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孙悟空神通广大、无所不能,闯龙宫、闹地府、打上天庭都不在话下。
可他唯独怕师傅唐僧的“紧箍咒”,师傅一念咒,孙悟空就痛不欲生,只能乖乖听话。
你可能也非常好奇,这“紧箍咒”的内容到底是啥,很长吗?为啥唐僧念起咒来嘴巴就没停过?
其实,咒语并不长,翻译成中文只有六个字,但却威力无比,恐怕你听了也会头疼!
01
你有没有感觉到,《西游记》中,其实有两个孙悟空——
一个孙悟空,想长生就去阎王那里改生死簿;需要兵器就去龙宫里拔了定海神针;上个班发现只是负责养马的小职员,立刻就甩手不干;你来兴师问罪,我便大闹天宫……
而另一个孙悟空呢,兢兢业业历经八十一难去取个经书也毫无怨言;当徒弟受了委屈也不回家逍遥;遇到妖精也不敢一棒子打死还得看看有没有后台……
这两个孙悟空可都是长一个模样,有着一样的本事,咋就反差这么大呢?
最开始的分水岭,就是从戴上紧箍开始的。
这个紧箍是观音专门送给唐僧,用来治孙悟空这个顽猴的。
其实,孙悟空不是紧箍的唯一“受害者”,《西游记》第八回说道:
如来又取出三个箍儿,递与菩萨道:“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紧箍儿给了孙悟空大家都知道,另外还有禁箍儿给了黑熊精,使其成为守山大神,金箍儿给了红孩儿,使其成为善财童子。
02
让我们梳理以下,《西游记》里,唐僧都是哪几次念了紧箍咒——
第一次就是在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孙悟空被骗着戴上紧箍,为了测试紧箍咒的效果,唐僧首次念咒,当孙悟空欲打唐僧时,唐僧又再次念咒。
“心猿归正,六贼无踪”,这一回的标题,正讲明了孙悟空为什么会受到紧箍咒的约束。
孙悟空打死了六个毛贼,并引发了唐僧对他杀生的不满,师徒闹了矛盾,观音菩萨看唐僧管不住这泼猴,才送上紧箍咒。
这六个毛贼的名字也很有意思,分别是:“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
原来他们代表的就是人的七情六欲,孙悟空打死这六个人就等于舍弃了六种欲望,接着戴上紧箍,意味着孙悟空开始了接受人文教化,驯服原始野性的旅程。
后来唐僧还念过很多次咒语,比如孙悟空三次击败白骨精的化身,唐僧连续三次念咒;乌鸡国时,面对真假唐僧难辨的情形,唐僧念咒以辨真伪;为了分辨真假孙悟空,唐僧念起咒来……
对孙悟空来说,紧箍咒带来两种痛苦,一种是紧箍勒头的物理束缚,一种是野性和自由意志受到约束的精神折磨。
每一次紧箍咒念起,都是一种惩罚和警示,让孙悟空从一个无法无天的顽猴,变成懂得自我约束的取经人。
03
那么紧箍咒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当时观音菩萨只神神秘秘地说这是《定心真言》,叮嘱唐僧牢记心头,别泄露给别人。其实,唐僧念诵的紧箍咒,根本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只有六个字音节(Om Mani Padme Hum),乃是藏传佛教的六字真言,又称六字大明咒或心经咒。
翻译成中文后就六个字:“唵嘛呢叭咪吽”。唵(Om):代表佛的身、口、意,是宇宙的原始音,象征着一切法的本性;嘛呢(Mani):意为“珍宝”或“如意宝珠”,象征着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能够满足众生的愿望;叭咪(Padme):意为“莲花”,象征着纯洁无瑕,出淤泥而不染,代表智慧和清净;吽(Hum):代表降伏一切魔障,象征着力量和威严,能够消除一切障碍和烦恼。“此一篇之咒,可与五行山顶六金字同功”,意思是这个咒语跟压住孙悟空的五行山上贴的符咒一样的作用,所以真是威力无穷,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听了都得服服帖帖。孙悟空的形象本身就是一个象征物,代表着人早期最自由、最本真的状态。而“紧箍咒”也是《西游记》中的重要意象,告诉我们:只有经历自我欲望的束缚和意志的磨砺,驯服“心猿意马”,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修行,就是不断战胜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只要战胜内心魔障,外在的戒律咒语将最终被内心的规范所取代。这也就是当小说结尾处,孙悟空取得真经成佛时,头上的紧箍没有被取下,却自动消失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