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殉国!350万川军仅剩13.7万,军阀刘湘遗言:不除日不还乡

輚武聊过去 2024-04-09 00:14:29

350万川军仅剩13.7万,军阀刘湘遗言:抗日不成,川军誓不回乡

抗日战场上有这么一支杂牌军队,他们由350万人组成,人人布衣草鞋,手拿大刀,连像样的武器都没有几把,却成为了抗日时期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没错,他们就是著名的“无川不成军”的川军。经统计,14年抗日战争,这一支军队中的共计64万士兵为国捐躯,是各军队伤亡人数最多的。

“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兵与国共存亡

1937年9月5日,川军奔赴战场前夕,为了送别川军举行了一场送别大会。在川军中有这样一位士兵,当他的父亲得知他参军后,亲自手写了一面硕大的旗帜赠与军队,在这面旗帜上,最显眼的就是一个“死”字,而这面旗帜便是有名的“伤时拭血,死后裹身”的死字旗,这面旗帜让当时的老百姓为之震撼,也让士兵坚定信念,为了保卫国家就算是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而这面标志性的旗帜也代表了之后川军数次战斗中英勇无畏的勇气,与震撼的壮烈事迹。

“四川王”率先请求参战,一改往日形象

1937年,军阀混战时期的川蜀地区,民族矛盾在卢沟桥事变后急速激化,原本热衷于打内战的各军阀纷纷请求停止内战转而对抗日本侵略。其中的一位军阀就是刘湘。在抗日战争前,他是人见人厌的军阀恶霸,乱战时许多国人死在他手下,被称之为“四川王”,抗战后,人们一改往日的称呼,都说他是乱世枭雄。刘湘向国民政府保证能够整齐三十万兵力、五百万壮丁外加两千万石粮食,希望能上前线战场。7月中旬,他在电报中动员全国人民,号召让全中国人民都团结一致,反抗日寇的侵略,并呼吁四川的各个军队消灭全体日寇用他们的血来洗刷中国全体人民的冤屈与耻辱,看到刘湘的征兵令之后,川蜀地区无数人满腔热血地前来应征,渴望保卫国家。

然而,军队即将筹备完整,国民政府的资金却迟迟没有到位。看到这种情况,刘湘心急如焚,马上向上级询问原因。然而,让他无奈的是,等候来的只有简短的四个大字——本省自筹。

战争在即,本以为一切准备就绪,士兵们斗志满满,却遇上了这样的麻烦,但正如古话所说“再而衰,三而竭”,不能让这点问题浇灭了士兵们的热血。随即,他自己拨款十万大洋,其余将领们也都跟随着刘湘纷纷出资,在最后关头终于凑够了五十万大洋。也正是这时候,军阀们的形象改变了,他们在人们眼中不再是只会剥削的腐败军队。面对全民族战争,四川人民在当时也自掏腰包资助军队,上至财阀下至乞丐,都毫不吝啬地贡献自己的钱财。在国家危难,民族存亡之际,曾水火不相容的军阀将领和老百姓重新站在统一战线,齐心协力,组成了两支集团军,其中23集团军由刘湘率领,22集团军由邓锡侯率领。

在抗战时,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病,但仍然坚持参与指挥战争,想借此弥补对往日内战时的恶行,洗刷罪恶。后来生命垂危被送往医院,无奈只得离开前线,昏迷多时后说的第一句话仍然是在询问前线战况,最终在医院去世前还在勉励川军抗战到底,日军一日不亡川军一日不返乡。川军也没有辜负刘湘的嘱托,四处支援全国各地战场。

以后来者的目光来看,难免不解为何人物转变能够如此之快。但仔细浏览他曾经的历史便可发现,他参与抗战的原因除去日本人的可恨,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也还有个人的原因。

多年内战残害人民,他深知罪恶深重,此时正是正名的机会,一改往日的坏名声,得到人们的赞同,这正是他自己期待已久的赎清罪孽、保家卫国的战场。无论参战的原因,在民族危难之际他挺身而出,他就是民族的英雄。正是他率先号召全体人民抗战,才有了四川人民对抗战的坚定信念,才有了川军这支队伍的组成。从刘湘身上,我们能看到乱世中人们的多面性,看到了当时社会上各种人的缩影,有曾经为了一己私利的邪恶,也有面临共同危难挺身而出的正义。他曾残忍、罪恶,却愿与全民族共生共灭,无论他曾经如何,以后来者的身份来看,他是确确实实的乱世枭雄。

