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内外环境来看,细密画艺术能得以发展,主要原因是什么?

秦风淡史 2023-12-19 17:49:34

统治者对波斯文化的弘扬

帖木儿王朝的统治者推崇和发扬波斯文化,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

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在消灭花剌子模政权后,在波斯建立了蒙古人统治的伊利汗国,与同一时期统治中国的元朝政府有着紧密的联系,之后的帖木儿王朝也曾统治过波斯一段时间。

帖木儿本人作为突厥化了的蒙古贵族后裔,娶了察合台汗之女为妻,这样做是为了攀附成吉思汗家族,为自己统治中亚的合法性正名。

在制度和文化上,帖木儿则十分向往和推崇伊利汗国统治下的波斯。

伊利汗国统治波斯时期,实行的是封建军事采邑制,极大推动了波斯地方封建势力的增长,帖木儿王朝继承了伊利汗国的这一制度。

在伊利汗国灭亡、帖木儿王朝尚未建立时,波斯地区已经分别为几个地方王朝所掌控。

帖木儿对波斯的征服几经波折,他于1380年开始侵略波斯地区,征服波斯西部用了两年时间(1386-1388年),又于1393年征服波斯南部,但途中也遭遇了顽强的抵抗,并且由于波斯的动乱。

帖木儿不得不于1399年停止了对印度的征服,在他死后继位的沙哈鲁更是丢掉了波斯大部分地区的统治权,可见相比中亚河中地区,帖木儿王朝对波斯的统治并不稳固,需要借助一些手段来为自己在波斯的统治增加合法性。

因为上述这些原因,帖木儿王朝统治者对波斯文化推崇备至。

首先是因为波斯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文化底蕴深厚,是蒙古和突厥文明所不能比拟的,统治者需要借助先进的波斯文化对中亚地区实行文化统治;

其次,统治者推崇和发扬波斯文化也是为了安抚、拉拢波斯的地方势力、宗教人士和普通民众,有利于自己对波斯的统治,“帖木儿仍相信草原国家的思想,但同时尽力把文明居民,特别是其上层阶级与宗教界的代表人物拉拢到自己的一边来。”

帖木儿时代有关中亚的所有文化著作都把波斯文化算在内,当时不论在宫廷还是民间都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波斯的知识分子在帖木儿王朝活动,帖木儿时代的学者、文人很多都是波斯人,波斯文在当时也被广泛用于写作诗歌。

帖木儿在侵略波斯的过程中,将波斯各城市,如大不里士的画家、诗人和工匠大量迁至撒马尔罕。

这些艺术家中包括了像阿卜杜拉这样的著名画家,他在绘画风格上受到大师朱奈德.苏塔尼的深刻影响并被撒马尔罕的画家所接受。

像帖木儿王朝之前就已经存在于伊利汗国的大不里士画派、设拉子画派,这些细密画流派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传统的波斯风格并互相交流、融合。

画家将这些波斯绘画传统与自己的创作品味与理念相结合,为沙哈鲁时期和之后细密画艺术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绘画元素的影响

中国宋代时发展成熟的工笔画画风和传统,在蒙古大军远征中亚、波斯等地时得到了广泛传播。

蒙古人统治下的波斯和中亚,统治者效仿中国设置了宫廷画院,把大批画家、书法家和诗人组织起来进行创作。

帖木儿王朝时期的宫廷画院已经非常成熟,有着明确的分工和优越的条件,运行良好。

传统的波斯细密画艺术在伊利汗国统治时期便已经受到中国绘画元素的影响,帖木儿王朝在沙哈鲁及其后几位君主统治时期,中国绘画元素、尤其是以花鸟、山水画为代表的工笔画元素更是深刻影响了当时的帖木儿王朝细密画。

画家将中国工笔画细致的画风和波斯富丽唯美的创作风格巧妙结合,将中国传统的工笔花鸟、山水和人物细腻的特色用波斯传统的创作手法表现出来,使整幅画作在充满观赏性的同时兼具抒情成分。

在一幅创作于1425-1450年的的名为《云端天使》的作品和另一幅名为《圣武士鲁哈姆和魔法师巴祖尔的战斗》的作品中,可以明显的看出画家借鉴了中国传统的卷云形象。

帖木儿王朝沙哈鲁、兀鲁伯等君主在位时期,细密画艺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相比伊利汗国时期,中国风格和元素更加深入地融入到了帖木儿王朝的细密画艺术中,因为当时几乎所有的细密画画家都依附于统治者,所以各画派也是以宫廷画院为中心进行活动和创作的。

