了什么?西方世界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我查了一些资料,接下来跟大家简单聊聊。

普京

1)关于俄乌冲突,需要提前知道的几件事

与过往的局部战争不同,在俄乌冲突中,欧美各国不仅在军事上给予了乌克兰极大的援助,还在外交、经济、舆论等领域,向俄罗斯发动了“全面攻势”。

换言之,这场冲突不仅成为了俄罗斯与欧美国家 “全面撕破脸皮”的真实写照,也意味着其“融入欧洲”构想的全面失败。

在具体讨论俄乌冲突之前,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提前跟大家简单聊聊。

(疑似)被俄军缴获的乌军装备

1)乌克兰“独特”的“二元结构”

众所周知,乌克兰是连接欧亚大陆的走廊,更是所谓的“兵家必争之地”。值得注意的是,乌克兰东西部在历史、文化、国家认同感等方面,存在着肉眼可见的差异。

近代史:苏联成立之初,乌东地区成为了苏联加盟国之一的“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西乌克兰则沦为了波兰的一部分。二战爆发后,西乌克兰被苏联强制并入“乌克兰共和国”。宗教和文化:东乌克兰人主要信奉东正教、使用俄语、与俄罗斯关系更为密切;西乌克兰人主要信奉天主教、使用乌克兰语或波兰语、与波兰的渊源更深,也更倾向于“脱俄入欧”。经济结构:乌克兰的工业城市大多位于东部,工业能源主要源于俄罗斯,经济比较发达;西部主要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与欧洲的交往更为紧密。

一言概之,当今的乌克兰,非常像一个“组装”的“二元国家”(拓展阅读:)。

“拼图”乌克兰(图片via:地球知识局)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乌克兰的国内政治势力,一直分为“亲西方”和“亲俄”两派。双方缠斗激烈,甚至一度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换言之,乌克兰国家领导人的外交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命运。一旦处理不当,甚至可能会引发国家“一分为二”的危险(拓展阅读:)。

不过,自乌克兰独立后,大多数最高领导人不仅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亲俄倾向”,还一直致力于寻求加入欧盟和北约,甚至不惜联合一些独联体国家的反俄势力,共同对抗俄罗斯,以显示自己“脱俄入欧”的决心。由此可见,俄乌两国的兵戎相见,只是时间问题。

顿巴斯地区的民众长期抗议亲北约的乌政府,对俄罗斯军队倒是颇为欢迎

2)俄罗斯人的愤怒:北约东扩

人们普遍认为,冷战的结果是“美国胜,苏联败”。因此,美国一直坚定地认为,继承了苏联衣钵的俄罗斯,需要承担“失败”的苦果。在华约(即“华沙条约组织”)已然解体的大背景下,美国不仅没有削弱北约的军事功能,还一直将俄罗斯视为“终极敌人”(拓展阅读:)。

叶利钦和克林顿

对于综合国力普遍偏弱的中东欧“小国”而言,加入了北约,等同于获得了“大国的庇佑”。因此,他们不仅强烈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北约中的一员,还希望北约能有效保障整个欧洲的安全,甚至部分国家干脆请求美国在本国驻军。一言概之,这些“小国”几乎是全面支持并拥护“北约东扩”的。

1999年,北约完成了第一轮的大扩张。其中,前苏联阵营中的匈牙利、波兰被其“收入麾下”。尽管俄罗斯表达了强烈不满,但根本无济于事。到了2002年,俄罗斯时任总统普京一度提出了“俄罗斯也可以加入北约”的呼吁,但遭到了对方的“残忍拒绝”。

在很长一段时间,“融入欧洲”一直是俄罗斯的终极目标之一

学界普遍认为,2007年普京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讲话,意味着俄罗斯逐渐“支棱起来”了。在这次讲话中,普京不仅严厉抨击了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还强烈要求北约“不能再进行东扩”。

不过,普京的狠话,效果似乎并不显著。截至2021年,北约前后进行了五轮东扩,将战线向东推进了1000多公里,直抵俄乌边境。在2021年的北约防长会议上,他们甚至将俄罗斯视为潜在的“侵略者”加以防范。

北约的“东扩史”(图片via:新民网)

这种不被尊重和信任的屈辱感,让身为大国的俄罗斯大为恼火。他们认为,欧洲形成的“”只有北约的安全力量架构”,是“失衡且不正确”的。

因此,俄罗斯在2014年将克里米亚“收入囊中”的举措,与其说是“为了解除黑海基地可能面临的军事威胁”,倒不如是“对北约东扩的一次示警”。

俄罗斯族庆祝克里米亚“回归”

3)为什么俄罗斯选择“主动出击”?

