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风靡全国的“的确良”,为何突然消失?它换了个名字

逗逗娱 2025-03-13 09:44:02
前言

服饰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能代表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当然,这也跟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现在走在大街上,时尚界那可真是“百花齐放”。去看看七八十年代的影视作品就会发现,人们的审美确实有了些改变,但总体上还是有一种很难说清楚的共通之处,这个,就是“的确良”。

嘿,你知道吗?在七八十年代可是风靡全国的“的确良”。可为啥突然就不见它的踪影了?哈哈,原来是它改了个名字。

【“的确良”的开始】

所有的这些,都得从新中国刚成立那阵子说起。

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工业基础总体上特别薄弱,几亿人的吃穿用啥的,各方面都满足不了大家改善生活的实际需求。

你瞧那些老照片和老旧资料就知道,那时候的人,都穿着粗布衣裳。那时候大家生活,重点就在“吃”上了。在当时,一个家庭要是能“养家糊口”,那就相当不错。而且,纺织品特别紧缺。

1954年9月,全国棉布计划定量供应开始了。各地都按人头发放布料,打那时候起,家里不管是想买布料、成衣,还是床上用品啥的,都得凭票购买。

当时的国家还没有多少应对天灾的办法。就在一切好像都在慢慢走上正轨的时候,1956年咱国家发生了水灾,棉田产量下降了,纺织品的供应变得越来越紧张。这种情况下,国家也只能加强“凭票买布”的措施了。

当时有这样的规定:童装还有五寸以下的布料,布票按实际用量收取;蚊帐布料,是按照两斤来折算收取布票的,蚊帐成品的顶布、边布以及衣着都是按实际用量收取布票。

在那个时候,差不多每家每户都碰到一样的难题:布料不够用,手头也没多少宽裕钱,穿布衣就得好好算计着。

而且,棉布都有个通病,那就是容易坏。

在那个时候,“补丁”就成了一种独特的标志。普通人家的孩子,一年到头都很难穿上新衣服的。爸爸妈妈穿旧了的衣服就给孩子穿,哥哥姐姐穿旧的衣服,就再给弟弟妹妹穿。

老百姓吃的、穿的,都得靠地里长出来的东西,没别的法子了。

毛主席跟周总理讲:“咱能不能搞点化纤?不能让老百姓穿个衣服都这么费劲。”

“的确良”属于化纤的一种,这种东西早在50年代就在国际上流行开了。

这种叫法听着特别怪,但它确实有自己的来历。

这种面料,最早是在广东那一片流行起来的。在广东话里,它有个特别酷的名字,叫“的确靓”。

然后,这种叫法就传到北方去了,就被叫做“的确凉”了。可大家都被这个叫法给骗了,为啥?因为穿上这所谓的“的确凉”,根本就感觉不到凉快。后来,人们就管它叫“的确良”了。

“的确良”穿在身上,没什么特别出众的优点。它既不吸汗,也不透气,但是特别好洗,干得还快,比棉布结实多了。老百姓都说它好洗又好晾,一件能顶三件。

60年代的时候,“的确良”在京津沪地区开始小批量生产了。那时候咱们中国人还没有从石油到化纤的生产能力,主要得靠进口。

北京生产的冰山牌漂白“的确良”,还有天坛牌衬衫之类的,再有就是大城市里少量出口转内销的“的确良”料子做的成衣,这些可都是得排队抢购的紧俏玩意儿。

上海金山石化大厂一座座建成之后,以前算高档货的“的确良”才慢慢普及开,真的来到了老百姓身边。

1971年的时候,毛主席到南方视察去了。

路上,他趁着有空的时候,就跟几个一起的工作人员聊了起来。工作人员讲,他们去走访的时候,瞧见有个扎着小辫子的服务员,然后就说:

昨天休息的时候,我们去商店了。在那儿排了老长的队,足足等了一个小时,才把自己超爱的“的确良”布买到手。这“的确良”布,不管是用来做衣服,还是做褥子,那都是相当不错的。质地轻薄不说,还透着一股青春的气息。就是有一点不好,这布太抢手了。

毛主席笑了,他晓得老百姓可不只是有穿衣的基本需求,还很讲究审美。毛主席就讲:“老百姓喜欢的话,那咱就多生产些。”

毛主席这次回到北京后,心里老是惦记着老百姓的穿衣问题。他就对周总理讲:“我从长沙回来的路上,晓得群众可喜欢‘的确良’布了,咱们得多弄点才行。”

周总理瞧着当下的状况,跟毛主席讲:“主席,咱们目前还不具备自己生产化纤涤纶布的技术。”

毛主席又讲:“咱们自己要是做不了,那就引进点国外的呗。”

总理讲:“行,就按主席说的,咱们马上着手办。”

1972年的时候,成套的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经过一道又一道的审定,然后送到了周总理那儿,又呈给毛主席了。毛主席批示起来特别干脆,就四个字:马上就办。

最后,各个部门经过好多方面的论证,就把四大化工化纤里最大的那套化纤项目定在辽宁来建。辽宁这边也不含糊,立马就把这事儿提上日程,最后这个项目就落在辽阳了。

那时候,一走进辽化工地,到处都能听到那紧张的广播声:只要身子骨还没散架,就得拼命建设辽化。

辽化建设301部队26分队的副排长黄雪官,就是提出这个口号的人。

他所代表的同样也是一种建设精神。1973年的时候,黄雪官的胃病严重到大量出血了,因为病情不断恶化,连续做了三次手术。可面对这样的情况,他心里想的不是自己的命会咋样,而是怎样战胜疾病,重新投入工作。

1975年年初的时候,部队施工工作已经进入特别紧张的阶段。这时候他在医院里可就待不住,直接给医院打了个申请报告,请求马上回部队。医院,也没辙了,还被他的那股执着劲儿给打动了,就在出院证上写了“全休治疗”。

1975年国庆节的时候,建厂指挥部组织了一场“大型诗歌朗诵会”。会上,有同志特别大声地朗诵道:毛主席圈定让咱施工,建设辽化可太光荣!