当时的画家,除了对中国工笔花鸟、山水、人物等元素的形象、风格、画法进行效仿外,还借鉴了中国工笔山水画的俯视视角画法,从“真主俯瞰人间”的视角来表现画面,大师毕扎德的许多作品都是这种画法的代表作。

进入15世纪中叶后,画家不论是描绘人物还是动植物,都力求逼真生动、栩栩如生,甚至中国工笔画中的龙、凤、仙鹤等中国独有的元素也开始在细密画中出现,可以说帖木儿王朝细密画艺术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广泛吸收了中国元素。

苏菲神秘主义的介入

除了中国元素的影响,帖木儿王朝的细密画艺术还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苏菲神秘主义内涵和特色,这在帖木儿王朝建立之前的细密画作品中是非常罕见的。

苏菲神秘主义“要求信徒通过以外在的苦行修道或内在的沉思冥想为主的修行方式,滤净自身的心性,修炼成纯洁的‘完人’,要对真主产生狂热的爱恋并达到‘寂灭’,最终实现‘人主合一’的最终目标和至高境界,并在这种境界中得到永生。

”苏菲神秘主义诞生于阿拉伯地区,在11世纪末被教义学家安萨里纳入伊斯兰教的正统信仰,自此之后苏菲思想不断向波斯和中亚地区传播,产生了许多苏菲主义教团,著名纳合什班底苏菲教团在帖木儿王朝中后期发挥了巨大影响。

这些教团不遗余力地宣传苏菲思想,对帖木儿的统治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画家也开始以苏菲文学作品为题材进行创作。

第一部被用于细密画创作的苏菲文学作品是哈珠.克尔曼尼的《五部诗》,该《五部诗》是效仿尼扎米的《五部诗》创作的,首次绘制于1396年。

在诸多表现苏菲神秘主义内涵的作品中,创作于1430-1435年的《亚历山大在会说话的树前沉思》,取材自尼扎米(1141-1209)的《亚历山大记》,描绘的是亚历山大来到世界边缘的一座城镇,来到一棵会说话的树前,并在拜谒该树的时候听到了一个声音预言了他的死亡。

画中的亚历山大站在树前,一根手指放在唇上,表情惊讶又疑惑,他的神情配合着长着人头和各种动物头部的大树,使整幅画面处处透着神秘气息,表达了苏菲主义强烈的冥想特征,令人产生无限遐想,这种神秘气息在另一幅名为《马赞德朗国王使自己变成一块岩石》的作品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当时经常被用于创作细密画的文学作品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描写爱情故事的,经典的作品如创作于1430-1440年的《波斯王子霍玛与中国公主胡马雍在花园中相遇》,便取材自哈珠.克尔曼尼《五部诗》中最著名的《霍玛与胡马雍》,表面上讲述的是波斯王子霍玛和中国公主胡马雍相爱的故事,实际上阐发了苏菲“神爱”思想。

更早一些的作品,例如创作于1410-1411年的《巴拉姆发现了有七幅肖像的大厅》,取材自尼扎米《五部诗》中的《七美人》,后来哈珠.克尔曼尼模仿尼扎米《七美人》创作了《卡迈勒记》,该诗歌由十二个环环相扣的爱情故事组成,主旨在于阐述“神爱”的各个阶段。

最终达到“卡迈勒(完美)”的境界。在上述作品中,苏菲思想完美融入了细密画艺术之中,主要体现在人物充分融合到了背景之中,画家对冷色和暖色的运用也恰到好处。

画中的人物,尤其是爱情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面对着彼此,虽然无言却温情脉脉,仿佛在低声倾诉对彼此的爱慕。

精致华丽的画面,彼此爱慕的主人公,这些都表现了苏菲主义的“神爱”思想,即表达了对真主的诚挚爱恋,并力求在这种爱恋氛围中达到“人主合一”的至境而获得永生。

苏菲思想在帖木儿王朝晚期与细密画图像表达艺术紧密结合,不仅深化了细密画艺术的内涵,使细密画艺术兼具审美价值和思想价值,更重要的是,联系当时纳合什班底苏菲教团在王朝统治阶层所扮演的角色。

细密画艺术已经成为了表达苏菲思想的工具而不是帝国本身的意识形态,而且这是在统治阶级的支持下发生的。

0 阅读:37

秦风淡史

简介:走进历史,了解历史,解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