坦诚说,俄罗斯选择主动攻打乌克兰,绝非是“上头”的决策。究其原因,与美国“一超”地位的松动和战略目标的转移,存在着直接关系。

基于国家的实际情况,美国总统拜登在上台之后,采取战略收缩政策。比如在2021年8月,美军主动撤出阿富汗的举措,就是淋漓尽致的体现。与此同时,美国坚定认定,自己未来的首要竞争对手是中国。因此,他们将自己的战略重心逐步转向印太地区。

2021年6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左)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瑞士日内瓦的拉格朗热别墅举行会晤

在2021年6月举行的美俄两国首脑会晤中,普京得到的回馈是,“美国希望联合(稳住)俄罗斯,共同对付中国”。与此同时,《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签订,更让普京敏锐地意识到了解决北约东扩问题和确立欧洲新秩序的机会。

新冠疫情爆发后,基于抗疫和经济援助的多重影响,俄罗斯与周边邻国的关系,有了肉眼可见的“改善”。2022年初,俄罗斯帮助哈萨克斯坦稳定了局势;更早之前,俄罗斯帮助白俄罗斯粉碎了“颜色革命”的阴谋(拓展阅读:)。

在自认为“万事俱备”的背景下,俄罗斯终于将“解决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议题摆在了台面,并发动了针对乌克兰的“特殊军事行动”。

2022年4月1日,乌克兰马里乌波尔,居民经过被损坏的建筑

2)俄罗斯可能会“失去”什么?

总的来说,俄罗斯需要面对的挑战,我个人认为至少包括以下几点:

1)综合国力的被削弱

不可否认的是,因为俄乌冲突,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

首先是经济层面。虽然俄罗斯在克里米亚事件后,打造了应对西方经济制裁的所谓“堡垒战略”。不过,这次针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其强度和覆盖面是“令人瞠目结舌”的。因此有学者认为,俄罗斯制定的“2030年发展目标”,几乎不可能实现。

2022 年 3 月 30 日,一名妇女在乌克兰扎波罗热地区等待通过人道主义走廊撤离

其次是政治层面。俄罗斯政治的本质,即所谓的“精英政治”。简单地说,“精英阶层稳定则俄罗斯稳定”。需要指出的是,经济制裁对精英阶层利益的影响,远比平民阶层大得多。那么问题来了,俄罗斯的精英阶层,能否一如既往地延续对普京的“忠诚”,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再次是军事层面。众所周知,乌克兰的背后,有着欧美国家的大力援助。因此,俄罗斯是否经得起持久战,也是值得商榷的。

从经济数据上看,俄罗斯处于明显劣势。美国及其盟友的经济实力,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50%;反观俄罗斯,全国GDP总量只有1.77万亿美元(2021),在世界经济中的占比不足2%。一言概之,战争延续的时间越长,俄罗斯陷入被动的可能性就越大。

不过,根据《经济学人》的分析数据显示,俄罗斯经济似乎呈现出了复苏迹象

2)欧亚秩序的新变化

苏联解体后,2500万俄罗斯人成为了其他国家的“少数民族”(拓展阅读:)。换言之,俄罗斯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被分裂的民族”。与此同时,“俄罗斯世界”的理念被搬上了台面,并迅速得到了俄罗斯各界的广泛认同。

所谓“俄罗斯世界”,即“俄罗斯及海外俄罗斯人所在的世界”。其中,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被视为这一“世界”的核心。于是,实现独联体一体化,尤其是“实现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一体化”,成为了俄罗斯各阶层的“默契共识”。

普京和卢卡申科

对于俄罗斯人提出的“俄罗斯世界”理念,欧美国家是极为忌惮的。换言之,只要俄罗斯不放弃“将独联体国家纳入势力范围”的构想,欧美国家就绝不会解除对俄罗斯的防范(拓展阅读:)。

