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后,冠心病误诊、漏诊率很高!三招“揪出”隐藏的心脏危机

鸟儿评健康 2025-03-07 16:39:21

众所周知,在更年期后,随着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不断下降,女性患上冠心病、心绞痛的概率会不断上升。

但在现实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却摆在大家面前,这就是:更年期后女性冠心病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很高!

比方说,有不少人的症状看上去非常像冠心病、心绞痛,但最终却发现并不是冠心病;而另一些人身上的表现明明不是胸痛、心慌,却实际上就是冠心病!更严重的,甚至还有把急性心肌梗死给“漏掉”的……

那么,为何在更年期后女性身上,特别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又该怎么做,才能够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呢?

女性冠心病 为何容易漏、误诊?

要说女性冠心病【最危险】的地方之一,就是其临床症状常常“不典型”。

一般来说,由心肌缺血所引起的比较典型的“心绞痛”,应该是位于心前区、胸骨后方,这种胸痛往往伴随着憋闷感、紧缩感、烧灼感或压榨感等等(而不是锐痛、刺痛等),可放射至颈部、颌面部、肩背部、双上肢或上腹部,持续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3~5 min内可缓解。

客观来说,这些典型表现在男性冠心病患者身上比较常见,但在相当比例的女性冠心病患者身上则观察不到。

在这些女性冠心病患者身上所表现出的,多半是一些其他“不典型”的症状,而这就使得大家很容易误以为这些症状是由其他问题比如更年期、慢性胃病、焦虑或疲劳等等所引起的……

对此,2023版《女性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就有专门提到:

女性冠心病患者的胸痛部位多变,伴随症状更多,如恶心、呕吐、气短、乏力、多汗、心悸以及颈肩、手臂、下颌或背部疼痛等等;与男性相比,女性冠心病患者更有可能将胸痛症状错误地归因于“非心脏原因”而延迟就诊;又或是,她们以胸痛以外的其他伴随症状作为原因到医院就诊,结果被忽视了心脏方面的问题。

2023版《女性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

除此以外,还有约10%的更年期后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异常”所引起的。

在这种类型的患者体内,冠状动脉大血管上可能并没有特别明显的狭窄(≥50%),但为心肌供血的冠状动脉微血管(微循环)却的确存在着异常。

这意味着,即便这部分患者选择通过冠脉CTA甚至冠脉造影来进行诊断,也依然可能因为没有观察到冠状动脉大血管的明显狭窄,从而“遗漏”了冠心病的诊断。

还有不得不说的一点就是,更年期后,随着体内激素水平的明显变化,女性身上本就容易出现很多各种各样的症状或异常。

但在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多次就诊以后,常常没有查出一个“所以然”来……很多时候,医生也习惯于将各种“解释不了”的症状,都给归咎于“更年期”。

因此,在这一特定阶段,不少女性也就不再去“深究”自己身上所出现的某些新的症状,而是习惯于“默认”这些都与更年期有关,并选择悄悄地忍受……

总之,就是因为有上述这些因素存在,才导致女性冠心病常常被漏诊或是被误诊。

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又有没有什么方法来帮助大家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呢?

从三个方面 “揪出”隐藏危机

第一 看看自己是否属于“高危人群”

冠心病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半是要在一些“危险因素”的刺激与催化下,才会逐渐形成的。

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包括:

糖尿病;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升高;高血压;吸烟,包括被动吸烟;心血管疾病家族病史,具体指:父亲、兄弟、祖父外公、叔叔舅舅等男性亲属在55岁以前得冠心病;又或是,母亲、姐妹等女性亲属在65岁以前得冠心病;超重/肥胖;久坐不动型生活方式等等。

原则上说,同时存在的这些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越多,患上冠心病的可能性就越大(冠心病“高危人群”)。

而冠心病“高危人群”哪怕出现了不是非常典型的胸痛或胸闷症状,出于谨慎,也应该积极到医院的心血管专科做进一步的排查。

第二 加强对这类症状特点的识别

一说起症状,大多数人都只习惯于描述某种症状所带来的“感受”,却常常忽视了对症状“诱因”的分析以及对于症状“持续时间”还有其“怎样消退”的观察。

而事实上,这几个要素在对于冠心病的评估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

从病理生理学角度来说,冠心病症状的发作往往是由于某些诱发因素刺激心脏搏动加快、心脏搏动力度增加,从而使得心脏自身对于血液供应的需求突然增大。

然而,由于冠心病的存在(大血管狭窄或微循环障碍),处于“激动状态”下的心脏无法获得充分的血流灌注,因此,会出现心肌缺血、缺氧所带来的相应症状。

不过,当心脏逐渐“平静下来”,其自身对于血液供应的需求明显回落以后,心肌缺血、缺氧的相关症状就会明显改善了。

因此,从这一特点来看,冠心病的相关症状多半可以找到比较明确的诱发因素,比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等。与此同时,经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某些救心丸)数分钟以后,症状也往往可以得到明显的缓解。

所以,对于更年期后女性而言,哪怕某些症状与典型的心绞痛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假如这些症状是由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诱发,在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以后可以很快缓解,那么,依然需要怀疑可能是由冠心病所引起的,也最好是到心血管专科进一步做排查。

第三 颈动脉是否存在“不稳定”斑块

客观来说,我们并不是一有任何症状就需要通过冠脉CTA或冠脉造影等手段去直接检查冠状动脉的血流。但是,却可以在健康体检当中先通过颈动脉超声这样更为常规的手段来“窥测”一下整个动脉血管系统内的情况。

如果说,颈动脉斑块内膜非常光滑,既没有动脉斑块的迹象,也没有内膜的增厚等异常,那往往代表在冠状动脉存在斑块的概率也不会特别高。

反之,假如颈动脉上已经“长出”了明显的斑块,尤其是以“低回声”、“无回声”或“混合回声”为主的“不稳定”动脉斑块,那么,这就提示:在冠状动脉内存在斑块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了。

对于有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更年期后女性来说,即便某些症状不符合典型心绞痛的特征,也无法完全排除冠心病的可能。一般情况下,也是应该到心血管专科找医生来做进一步评估的。

综上所述,在更年期后,女性患上冠心病的风险是会明显增加的。

但现实当中,由于症状不典型等原因,导致女性冠心病常常被误诊或漏诊,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更年期后女性的心血管风险!

为了能够尽量减少对于冠心病的错误判断,建议更年期后女性在出现了某些“拿不准”的症状以后,最好先从三个方面自我评估一下:

第一,自己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多不多;

第二,这些症状是否有明确的诱发因素,并且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以后可快速缓解;

第三,颈动脉或身体其他部位动脉血管是否已经存在“不稳定”斑块了。

如果说,自身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较多,症状也可由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诱发并在休息后可缓解,又或是颈动脉上还存在“不稳定”斑块的话,那么,千万不要大意!在与医生沟通和协商以后,可以考虑采用冠脉CTA甚至是冠脉造影来排除一下冠心病。

【参考文献】

1,女性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3年2月 第51卷 第2期

2,胸痛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9 年10月 第18卷 第10期

3,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8年9月 第46卷 第9期

---健康科普,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诊!---



0 阅读:2
鸟儿评健康

鸟儿评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