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期,日寇为什么不打延安?因为他被115师一场伏击战打怕了

一林话历史 2024-03-31 01:57:32

接上文:。

上文和上上文,我们介绍了八路军129师在晋东南地区打的几场伏击战,基本讲清了八路军在敌后战场打伏击战的要领。

本篇,我们再介绍下115师在这段时间打得一场伏击战——午城—井沟伏击战。

这场伏击战规模不大,名气也不如平型关大捷响亮,但他的意义却很深远:在关键的时间和重要的地点有效阻止了日军西渡黄河,侵犯陕北延安的图谋,保证了党中央的绝对安全。

我们在前面介绍完平型关大捷后,就把抗日时间线转到国民党正面战场上来了,对八路军各部在敌后战场的转战介绍不多,所以我们先介绍下平型关大捷后,115师干什么去了?

一、平型关大捷后,115师的人事变动

平型关大捷后,115师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分家;二是林彪受伤。

平型关大捷后,115师奉命撤到五台山地区休整。但紧跟着日军就南下了,并在忻口地区和我军拉开架势大干了一场,这就是忻口会战,我们在前文介绍过。

当忻口战役打到最关键的时候,日军20师团却从娘子关抄了我军的后路,向忻口守军的侧翼——太原方向进攻而来。如下图

为了策应忻口战场的作战,115师就做了一个分兵部署:

由林彪率115师师部和343旅南下正太铁路, 支援娘子关方向国民党杂牌军的防御作战;

由聂荣臻率部分人马( 大约为全师四分之一) 留在五台山,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徐海东的344旅划归八路军总部直接指挥。如下图

就这样,林彪率领着115师主力先行南下,去增援娘子关的作战了。

在去往娘子关的途中,他们在平定县的广阳村与日军20师团的一个辎重队相遇。

林彪抓住时机,又打了一个广阳伏击战。这次战斗比平型关的缴获要大,但宣传力度不够,所以知道的人不多。

这次战斗除了缴获到300余支长短枪外,还缴获了700多匹大洋马。

是的,700多匹大洋马。李云龙缴获200匹战马就想组建一个骑兵营,而这700匹战马足够组建一个骑兵团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那场景得有多么的气势如虹。

面对前所未有的赫赫战果,一向不苟言笑的101也非常高兴。

他选了一匹高大的洋马给延安的毛主席送去,自己则选了匹大白马骑了上去,那场景拉风的很。但让101没想到的是,这匹马接下来却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尽管八路军打了几次胜仗,可整个山西战场的战局却愈发不利。忻口会战最终还是失败了,鬼子最终还是占领了太原。

二、日军占领太原后的整体态势

时间来到1938年,此时的日军忙于在华中战场打徐州会战,相应的在华北山西战场就消停了不少。这让我们的闫长官顿时来了精神,就制订了个“反攻太原,收复失地”的作战计划。

我们前文介绍过这一计划。虽然这一反攻计划有点操之过急,但党中央和毛主席从维护国共合作抗战的大局出发,还是很赞同阎锡山这一决定的。

毛主席要求,八路军各部要积极支持阎锡山的反攻计划,在敌后大范围的开展破袭战。上文介绍过的神头岭伏击战、响堂铺伏击战、长乐村伏击战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打得。

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我们的闫长官却再次放了我们鸽子。八路军这边已经和鬼子打得热火朝天了,可晋绥军和国民党其他部队那边却没有任何动静,只见计划不见行动。

不见行动也就算了,但你那喊得震天响的反攻口号,却进一步刺激了鬼子的侵略神经。鬼子跟着也制定了一个全面入侵山西的作战计划,准备把各路国军都赶到黄河喂鱼去。如下图

1、日军14师团由安阳进攻新乡、济源,准备从南面迂回晋南,切断中央军向河南的退路;

2、日军108师团从邯郸进攻长治、临汾,准备从东向西,把杂牌军撵到黄河里边去;

3、日军20师团从太谷沿同浦铁路进攻晋南,准备攻克马斗关黄河渡口,威胁陕北;

