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天人同道(4)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我说,人要天法法地法人,如何法?溪应是蹊,路径也。人是由婴儿长成的,婴儿是不识雌雄的,长大成人就知道了。“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儒家言赤子之心也如此,不就是“常德不离”?离了赤子之心,便是伪,智巧尔诈出之矣。回应“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式是什么?范式还是车轼?我们看见世界依靠于白,但是黑呢?所以式作轼看好,恰恰处在车盖之下而远望无极(当然以不忒论说范式也极好)。忒,差。从黑白与太极,很容易想到太极鱼,“负阴而抱阳”。回应“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谷,谷神?禄乎?从人道言,宠必骄败,辱乃知足,是守辱反而谷禄长保。足,未破坏,如初始,初始即朴即素。“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就是“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做人做到上面三个方面,也几于道,虽然还是物还是器,但足以成为人间的表率和官长,能以大道约束自己的人于天下本来有益无害,毕竟“善人者,不善人之师”。大制,以法度为大;割,害。回应“爱民治国,能无知乎?”
道家讲齐一,而雌雄黑白荣辱皆是对待而言(散为之器),故老子又随说随扫,强调复归于朴,岂非食贵母?人的第一个层次,五色五声五味声名利禄为指引,刺激追求执着(相);第二个层次可以说是聪明的,为长久而可舍居弱,温良恭俭让(儒家乎?)第三个层次,则是以万物百姓为刍狗,并无高下贵贱是非得失等分别,这才是道家的态度。第一个态度指向争天下,第二个态度指向治天下,第三个态度指向取(齐)天下。

以卦论,从艮卦出发,知其雄(初阳,乾知资始),守其雌(二阴,坤终资成),为天下溪(蹊,径,艮,震之反;但此处还是取震为大涂之义)。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下阴变阳,止泄,成离,比婴儿更前)。知其白(艮之二阴变,为巽,白),守其黑(坎,黑,从理不从象。坎与离对),为天下式(轼,舆,车,可以行远)。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坤)。知其荣(荣观,震),守其辱(巽,下),为天下谷(取形为艮,取义为震)。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震)。朴散则为器(坤,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初阳)。故大制不割(似割非割,无初阳无二阴皆不成卦,不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