就具体举措而言,最好的方法无疑是通过北约和欧盟的“双东扩”,争取独联体国家“倒向”自己的阵营。

俄罗斯副外长亚历山大·格鲁什科认为,美国意欲将北约打造为“全球宪兵”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受限于自己疲弱的经济发展潜力,俄罗斯实际上很难成为凝聚独联体国家的“经济磁场”。换言之,与欧美国家开展经济合作的“性价比”远高于俄罗斯。或许,这也是一些独联体国家主动“去俄化”的根本所在(拓展阅读:)。

一言概之,无论俄乌冲突的结局如何,俄罗斯与欧美国家的结构性矛盾只会日益加深。在俄罗斯经济和军事实力均有所削弱的大背景下,他们对于周边国家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必然会被打上一定的折扣。我们可以推测,欧亚秩序出现动荡、分化乃至重组,均存在一定的可能性。

3)进一步失去国际话语权

与过往的局部战争不同,在俄乌冲突的进程中,互联网平台战可谓“大出风头”。其中的受益者,无疑是相对处于弱势的乌克兰。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华盛顿邮报》撰文指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和通讯工具,在互联网平台上将乌克兰的政治主张以及寻求国际支持等做了很好的宣传”。与此同时,他还以线上会议的形式,与西方主要国家的领导人和议会连线宣讲,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寻求物质和道义上的帮助。

坦诚说,乌克兰的“信息战”虽然屡有翻车的情况,但依然极大限度地起到了鼓动士气和争取“中立国家支持”的作用。至于泽连斯基,更被很多亲乌人士视为“敢于反抗强大侵略者”的“英雄”。

在微博平台,也不乏泽连斯基的“死忠粉”

与泽连斯基不同,普京一般坐在办公室对着录像机讲话,显得庄重、严肃。他的讲话内容,要么是国家历史,要么是自己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有着很强的“学术气息”。但不可否认的是,从播放数据、覆盖面和影响力而言,泽连斯基似乎“更胜一筹”。

与此同时,舆论战中俄罗斯的对外喉舌RT(俄罗斯通讯社),也被美国各大信息流平台“全面封杀”。换言之,中立受众们看到的主要信息,几乎都是欧美国家和乌克兰一方发布的信息。由此可见,俄罗斯的海外话语权,被进一步剥夺了。

去年九月,俄罗斯就发布了最后通牒:如不解除对RT两频道限制,YouTube可能在俄面临全面禁令

3)西方世界的“大变革”

因为俄乌冲突,俄罗斯成为了欧美国家 眼中“最凶恶的敌人”之一。有学者认为,预计未来十年,欧美各国不仅会进一步加强合作,欧洲甚至会陷入新冷战的阴霾中。总的来说,西方世界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变化:

1)西方世界的“进一步团结”

首先,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美国家展现了较强的政治凝聚力。无论是对本国民众的动员力还是对其他旁观中小国家的影响层面,均超出了俄罗斯一大截。与此同时,欧美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也得到了充分展现。

其次,欧洲各国一改往日在军事安全领域的被动局面,为了“保卫”北约东部边界,主动增加防务开支。德国联邦政府发言人赫伯施泰特表示,联邦政府有望在今年就实现北约成员国防务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2%的目标。

客观地说,如此大幅增加军费支出的举措,预示着欧洲国家寻求成为“世界舞台上军事安全战略的深度参与者”的决心。

德国联邦议院举行特别会议

再次,俄乌冲突可能会进一步加速欧盟一体化的进程。众所周知,欧盟一体化已经延伸到成员国在政治、军事、安全和外交事务等众多领域。为了应对“共同之敌”俄罗斯,成员国内部之间的往来,只会变得更为密切。

第四,美国与欧洲将达成更深度合作。尽管美国与欧盟在对俄能源制裁举措上存在争论,但在欧洲安全等实质性问题上“几乎步调一致”。因此有专家预测,为了达成共同的目标,北约极有可能成为一个“不断扩张、富有攻击性的国际军事集团”。

俄罗斯与北约的对抗,或许将延续很长一段时间

2)北约地位的“显著提升”