热血为刀,愤恨为枪,初战日军精锐

最初,三十万人作为第一批军队出川,前往前线战场的军队总共分成了三路,而他们不知道的是,等待着他们的第一次战争就是一场十分艰难的一战,也是抗日时期著名的淞沪会战。这次战争以惨烈和大规模闻名,在1937年的9月1日,第20军离开贵州前往前线,他们装备十分简陋,别说精良的武器,就连衣服都是残破不堪,大部分人穿着草鞋背着杀猪刀就上了战场,每日行走数十公里,途经一座座大山再由火车运往湖南。但装备差路途远并没有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浇灭他们的斗志,他们满怀保卫祖国的热血,历经42天的艰难行程站上了淞沪会战的战场,未作休整便立刻开始了和日军的硬战。

此次战争,川军面对的是二十万日军,他们有着精良的武器装备和强劲的坦克飞机,而川军没有任何重型武器,别说普通的手枪,粮食和医疗资源都捉襟见肘。正是在敌我差距如此悬殊的战场上,他们丝毫没有犹豫和害怕,软战不行就硬战,拼不过火力就拼拳头。在川军投入战斗之时,日军已经侵占了我国大部分区域,陈家行是最先失守的地区,战斗进入了十分危急的阶段。杨森亲自督战,命令副军长夏炯拼尽全力夺回陈家行地区,在夏炯的指挥下,军队多次险些夺回陈家行,日军对夏炯军队的所到之处狂轰滥炸,整片阵地寸草不生,二十军将士们奋战十多个日日夜夜,连守住己方阵地都十分艰难,数十万的川军所剩无几,还剩下的士兵都在苟延残喘,但幸运的是最终在拼尽全力之后还是守住了陈家行。

饶国华御侮报国,终以马革裹尸

淞沪会战的战壕里,日军的进攻与轰炸一刻不停歇,川军伤亡惨烈,战壕内满是士兵们的尸体。即便如此,剩下的士兵仍然没有撤退的意思,依然死死地把控着己方阵地,就在最终紧要关头,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军队接手了阵地。这一战,川军上至团长连长下至普通士兵共牺牲了一万人有余,而145师长饶国华率军前往淞沪战场,连夜奔走远赴数千里之外,此时中央军已撤退,前线岌岌可危,只有饶国华手下的军队是唯一支援上海的军队。在这一次的战役中,他们远远算不上精良的队伍,但要比起英勇无畏,鲜有队伍能比过他们。

“此次为国抗战,使我心中苦闷豁然冰释,御侮报国的愿望就要实现了。”

1937年,他与其他军阀纷纷上书,一致请求参战。“此行,为国抗战,不成功即成仁。学生如幸得马革裹尸还,学生之家属,尚望恩师照拂也。”参战前他对自己的老师如是说。他以爱国情怀鼓励全体士兵同仇敌忾,以大无畏精神点燃士兵斗志,全体官兵坚决表示:“誓与广德共存亡,不许倭敌逞凶狂!”在他的号召下,全体士兵深深懂得“守一城、捍天下”的道理,决心与进犯日寇血战到底,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祖国的领土。

11月27日,日军派遣5000人的精锐队伍,在地面炮火与飞机轰炸的掩护之下,开启了对饶国华所在营地的猛烈袭击。

此时的他们意识到再也不会有补给与支援了,最终在三天的顽强抵抗之后,饶国华悲壮地饮弹殉国。一位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年人叙述起当年的往事仍然是满眼泪光,据他描述当时的他们已经无力构建防御工事了,这些士兵手中仅有几枚手榴弹,以及一把不到三十发子弹的土枪。

子弹打完了就近身搏斗,没有大刀就只好用枪托攻击,装备都成问题了,更何况医疗保障。士兵受伤了就自行爬回后方营地,有些受伤过重的,只能躺在战壕里在漫天炮火声中自生自灭。战友的尸体一个个倒下,他们没时间去清理战壕,只能扛着机枪放置在战友的尸体上继续攻击。这一战后,蒋介石对川军大为褒奖,给了他们大量补给与精良装备的承诺。然而哪怕是到最后,蒋介石口中的补给与装备还是不见踪影,就连一件衣服都没有发给他们,其余装备更不用提。