4、日军109师团从太原沿汾离公路进攻晋西,目标直指黄河渡口军渡,威胁陕北。

面对日军的进攻,不管是阎锡山的晋绥军,还是卫立煌的中央军,他们都丧失了之前忻口会战时的勇气,纷纷作鸟兽散,一路溃退。

各路国军的望风而逃,不仅让山西大片国土沦丧敌手,也让鬼子兵锋威胁到陕北的安全。

根据这一形势,毛主席指示八路军:以国民党军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八路军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今后要以放手发动群众,创建敌后根据地为主。

当毛主席做这一部署时,在军事方面有一个很关键的要点:就是要抢在日军之前拿下吕梁山脉。因为这事关陕北延安的安全问题。

吕梁山,在黄河与汾河间,从东北向西南延伸400公里,既是晋西北高原的骨干,又是陕甘宁的天然屏障,和延安之间就隔一条黄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如下图

因此,按照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部署,广阳伏击战后,林彪率领的115师343旅就没有返回晋察冀,而是进入了吕梁山区,准备开辟晋西南抗日根据地。

他们准备一面保卫黄河防线,屏障陕甘宁边区;一面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此时的115师大概跑到了下图这个位置:

三、一场误会,让101告别抗日战场

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115师此时能活动的最大范围就是上图所示的洪洞县了,不能再往西了。因为西面的隰县和大宁不是阎锡山划给八路军的活动区。

本来,在忻口会战之前,因为晋绥军占领着山西全部的大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线,所以对八路军抢占山西四个角的敌后农村,阎锡山是不反对的,但也谈不上有多支持。

阎老西是著名的铁公鸡,他既想让八路军替他打鬼子,又不想让八路军“盘踞”他的地盘。经过周总理的不断交涉,他总算抠抠索索的划出21个县来给八路军作根据地。

而这21个县中间,偏偏没有隰县和大宁。

出于维护抗日统一战线的需要,我们也没计较太多,就答应了阎锡山的要求。

但是,如今的日本鬼子步步紧逼,大有西渡黄河,进逼陕北的态势。

很明显,我们是不可能指望晋绥军能担负起保卫延安的重任的。

所以,林彪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要保障延安党中央的安全,自己就必须率部进驻大宁和隰县地区,抢占黄河渡口;而阎锡山又不让八路军去晋绥军的活动区域。

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能既不得罪阎锡山,还能合理合法的继续西进呢?

有,且只有一个,就是等大宁、隰县遭到鬼子进攻后,八路军可以进入该地区打鬼子。

这不,机会来了。

八路军可以服从第二战区的命令,不敢越雷池一步。但鬼子可不和你讲什么规矩,这个20师团由太谷出发后,就一路势如破竹,沿途的平遥、介休等县城纷纷沦陷。

而我们的各路友军依旧是常规操作,只要鬼子来了,就一个应对办法——三十六计走为上,纷纷向晋南晋西南的黄河岸边退去,吕梁山的大部地区也成了沦陷区。

鬼子拿下临汾后,就兵分两路:一路沿同蒲铁路继续南下,去寻找卫立煌的中央军决战;另一路则西犯蒲县、隰县,追击向西撤退的晋绥军,直逼大宁。如下图

此时此刻,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大宁县就太重要了,这个地方距离黄河仅20公里,距离延安也才100公里。日军要是占领了大宁县,延安可就危险了。

此时,毛主席也致电八路军总部和各师负责人:

日军企图南攻陕西潼关,北攻陕北,陕北黄河防务危急!