有军事专家指出,北约将“扩大职能”,致力于构建欧洲政治、安全、军事的统一框架,成为欧洲再次统一的纽带,“将历史性地结为一体”,欧洲未来必定加强军事化。

与此同时,德法两国在北约东扩的问题上,不会再与美国出现分歧。因为“共同之敌”俄罗斯的存在,会让以美国为主导的北约更加团结,具有意识形态色彩的安全关系更加浓烈。

2022年2月,立陶宛鲁科拉,德国国防军装甲车抵达当地

3)欧洲成为世界一极,美国坐收渔翁之利

首先,俄乌冲突让德国放弃了安全保障依靠美国的想法,投入千亿欧元用于军备预算。这意味着,曾经的世界军事大国将“卷土重来”。德国军事的快速崛起,对整个世界都有着难以预测的深刻影响。

其次,德法两国在政治和安全上快速趋于一致,将共同塑造欧洲的未来,对世界格局和地缘政治产生重大影响。

再次,以德法两国为基础的欧洲,将是美国实现全球战略利益的最可靠盟友。随着德国在军事上的崛起,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只有美国才能有效牵制德国”。在这样的认知背景下,美国的领导地位将更为稳固。换言之,如果非要在俄乌冲突中“寻找一个赢家”,那非美国莫属、

美国总统拜登

4)北约将“染指”亚太地区

俄乌冲突让美国意识到,自己的印太战略不能离开军事组织。如果没有军事组织,领导地位必将受损。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的“当务之急”就是从经济和军事领域,全面遏制中国:

在经济领域,美国主要基于打造的印太经济框架,与周边国家展开深度合作;在军事领域,通过构建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的“亚洲北约机制”,达成“遏制中国”的目的。

在美国的“带领”下,欧洲各国也会不遗余力地推进欧盟版本的“印太战略”。如果说俄乌冲突之前,欧盟的印太战略主要关注经济领域的规则制定权。那么在冲突爆发后,欧盟将在政治安全领域,与美国加强协作。共同打造针对中国的“印太规则”,旨在削弱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2022年5月24日,日本东京,美日印澳“四方机制”峰会于当日举行

4)国际格局的变革

众所周知,“和平与发展”一直都是21世纪的时代主题。但是,因为俄乌冲突,这一主题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甚至发出了“小心三战爆发”和“三战即核战”的警告。

美国学者认为,世界各国将会划分为三种势力:

西方势力:(美国)可以较为轻松地联合它们,一起发动针对“竞争对手”的“行动”;制衡势力:与美国等大国接触的过程中,这些国家保持独立性,并且尽力降低自己成为大国竞争角力场的可能性;可争取势力:欧美国家可以争取的“目标国家”。

简而言之,美国的外交策略,就是“进一步巩固和增强本方势力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拉拢可争取势力,进一步抑制制衡实力的发展”。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展开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的外交战略可能会发生以下变化:

更加倚重北美自由贸易区建设,最终实现“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的三位一体化。更加关注跨大西洋联盟和支持构建跨大西洋能源联合体,用以排斥俄罗斯能源;加重视“印太战略”,与印度、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夯实一个强大的外交框架,以应对中国对亚太和印太地区的影响。

由于俄乌冲突,“弱俄遏华”大概率成为美国的长期战略。对于中国而言,在坚定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还需要在重大问题上保持战略定力,决不能自乱阵脚。我们想说的是,冲突和对抗,不符合任何一个国家的根本利益。换言之,“和平和发展”依然是国际社会最受认可的广泛共识。

3月1日,莫斯科一家当地银行营业大厅内,顾客正在等候办理业务(图片via中新社)

5)尾声

不管怎么说,俄乌冲突势必将牵制欧美国家的一部分注意力。对于我们而言,在对外政策上保证内外兼顾的同时,也需要较好地利用相对的战略机遇期。

但是,美国政府于2022年2月发布的《美国印太战略》,相比2019年发布的《印太战略报告》,涉及范围更广,囊括了军事、外交、经济、科技、环境、意识形态等诸多领域,是一份针对中国的综合性区域战略文件。由此可见,美国将中国视为“头号战略竞争对手”的目标,一直都没有变化。

2021年9月,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线下领导人峰会在华盛顿举行

可以推测,俄乌冲突不仅不会改变美国对中国的遏制举措,而且由于通过俄乌冲突团结了盟友,美国或许会与众多盟友们一起“更大力度”地打压中国。因此,我们要提前做好更为周全的应对预案。

0 阅读:114

鸽子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