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几乎每个帝王都对自己的身后事非常重视。
因为古人普遍相信死后存在另一个世界,为了去到另一个世界仍能享受荣华富贵,但凡有条件的皇帝几乎都要把自己的陵墓修得又大又豪华,还得放上大量珍宝陪葬。不过太豪华也有问题,容易被人觊觎和“打扰”,怎么防盗成了帝陵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
所以帝陵通常会使用坚硬巨大的石头封住通道,等于将地宫反锁,一旦关闭就很难从外部打开。
而封闭地宫的工匠,对入口和内部构造了如指掌,也被认为是一种威胁。
统治者们不想让这些工匠活着离开,毕竟,只有让工匠们跟陵墓“融为一体”,他们才能不泄露陵墓的秘密。
难道只能被生埋在地宫中了?古代的能工巧匠也有妙招,给自己留了退路。
01
古代的帝陵修建都是大工程,可能从皇帝生前开始修到他去世都没完工。
比如,最著名的秦始皇陵就修建了39年,从秦始皇13岁即位时的秦王政元年(前247年)开始,一直持续到秦始皇去世后的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才基本完工。
这等于秦始皇一边忙着统一六国一边还在给自己修陵。
这个工程动用了三十万工匠、七十万民工,为了保证陵墓安全,在陵中还布置了机弩矢等机关,并用水银模拟江河大海。
02
而工匠们为了封闭帝陵,自己也不用被灭口,发明出了自己的办法——自来石和拐钉钥匙。自来石也被叫做顶门石,外表看起来只是一根普通石条,其实是一种设计巧妙的机关。
随后,再慢慢关闭石门,等石门完全关闭,自来石便卡入门后的凹槽,将门牢牢锁住。这是一种常见的机关,不仅确保了地宫的封闭性,还便于在需要时再次开启。而万一工匠们被关在地宫中,也可以等外人离去后,从内部把自来石移走,逃出去后再把它原封不动地放下。
03
当年,万历皇帝的明定陵地宫就是用这种方法被考古队打开的。定陵地宫的大门是由两扇重约四吨的汉白玉石门构成,高3.3米、宽约1.7米,大门被一条石条(自来石)从内部顶住,无法从外部推开。
这种方法虽然巧妙,不过,长眠地下的帝王们大概想不到,科技在发展,火药发明之后,再坚固的陵墓,都禁不起那轰然一声巨响。
当年孙殿英打算对慈禧的定东陵下手,挖了两天两夜都找不到地宫入口,急得团团转。
最后找到一个姜石匠,这个姜石匠也是福大命大,当年慈禧反复交代一定要将封闭地宫的匠人们全部杀掉。
谁知道姜石匠在禁军到来时,恰巧被山上滚落的石块砸中了脑袋,昏死过去被丢在一边,因此意外逃脱。
在孙殿英的威逼利诱下,姜石匠不得不说出了地宫入口。
孙殿英也懒得研究那些机关,直接炸开了慈禧的陵寝,接着搬空了其中的大量珠宝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