120师需按照已定部署,巩固北段河防,保障后路。

115师344旅立即北移,协同343旅消灭当地之敌,保障晋东南、晋西南整个友军的退路。

129师位于同蒲路以东,阻敌向潼关进攻。如下图

在电报里,毛主席分别给120师、115师、129师布置了各自作战任务。他们不但要阻止日军进一步西犯,保卫陕甘宁,而且还得给各路友军擦屁股,掩护他们撤退。

接到这个命令后,林彪也很着急,立马带着部队往隰县赶。结果,这里就出事了。

前面介绍了,阎锡山小心眼,只给了八路军不大的活动范围。这个隰县就不在八路军活动范围内。115师只有在这里沦陷后才可以开展敌后游击战。

所以当时就出现了一幅奇特的景象:前面是晋绥军在不要命的跑,中间是鬼子死命的追,最后才是八路军小心翼翼的跟着。

这一天,林彪率领的直属队就来到了隰县北面的千家庄村。他嘱咐侦察连先与驻防此地的晋绥军警戒部队知会一下,八路要来这里打鬼子了,请友军不要发生误会。如下图

谁知晋绥军警戒部队通知了一个班哨兵后,这个班哨兵一时大意就给忘了,没有及时通知连哨兵,这就埋下了“祸根”。

这一路上,林彪的队伍一直是跟在鬼子后面的。晋绥军的哨兵先是看见一大队的鬼子兵稀里哗啦的通过,就吓得要死,没敢放枪。

过了一会,后面又来了一支身穿日军黄呢大衣,骑着大洋马的小队伍。

碰巧当时还是大雾天气,这位“神枪手”误以为是前面鬼子部队的指挥官来了,就壮着胆子,瞄准前面骑马的“鬼子军官”来了一枪。

就这孤零零的一枪,正中林彪胸部,林彪当即栽下马来。

从此,本来很健康的101不再健康,我们的抗日战场上也少了一员百战名将。

之后,101在黄河边上治疗了两三天,就被送到了延安治疗。延安的医疗条件也不好,就又送到了苏联。

四、敌我双方聚焦午城

林彪虽然受伤了,遗憾的退出了抗日战场,但鬼子的进攻可一刻也没有停止。前面介绍过,日军在占领临汾后,是分两路向晋西挺进的。

就在林彪追击隰县的鬼子而被友军误受伤时候,另一路鬼子,十一师团一部也从蒲县向大宁进发了,这一路鬼子有五千之众,一路进展也很顺利。如下图

这伙鬼子的目的是抢占大宁西边的黄河渡口马斗关,进而试探着西渡黄河进犯延安。

我们从上图也可以看到,连接隰县、大宁、蒲县这三个县的顶点正好构成一个三角形,而这个午城镇就处于三角形的重心位置。

也就是说,不管是隰县的鬼子,还是蒲县的鬼子,他们要想继续西进,就必须经过午城镇。这里还是陕北延安联系山西各个抗日根据地的纽带,所以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林彪受伤后,八路军总部就任命343旅的旅长陈光为115师代师长,由他和政委罗荣桓负责指挥接下来的作战。此时身在延安的毛主席也发来指示电:

“你部主力应转入隰县、午城、大宁地区,寻机作战,相机消灭该敌。”

接到指令后,陈光、罗荣桓率343旅到达午城镇附近,准备阻击日军西进。他们先派出警备连在午城以东与日军的先头部队交上了火,准备试试这伙鬼子的成色。

激战2个小时后,鬼子死伤100多人。但紧跟着后续鬼子陆续到达,警备连只好且战且退,尽量拖延时间,为主力部队的布置争取时间。

到了下午2时,这5000多鬼子占领了午城镇,他们留下了大概200多人的兵力负责把守,其余人则向西攻占了大宁县城。

奇怪的是,这4000多鬼子占领大宁县城后,便不再行动了,既不追击115师警备连,也不去抢占黄河渡口马斗关,一副在大宁县安家过日子的姿态。

陈光和罗荣桓判断:可能是鬼子孤军深入,军需物资没跟上,他们在固守待援,等待补给。

好了,战前就是这么个态势:大宁、午城、隰县、蒲县这四个比较重要的点已经被鬼子占领了,各地具体的驻军人数如下:

五、我军的几种战术选择

可以看到,115师经过分家后,此时的343旅全旅人数不足5000人。

反观日军,大宁和午城的鬼子加起来有5000人,而且是日军的精锐师团。大宁北边的隰县和东南面的蒲县都有鬼子驻军,可以随时增援,这几个地方离得也不远。

所以,要想吃掉这股鬼子,是不那么容易的,甚至说是几乎不可能的。

这仗能打不能打?能打赢吗?但形势的发展却不容他们考虑再三,此时的日军离黄河渡口只有一步之遥,如果再不打击他的嚣张气焰,将会直接威胁到陕北延安的安全。

所以,下一步应该考虑的不是该不该打的问题,而是怎么打的问题。

如果把大家代入到陈光和罗荣桓位置,这场仗该怎么打呢?

