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营销:如何从逆向的角度设计一个商业模型

风斯若之 2025-01-01 15:24:43

有幸参加了一个关于“线上博览会”的讨论,参与讨论的人士都是在市场工作领域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资深人士,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凭借着在座之人加起来超过100年的市场相关工作经验,却说不出一个“成功的线上博览会”——这到底是因为我们的信息库需要更新,还是因为“线上博览会”真的是一个伪命题呢?

从立论的角度而言,讨论“线上博览会”肯定是为了打造出一个可以推进的商业模型,而在面对的市场还是“一片白茫茫的迷雾”的时候,与其从正向的角度去建设,不如先假设“线上博览会”是一个伪命题,然后再去把“伪命题”证伪,在这样的状态下,证伪“伪命题”的每一个论点、论据、论证就都会变成支撑“线上博览会”命题成立的基石。

在建立商业模型的时候,很多人会陷入一个“正向立论”的状态之中,这种思考方法不仅会让人类的大脑“主动放弃”对“不可行因素的联想、思考”,同时还会让人觉得“自己的想法越来越正确”。为什么那么多人创业成功的百分比却少之又少,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在于创业者只去思考了“项目的可行性”,而完全忽略了“项目的不可行性”。

实际上,否定一个商业模型要远比证实一个商业模型容易得多。如果我们把一个商业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比作出发去某个目的地的话,那么就可以清晰地发现,耗时最短的道路其实只有很少的几种选择,剩下的所有的其它选择,都是有可能导致项目不成功的“歧途”。一下子找到“捷径”不容易,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排除法”过滤掉那些“非捷径”,这样,至少剩下的道路会更接近“正确”。

比如,正在维修的道路“不选”;比如,红绿灯多的道路“不选”;比如,学校附近有接送高峰可能性的道路“不选”;比如,限制通行的道路“不选”……等等,把那些有可能造成阻碍的风险排除,虽然不能保证剩下的就一定是“坦途”,但是可以说我们已经规避掉了能够发现的风险。

从逆向的角度去设计商业模型,实际上就是一种“排除种种不可能,剩下最后的可能性”的方法。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进行商业模型搭建的时候,一定要明确:没有必然成功的路径,所有的商业模型的结果都只是“一系列可能性的集合”,需要选择的,在于我们是要可能性高的方式还是可能性低的方式。

在我所经历过的商业合作伙伴里面,并没有人喜欢先把自己的商业模型定义为伪命题,我想这也和近二十年来资本圈所带给市场圈的逻辑有关。资本圈总是要看“可行性报告”,而实际上他们提出的问题都是关于“项目的不可行性”的,这就是风控。如果项目方可以先一步把自己的逻辑调整为:“可行性报告”就是对“项目不可行报告”当中每一个尖锐问题的解答,那么是不是一切会不会随着流程的推进而越来越简单呢?

从结果出发倒推,是一种逆向思维;假定自己的商业模型命题是错的,然后再证明这个假定是错的,也是一种逆向思维,而且有可能效率更高!

0 阅读:0
风斯若之

风斯若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