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七节:诚身之德(中)

袁连法爱文学 2024-08-19 01:47:30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我说,得天独厚,自然与万物一体,以母子来说,就如刚生下的婴儿。孔子所谓克己复礼孟子所诮求放心,就是要回到这个“得天独厚”。

蜂虿虺蛇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这话听上去似不解,只要看看自然界就明白了。第五十章说:“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那是反说,此处为正说。作为人之人,是无为;作为天之人,却是无不为。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先记住这句:“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常、明的概念虽然在文中不一致,但它应该都是在道的基础上而言的。和者,澹、冲、柔⋯,抱阴负阳,无非生生之德;常者,恒、久、远…,不殃不殆,无非惜生护生之德。知和而常,知常而明,故益生(祥,回想兵者天下之凶事)。所谓心使气,以天道制人为之谓,能惜生护生才是真正的强,五十二章说守柔为强,能以行动护持弱者乎?又说见小而明,知微乎知弱乎,亦无非知和之意?回参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此处赤子回应第四十九章“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圣人取其和也。万物之始,本弱,但自身之生命力却是和谐的,当然能护佑之则更好(见第五十一章)。所描述的那些神奇功能,一是赤子从天(气)而生,具天赋之德(含德之厚),因无利害之心,自然而生,自由而长;二是人天共护,不让毒虫猛兽擭鸟伤,免于死地之外(见第五十五章),比喻而已。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壮,装,伤,强力勉之,如揠苗助长,速生速长必速老,违于天道私于人欲,应该早早罢手,此即知和为常、知常而明,可以利天下聚天下于熙熙中也。

第五十一章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含德之厚如赤子,初生无形,就如一团精气,与万物为一体,天地之和的产物(与道只是迈出了一小步)。其它那些有物形就当是一种反衬,未必是实。我们把这章视为人越来越远离天远离道的一个过程。道之始,震,一阳二阴之和,常;常不失则巽齐则离明;益生,役于坤,衣养而祥(但或妖);悦于兑,心使气,刚之象,強而将决;战于乾,物壮而老;牢于坎,道又一轮回,最后终于艮。扩充而言,就是说卦传第五章:“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0 阅读:20
袁连法爱文学

袁连法爱文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