一般来说,遇到这幅阵仗,从军事上讲有三种战术可供我们选择:

第一种,常规的阵地阻击战,就是在大宁西面通往黄河渡口的公路两侧设置阻击阵地,依托有利地形层层阻击鬼子的进攻。如下图

第二种:半渡击之,343旅全部退至黄河西岸的马斗关渡口一带,沿河构筑起坚固防线,等鬼子靠近时,我军可以趁他渡河的时候半渡击之,应该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种:忽略正面的4000鬼子,我军集中全部主力向敌后穿插,通过伏击战来打击敌人的后勤运输线,以此逼退这4000鬼子。

这三种战术该选择哪一种呢?

只能说,如果此时115师有日军三倍以上兵力的话,也就是至少有15000人的话,应该将三种战术结合起来使用,那样的话,全歼这4000鬼子应该问题不大。如下图

但此时的343旅人数和鬼子相当。抗战初期鬼子战斗力是很牛逼的,我们如果也和鬼子搞一对一的对攻的话,是拼不过鬼子的。

最后,陈光和罗荣桓觉得,还是要用八路军最擅长的伏击战来对付鬼子。因为午城一带的地形和平型关颇为相似,非常适合打伏击。

他们决定抓住战机,以午城为中心,分三段伏击敌人,再来一次平型关大捷。

既然要打伏击战,那就必须选择一个日军力量比较薄弱的据点去打击,这样才能调动别的地方的日军前来救援。115师选择了处于三县中心位置的午城镇,具体部署如下:

1、对于隰县方面可能出动的援军,我们交给了附近的友军晋绥军19军来负责牵制,就是哪个打伤林彪的部队。

对于我军的请求,擅长跑路的晋绥军表示,他们绝不会与日军硬碰硬,主动去进攻隰县的鬼子,但是配合八路军去骚扰一下隰县的日军,还是能做到的。

2、由686团主力和决死纵队汾西游击支队在张庄、井沟埋伏,阻击从蒲县方向过来的敌军;

3、由686团派出一部三面合围午城,充当那支围点的部队,寻机歼灭那200鬼子;

4、由685团负责在大宁和午城之间的罗曲村摆开,阻止大宁的鬼子回援午城。如下图

接下来,我们看看这场仗是怎么打得。

六、围点战——夜袭午城

第一步,首先要解决午城的日军,是这场仗的关键。

午城重要的战略枢纽地位,决定了只有袭击这里,才能充分调动起敌人来,便于我军在运动中寻机歼敌,同时还可以切断大宁4000鬼子的后路,使他们陷于孤军无援的境地。

但是,别看午城日军只有200多人,可他们武器精良,工事坚固。八路军缺乏攻坚武器,如果他们据城死守的话,八路军是很难啃下这块骨头的,即便拿下了,也要付出很大代价。

不过,人民军队从建军那天起,就具有国内外其他军队不具有的一大优势——擅长夜战。

是的,八一南昌起义就是夜间打响的。从此时起,这项战斗技能就被很好的传承了下来。当然了,这也不是什么独门绝学,而是在长期敌强我弱的战争环境下逼出来的绝招。

如今,面对午城这么个鬼子固守的小镇,八路军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夜战,并作出部署:

1、686团一部在午城东南的南家塌一带设伏;

2、685团一部则由乌落村出发,在预定时间进入午城东北的河西村隐蔽下来;

3、685团另一部则在午城西南的胡城村隐蔽潜伏;

就这样,我军神不知鬼不觉的,就对盘踞午城的日军形成了合围之势。如下图

到了半夜12点多,正当鬼子一个个睡意阑珊的时候,我军的强攻开始了。

强攻也很简单,就是三股伏击部队同时从3个方向,一齐向午城内的日军据点发起猛攻,而各据点的鬼子也被八路军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得晕头转向。

是的,即便是战斗力牛逼的日军,也有打盹的时候,我们就是瞅他打盹的时候下手。

紧接着,八路军各部就进入了午城。而午城的鬼子担惊受怕,他们一时闹不清来了多少八路,就向周边大宁、蒲县、隰县的鬼子发出求救电报。

最终,我军没费多大劲就攻下午城,并歼敌100多人,缴获72辆汽车、3000袋大米。

七、打援战——张庄井沟设伏

这时,日军方面着急了。午城被围后,各路增援的日军纷纷出发。

我们的友军晋绥军也没有食言,隰县的守敌由于被友军袭扰,无法分兵增援。

而蒲县的日军援兵速度最快,第二天一早,他们集结起步骑兵800多人,外加一个炮兵中队,总共1000余人的部队,从井沟方向向午城进犯而来。

他们沿途不停的往山上胡乱开枪进行火力侦察,行进的也是小心翼翼的,生怕中了埋伏。而埋伏在井沟两侧山上的686团和游击支队则严阵以待,即使被侦察火力打中,也绝不出声。

