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概述:美国电影中的“黄祸”形象

鸽子评国际 2023-01-16 09:43:03

在美国电影史中,与华人相关的“黄祸”形象,出现过两次“高潮”。

第一次主要集中于电影诞生之初(19世纪80年代末)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旨在维护“排华法案”的合理性以及宣传西方国家殖民“落后中国”的“必要性”。第二次主要集中于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毕竟,“红色中国”的高速发展,让西方世界寝食难安。基于“舆论战”的需要,“黄祸”形象在好莱坞迎来了“二次复兴”。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电影中比较“著名”的“黄祸”形象都有哪些?他们都具备哪些特点?我查了一些资料,接下来跟大家简单聊聊。

唐人街

1)最“经典”:“亚洲英雄”傅满洲

最早的“黄祸”形象,非“亚洲英雄”傅满洲莫属。“....(傅满洲)高个、瘦削,像猫科动物一样高耸着肩膀,莎士比亚式的眉毛,撒旦一样的脸型,尖窄的头盖骨,细长的眼睛闪烁着猫一样绿色光芒....”

傅满洲的银幕形象

1)“傅满洲”出现的“契机”

“傅满洲”形象的出现,与美国在1882年颁布的所谓的“排华法案”,有着直接关系。支持者认为,“华人有诸多的恶习和偏见,不可能在生活上美国化,更不可能接受美国建立在基督教基础之上的伦理道德标准”;“华工的大量涌入,造成了同美国工人抢饭碗的紧张态势”。

在这样“全民排华”的大背景下,与华人相关的“黄祸”形象,泛滥于美国的文学、漫画、摄影、戏剧作品当中。

在美国工作的中国劳工

2)最早的“傅满洲”

华人的“黄祸”形象,最初可以上溯到遥远的1914年。在纽约影戏公司制作的《神秘的傅武春先生》中,第一次出现了“傅满洲”的雏形——一个暗设牢房的黑帮头目“傅武春”。

1923年,在斯通公司制作的电影《傅满洲之谜》中,“傅满洲”迎来了自己的“处子秀”。因为票房实在是过于火爆,“傅满洲”系列电影在这一年拍摄了15部之多。次年,该公司又拍摄了8部系列电影——《傅满洲的进一步神秘》。

“傅满洲系列电影”海报

3)“傅满洲”与“龙女”

派拉蒙公司也毫不示弱,他们也连续拍摄了多部“傅满洲”系列电影。比如《神秘的傅满洲博士》、《傅满洲的归来》等。

1931年,派拉蒙公司找到了冉冉上升的华裔明星黄柳霜,出任“傅满洲系列电影”《龙女》的女主角(拓展阅读:)。

《龙女》海报

电影的梗概,大致是这样的。

隐姓埋名20年的傅满洲,再次来到了伦敦并成功报复了比丘博士一家。不过,他在毒死比丘博士后也身负重伤,最终从秘密通道逃到舞女梅玲那里。在他生命垂危之际,傅满洲告诉梅玲,自己是她的亲生父亲,并希望梅玲能够“替父报仇”。

梅玲成功诱惑到了比丘博士的孙子小比丘,但就在她抓获小比丘及其白人女朋友“准备复仇时”,由日籍影星Tetsu Komai饰演的侦探阿基及时到来,解救了主角一行人。但是,梅玲与阿基侦探双双死去。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除了告诫白人男性们“要远离华人女性”之外,还展示了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可怕力量——“华人对西方的复仇,具有血统上的延续性”。

《龙女》剧照

4)“傅满洲”的“兴衰简史”

随着时间的推移,傅满洲的形象日渐“成熟”,他的破坏力渐渐加大,最终被塑造成了“西方和平世界的破坏者”的凶恶形象。

比如在《傅满洲的面具》中,他企图从成吉思汗的陵墓中获取成吉思汗的面具。原因很简单,“一旦戴上这个面具,整个亚洲就会听命于他”(拓展阅读:)。

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中美关系的日渐回暖,与华人相关的“黄祸”形象也渐渐淡出了银幕。比如共和制片公司一度打算在1942年筹拍《傅满洲的回击》,但在民国政府的抵制下,最终不了了之。