川军集体殉国,宁死不屈服

在川军作战的诸多战场中有一个叫滕县的县城,在这里川军的战争可谓是壮烈悲惨。战争当时川军3000人为一个师,却要与日军上万人的精锐部队血战,然而他们出人意料的是仅用短短三天就对日军造成了2000多人的伤亡,在阵地失守后,全体川军的集体壮烈殉国,无一人生还。川军因这一战一战成名,也正是这一场血战成为了台儿庄战役大捷的关键原因。“若无滕县之苦守,也有台儿庄之大捷”,李宗仁在后来这样说。

滕县保卫战之前,川军被其他军队“称为一手步枪,一手烟枪的双枪兵”,所有人一致认为他们是中国最糟糕、最无纪律的军队。虽然川军已参加了很多次的抗战,但是人们依旧认为川军无纪律无组织,士兵战斗力弱。但就是在1938年,这一次的滕县战役中,川军终于一洗前耻。

这一年年初,日军为了加快占领全中国的步伐,从南北方向夹击歼灭我国军队,当即决定回到台儿庄,但日军他们不知道的是,滕县正是他们侵略中国的一道坎。

滕县与台儿庄距离仅仅只有一百公里,若滕县失守,国民党军队将会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此时的日军已集结了总共四万士兵准备进攻此地,其中的一支主力军是矶谷师团。矶谷师团,日军陆军的一支甲种师团,其精锐程度川军远不可及,他们配备精良的装备,是日军大肆宣传的样板军队。他们派遣多架坦克与战机对滕县发起猛烈进攻,随即又率领士兵进行突击。此时川军已经正式纳入国民党的军队之中,但仍然得不到重视,在其它军队眼里仍然只是杂牌军,武器落后,只有手榴弹、土造炮和大刀,机枪都凑不到几把,更有人还使用着清朝的老枪。

和日军先进的武器装备相比,川军无疑是不自量力,加之川军已经在晋东和日军苦战了数十天,军队士兵损失过半,剩余的士兵也非伤即残,镇守士兵勉强够两万人。面对己方两倍兵力的日军,尤其是其中的甲种师团,几乎等于鸡蛋碰石头,战胜的机会渺茫。往日的战争日军仅仅用一个师团的力量就能够打得国民党好几个集团军全军覆没,何况此时滕县的守军还只是普通的部队,滕县一战注定是场血流成河的苦战,但日军早已胜券在握。

1938年,滕县保卫战正式打响,起初的外围战中45军以滕县为据点,主动进攻日军,采取偷袭的模式,多次连夜袭击日军营地,对日军造成部分伤亡,随后开展的是游击战,共击杀四十个日军低级中级将领,同时从日军营地补充了大量武器装备,眼看胜利在眼前,日军后续部队紧随其后前来支援,战争形势紧张起来,进入了下一阶段。

不久,日军发起了总攻,滕县岌岌可危,接连几天遭受漫天炮火的轰炸,随时可能失守。但川军仍然咬牙坚守在阵地,抵抗日军的冲锋,还击退了几次日军。

但就算如此,国民党军队依旧损失惨重,面对如此情形,王铭章为师长带领的41军122师前往助阵,并担任此战的总指挥。王铭章从青年时期开始就在战场上奔走,当藤县战争开始的这一年他已经是中年了,二十多年的时间让他的战斗经验十分丰富。他参军以来,正值混战时期,多次参与内战。七七事变后,抗日的呼声越来越高,王铭章多次请愿率军赴前线,以此弥补二十年内战以来残害人民的罪恶。随后他返回老家告别家人留下遗书,率军北上经川陕公路开赴前线。王铭章到达宝鸡后,日军猛攻晋东娘子关,情况十分严峻,蒋介石命令22集团军立即从宝鸡前往潼关渡河,速速支援晋东战场。王铭章10月14日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受命不辱,临危不苟,负伤不退,被俘不屈。”他在到达战场前如是号召全体士兵。

当王铭章到达前线时,立马带领队伍投入战斗,在经过两个星期的作战,所有军队损失惨重,在集训时队伍只剩不到一人,只得由孙震军长整编部队,前往平遥、张兰一带继续与敌作战,而后不久便紧急接到了滕县保卫战的参战命令。