很快,日军全部进入伏击圈。随着一声令下,我军火力全开,鬼子仓促应战,顿时人仰马翻。如下图

不过,这群鬼子也不白给,他们很快反应过来,并通过枪声就判断出南山上的游击支队使用的是打猎用的鸟铳子,火力比较薄弱。

于是,鬼子急忙组织部队开始抢占南山制高点,游击支队防守的南山坡阵地很快被日军攻占,这伙鬼子准备在这里固守待援。

而大宁方向也派出1000多名日军,猛攻685团的阵地,企图与井沟援兵合兵一处。但在685团的拼死阻击下,大宁的援兵不得不退了回去。如下图

但是张庄,井沟这面的战斗却异常激烈,一时处于胶着状态。

旅长李天佑心急如焚,他命令686团主力迅速分割包围,并歼灭井沟和张庄的日军,并派一个连队去支援游击支队,帮他们夺回南山高地。

由于井沟和张庄一带窑洞遍布,这伙狡猾的鬼子就藏进了窑洞,准备依托窑洞固守。同时,日军也派出6架飞机过来轮番轰炸我军阵地。陈光也调来了685团主力回援井沟方向。

挨到傍晚时分,困守窑洞的鬼子急眼了,他们知道,到了夜里,鬼子空军是无法支援他们的。于是,这伙鬼子发疯似地冲出窑洞,拼命向外突围,而鬼子飞机也不断轰炸我军阵地。

在抗战时期,由于我们没有打飞机的高射武器,在面对敌人飞机轰炸时,我们只有一个办法:和敌人绞到一起打肉搏战,让敌人的飞机投鼠忌器,不敢轻易扔炸弹。

这也是先辈们的无奈,虽然知道鬼子的拼刺技术独步天下,但为了避免白白挨炸,战士们只好冲出战壕,和鬼子展开近身肉搏战。就连炊事班的伙头兵也人人拿一把菜刀冲入敌阵。

好在我们有人多的优势,战士们按照白刃战的要点,几个人围住一个鬼子搏斗。

具体做法是:当鬼子刺中一个战士时,受伤的战士死死握住鬼子的刺刀,让刺刀拔不出来,其他人再拿家伙照鬼子脑袋一顿输出,鬼子眼珠子都蹦出来了。那场景,想想都瘆得慌。

我军人数占优,白刃战中形成三个打一个的局面,鬼子丝毫占不到便宜。他们集中兵力,向游击支队防守的阵地攻击突围,试图撕开一个缺口。

游击支队由于是刚刚组建的队伍,新兵较多,战斗力差点。但他们面对鬼子的进攻毫不畏惧,他们也手握大刀和长矛主动向突围的鬼子进行反冲锋。

游击队虽然单兵素质不强,但他们人多,可以7-8个人围着1个鬼子打。战场上顿时长矛乱捅,大刀乱砍,鬼子毫无招架之力,纷纷脑袋搬家,滚落荒野深沟。

就这样,战斗一直持续到19日凌晨,除了100多名鬼子侥幸逃脱外,其余日军全部被杀。

午城战斗从3月14日开始,至3月19日结束,歼灭日军1200余人,加上伤残共计2000余人。115师战死5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

此战之后,日军就打消了西渡黄河进犯陕甘宁边区的狂妄想法。

结语

好了,本篇和前面几篇,介绍的都是八路军伏击战的经典战例,把游击战术大致将明白了。

但是,不过不是有那么句话吗:“战略上的失误是任何战术都无法弥补的”。反过来,只有你在战略上指对了方向,才能指导八路军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战术上的胜利。

所以,下一篇我们就不介绍具体的游击战例了,而是从战略高度,分析一下毛主席是如何领导敌后抗日军民抓住机遇,在抗战初期不长的时间里发展壮大的。

0 阅读:5

一林话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