1979年1月的时候,这儿就生产出了首批“的确良”纤维原料。然后一直到1981年9月试车成功,总共花了7年4个月,中国最大的化纤基地就在这儿建成了。

辽化一年能生产7.4万吨化纤原料,这产量可相当于430万亩棉田的产出量。

这可太惊人!要是这儿所有的化纤原料都织成“的确良”的话,那就能保证全国人均有“七尺布”。

这是毛主席的英明决策,也是无数个像“黄雪官”一样的人奋斗出来的结果。

【“的确良”下的视觉冲击】

“的确良”一出现,一下子就把国人的审美给改变了。

想当年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中国根本就没有“时尚”这么个说法。那时候就只有蓝、黑、灰这三种颜色,外媒都把咱中国人形容成“蓝蚂蚁”“灰蚂蚁”。

“的确良”一出现,大家就都发觉了:居然有这样一种衣服,不起“死褶”,还特别鲜亮。

街头慢慢有了一种色彩,那时候,年轻人要是想时髦点儿,就肯定得省着钱去买“的确良”布料。

70年代中后期的时候,“的确良”慢慢变得普及起来。姑娘们都穿上了碎花裙子,走路的时候裙角一飘一飘的。男同胞们,更喜欢“的确良”衬衫,好多人还把衬衫下摆塞到裤腰里头。

在很多农村地方,要是有人得到一件“的确良”,常常会把它好好珍藏,不是逢年过节,都不舍得穿。

“的确良”布料在最流行的时候可抢手。好多商店刚进了这种布料,消息一传开,立马就被抢购光了。人们想买一块“的确良”布的话,常常得排上好几个小时的队。有些地方,甚至还发生过柜台被挤坏的事儿。

可是,在70年代的时候,中国那时候还没有市场经济这个概念。企业都是按照上级给安排的计划和任务来搞生产的,而不是依照需求去生产。

到了80年代,啥都开始变得“崭新崭新”的。

在这个时间段,棉花那可是连年增产。涤纶混纺布的产量和60年代末一比较,好家伙,增长了30多倍!这样一来,纺织品就能够满足老百姓基本的生活需求。

1982年起,国家就开始陆陆续续地对部分纺织品少收或者不收布票了,直接敞开供应。

以前超级金贵的布匹,现在每家都有多余的了,“的确良”也变得很便宜了。

记者拿到大量市场一手材料后,就提议取消布票。这一年年底的时候,商业部发了通告,说从当年12月1日起全国不收布票了,1984年也不用再印发了。就这样,通行了30年的布票终于被废止了。

改革开放不断有成绩出来,市场经济的背后其实就是生产水平提高了嘛。大家有了新选择之后,那可就大不一样。

不过,“的确良”的记忆都留在大家的脑海里。

大家都认为:“的确良”的衣服特别耐磨。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清楚,这种衣服几乎不会被穿破,就算穿了很久,顶多也就是衣领后面磨破那么一丁点儿。

可从80年代中期起,这种曾经红极一时的衣服种类就慢慢不行了,最后成了“短缺时尚”里特有的一段回忆。

原因嘛,挺好理解的。

化纤面料嘛,它生来就有天然的劣势。

和棉布比起来,它最大的不足就是化工合成带来的毛病。平常穿着的时候,“的确良”对人确实没多大影响。可要是赶上干燥又炎热的天气,这种面料就会起静电。而且,它透气性特别差,穿起来没有棉布衣服舒服。

这就导致大家慢慢都发觉,“的确良”这玩意儿冬天凉飕飕的,夏天又闷得慌,既不保暖,又不透气、不能排汗,穿在身上可难受了。

下雨天或者炎热夏天的时候,这种面料的衣服就会贴在身上,又不舒服还容易“走光”。

在“布衣”的发展历程里,“的确良”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经济发展得特别快,制衣面料的技术也一个劲儿地提高,就有更多的新面料来冲击原来的面料市场了。在这种发展带来的冲击下,“的确良”在市场里就慢慢没那么火了。

所以,好多“90后”、“00后”从来都没听说过这种材质,这没什么好奇怪的。

可他们肯定听过妈妈的叮嘱:买衣服的时候,千万要买纯棉的。

【那么,“的确良”消失了吗?】

“的确良”在市场上并没有完全消失不见,只是换了个名字罢了。它的学名叫“聚酯纤维”,也被叫做“涤纶”,人们听到这个学名肯定不会觉得陌生。

这么一说,好多人马上就能知道“的确良”是啥了。就算到了现在,不少企业的工作服也会用到这种面料。

21世纪时尚界那可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的确良”早就被大家忘到脑后去。现在市场上大家更喜欢“自然面料”,像棉质面料就是其中一种。

大家都觉得“纯棉”代表着安全又舒适,如今,大多数人买衣服的时候都会挑“纯棉”的,可这背后的逻辑却有了很大的变化。

另外,“合成面料”也成了大家选择的类型之一。它既有纯棉那种透气性好的优点,又有聚酯纤维不容易沾毛发、不起皱的好处,实用性可强了。

“的确良”在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的独特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咱们国家的国情,它对时尚做出的巨大贡献也是磨灭不了的。

在现在的服饰市场竞争里,“聚酯纤维”仍然是个不能小瞧的对手,被很多时尚设计师广泛用于面料。

0 阅读:404
逗逗娱

逗逗娱

逗逗娱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