《傅满洲的面具》剧照

二战结束后,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美国再次掀起了拍摄“傅满洲系列电影”的小高潮。

数据显示,在14部“傅满洲系列”电影中,有6部拍摄于50年代以后。直到1980年,西方各国依然保持着对“傅满洲”的偏爱。在《傅满洲的恶魔诡计》中,他不仅准备窃取作为镇国之宝的乔治五世的黄钻石,还企图劫持玛丽女皇。

当然,“傅满洲”再阴狠奸诈、毒辣狡猾,也无法摆脱被白人一次次击败的宿命。

《傅满洲的恶魔诡计》剧照

2)威胁西方世界“性安全”的邪恶形象

一些“黄祸”形象不仅会“颠覆西方秩序”,还会被想象成为威胁白人女性“性安全”的“不安定分子”。他们尽管妄想与白人女性展开一段罗曼史,但实际上不仅没有(或不允许)做出任何出格的“性动作”,甚至连接吻都没有(或不能)发生。

1)“袁将军的苦茶”

上映于1933年的电影《袁将军的苦茶》中的军阀袁将军,就是如假包换的“性威胁”形象。电影的梗概大致是这样的:“袁将军在战乱中抢夺了白人传教士的未婚妻密根,并把她软禁起来。不过,密根不仅没有感到恐惧,还利用女性的魅力进行传教,最终将冷酷无情的袁将军引向了正途”。

微妙的是,在影片的结尾,当密根跪在袁将军面前述说自己的爱意时,袁将军却“莫名其妙”地喝下了一杯毒茶。于是,这段跨种族的“爱情故事”被毫无逻辑地终结。换言之,“忤逆”的华人男性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以死亡告终”。

《袁将军的苦茶》剧照

2)“袁将军”背后的底层逻辑

有学者认为,以“袁将军”为代表的“黄祸形象”的出现,本质上是西方世界的恐惧心理作祟。

展开来说,与其说华人男性可能会威胁到白人女性的“性安全”,倒不如说华人男性可能会“威胁”到白人男性的“性霸权”。原因很简单,在男权制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中,“白人女性是白人男性的征服物,决不允许华人心存觊觎”。

就像美国学者吉纳玛契提所说的,“好莱坞关于黄祸的叙事类型,就是以丑恶的亚裔男性对纯种白人女性的强奸和强奸威胁为特征”。于是,头戴成吉思汗面具的傅满洲,手握成吉思汗的弯刀,慷慨激昂地对所有人说,“(我们)要碾碎我们的敌人,占有他们的妻子。”

《傅满洲的面具》剧照

3)“黄祸”形象的几个特质

总的来说,好莱坞电影中的“黄祸”形象,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天生的阴谋家:在早期的“傅满洲”电影中,他对于西方国家的仇恨是有原因的,“他的妻、子被入侵的八国联军杀死”。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傅满洲摧毁西方文明的决心和统治世界的野心“已经没有任何理由可言”。

极大的破坏力:傅满洲是真正意义上的高级知识分子,“获得过多个西方博士学位,精通多种语言”,还掌握着足以毁灭西方的秘密武器,比如成吉思汗的面具和弯刀。

电影《龙女》剧照

邪恶之王:以傅满洲为代表的“黄祸”形象,不仅毫无法律观念,手下还有众多忠心的爪牙。他们不仅甘心替主子卖命,并掌握着诸如操控毒蛇、蝎子、毒箭、迷香、迷幻药等“邪典”手段。

死亡结局:正所谓“邪不压正”,尽管这些“黄祸”形象奸诈狡猾、阴险毒辣,但在耍尽花招,阴谋即将得逞之时,最终会被“天降白人”砸场子,所有的诡计只能以失败告终。

《傅满洲的新娘》中的白人角色

4)结语

现如今,在中美关系日趋微妙的大背景下,“黄祸论”再一次死灰复燃,也绝非危言耸听。

不过,今天的中国,早已不再是积贫羸弱、任人宰割的弱者。不客气地说,即便这一思潮再度卷土重来,也不过无能键盘侠们的无病呻吟而已,根本不足为惧。当然,我们终究要明白提个硬道理——“无论在哪个领域,落后就要挨打”。

0 阅读:14

鸽子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