临危受命的他坚定与滕县共存亡的信念,誓死保卫滕县。3月10日,王铭章刚到达滕县战场便下令在不远处的北沙河构建防御工事,同时366旅负责守卫滕县己方阵地的侧翼,阻挡日军侧方的攻击。几天后日军已数十辆坦克与大炮,将七千多名士兵兵分四路从各方向对滕县发起进攻,攻势十分猛烈。为了放慢日军攻击的节奏,王铭章命令用迫击炮轰炸远处地面部队,近处的部队用手榴弹进行轰炸,虽然反攻的火力也十分猛烈,但无奈武器装备与日军武器悬殊,在面对日军战机坦克等重型武器依旧毫无还手之力。

激战后,尽管国民党军队顽强抵抗,但仍然丧失了一部分阵地,值得庆幸的是最主要的阵地未失守。

日军眼见我军如此顽强,随即采取迂回战术、加派兵力,其中部分保持主阵地的强攻,其余兵力迂回至川军后方进行偷袭,避免与川军的正面作战。日军不知道的是,正面战争川军的早已发觉,然而前线占据了几乎所有兵力,兵力仍然紧张,滕县内士兵不足三千人,其中不少是伤兵,但他们面临的是偷袭的一万日军精锐,可想接下来的战争之惨烈。3月中旬,采取迂回战术的一万日军抵达滕县,上有战机下有八台大炮,持续轰炸几小时,正式开始了对滕县的后方进攻。

随后日军将火力集中在滕县东南,将东南角的城墙炸出豁口,炮火掩护下士兵迅速发起冲锋,川军在此等候多时,眼见日军进入立刻扔出手榴弹,将豁口封上从而围歼冲锋的日军,此后几小时内,日军多次冲锋都被一一歼灭。歼灭日军大量兵力的不是国民党的精英部队,而是他们深恶痛绝的川军,这让日军将领咬牙切齿、恼羞成怒,随即发起第六次进攻。这一次他们改变战术,采用人海战术,大量日军涌入城内疯狂攻击,当他们以为快要攻下滕县县城时,没想到川军又开始了反冲击,很快歼灭了城中日军,收复了县城,日军第六次进攻也失败了。

小小的滕县成为日军这支王牌军的“滑铁卢”,消耗了他们大量兵力。

但好景不长,之后的一天清晨,天还蒙蒙亮,日军便又集结兵力进行了长时间轰炸,飞机轰炸后紧随着重型榴弹炮,经历了前几次的耻辱,日军此次的火力可谓是近乎癫狂,在倾泻而下的炮弹之下川军被迫四处转移躲避,下午时分南城墙失守,随之东关也失守,此刻的川军已无抵抗之力,傍晚时西城门也失守了。或许此时此刻王铭章内心深知这一次战役他们注定要失败,这个任务难以完成了,可即使是到了最后关头他仍然愿意孤注一掷,无论结局如何都要坚守到最后一刻,这不仅仅是军人的天职,更是作为中国人保卫国家的使命!王铭章来到县城中心的十字街口,继续指挥剩余部队与日军作战,拖延日军的时间。日军对其火力全开,一刻不停地扫射,王铭章不得不又转移至火车站指挥作战,在路途中的一处厂房不幸被日军发现,还没等他反应日军便扫射数发子弹,王铭章之后中弹倒下,死前他仍然呼喊着抗争到底的口号。

听到王铭章牺牲的消息,川军未慌乱,而是展开了巷战,然而川军们无论如何拼死挣扎,尽可能拖住日军侵略步伐,可最终还是没能支撑到援军赶来。一日后,剩余伤兵纷纷效仿王铭章,集体自尽以死殉国,宁死不屈。所有川军集体牺牲,无一人存活,滕县保卫战以如此悲惨的结局收尾了。

此后,国民党政府追赠王铭章为陆军上将。尽管滕县失守,但川军在此次战役中的悲壮抗争为台儿庄战役争取到了时间,没有川军的顽强抵抗就没有台儿庄战役的大捷。

在这抗日战争前前,川军将领是人人憎恶的军阀,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们挺身而出,成为了民族英雄。这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面对国家危难时舍小我的无畏精神,诠释了我们华夏民族共甘共苦共同进退的团结精神。

乱世出英雄,像王铭章、刘湘的这样将领,滕县保卫战、淞沪会战中上悲壮的川军,在抗日战争时期比比皆是,民族存亡国家危难,敢于为了国家为了全民族挺身而出的勇士皆是英雄,无论在战前他们是何身份,战时就只有中国人这一个身份,正是他们的顽强抗争换来了如今中国的安定,这些民族英雄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他们的伟大值得我们永世相传。

0 阅读:0

輚武聊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