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收集文玩核桃,通过自己喜欢+了解的产品来进行市场模型的搭建实在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对于我这样喜欢做理论研究的人而言,趣味性会增加许多。
文玩核桃是属于第一产业的农副产品,除了皮厚仁小之外,文玩核桃的生长过程与吃的核桃并没有什么差别——植物属性给文玩核桃的带来了三个不利于价格提升的弊端:第一,文玩核桃的生产过程并没有壁垒;第二,文玩核桃每年都会大量结果,从整体来看没有足够的稀缺性;第三,各家核商所售卖的文玩核桃大同小异,品种和品相都没有质的差别。
从经济价值来看,吃的核桃是“论斤卖的”,一般来说市场的零售价也就是不超过10元钱一斤,而文玩核桃的,则可以从10元钱一颗或者10元钱一对儿的价格开始向上拉升价格,这种溢价是其它农副产品很难做到的。即便是加上核农、核商们筛选、配对儿的成本,文玩核桃的单价获利空间也是非常可观的。
抛开那些文化属性不谈,作为商品的文玩核桃,其实同质化是非常严重,用现在最流行的词汇来形容,就是——“卷”!在某个品种刚刚出现的时候,或许还有一个“奇货可居”的“先发优势”,但是农副产品嘛——只要有人卖某一款产品赚钱,一两年之内,就全都是种这类产品的农户了。文玩核桃的嫁接技术并不难,因此如今已经基本看不到被某一家农户或商户“垄断”的品种了。
其实很多“非标产品”都和文玩核桃的差不多,在市场上都是处于“同质化竞争”的状态当中,在这个时候,品牌对于产品及商家的助力就在最大程度上凸显出来。很多核商在很努力地通过“产地”、“品种代际”、“售后服务”……等产品特性来打造自家的品牌,这种模式就是很好的商业运作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壁垒,同时也可以通过差异化的模式保证产品的客单价。
对于消费者而言,非标产品的特性就是“同一类产品在不同的商家售价不一样”,或许在一开始不懂行的消费者会对价格不敏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都是会对价格进行比较的。在价格差不多的前提下,对于文玩核桃的品质的保证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一些核商的做法是“以我为主”,能忽悠一个是一个,大不了过几天换一家店铺字号继续在网上销售;而有一些核商则开始注意自家买卖的形象,学会了把每一次的良性口碑都积累到自家的品牌上面。
说起来,那些在网络上销售文玩核桃的商家还是对品牌有着一定的逻辑认知的,去关注一下不难发现,他们的品牌与他们的企业名称往往不相同,企业名称可能很“正式”很“官方”,而品牌则显得“很接地气”,像我所见到过的“核核美美”、“情投异核”、“核桃妹妹”……等等,都很有代表性。
从文玩核桃延伸开去看,实际上很多同质化竞争严重的非标商品都可以在注重销售的同时将客户聚集于品牌与品牌文化上面,虽然这样可能会多耗费一些精力,但是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却是有很大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