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登之围后娄敬提出的和亲建议有些一厢情愿,但总体上还算合适

史海撷英 2024-12-09 20:44:01

从中国历史来看,和亲不是刘邦发明的,他不是第一个和异族和亲的人,在刘邦之前,中原诸侯国与异族和亲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西周时期,申侯的祖先曾把女儿嫁给西戎族仲衍的曾孙胥轩,双方联姻或者和亲,生下了中潏(秦赵两国的祖先),后来申侯又把女儿嫁给了大骆(秦非子的父亲)为妻,双方再次联姻。

西汉与匈奴的和亲发生是白登之围后,是娄敬向刘邦提出的建议。“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奈何?’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适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高帝曰:‘善。’欲遣长公主。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娄敬的建议有合理的地方,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合理的地方就是:和亲能够缓和汉朝与匈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减少双方的矛盾。不合理的地方是:匈奴并未立汉朝公主为正妻,也没有让汉朝公主生的儿子当上单于。娄敬过于一厢情愿了。“是时匈奴以汉将众往降,故冒顿常往来侵盗代地。于是汉患之,高帝乃使刘敬奉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约为昆弟以和亲,冒顿乃少止。”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和亲主要有两个内容:1、汉朝把公主嫁给匈奴单于为妻,也有可能是嫁宗室的女儿,非皇帝的女儿。2、汉朝每年都要赠送一定的财物给匈奴,基本上是棉花、丝织品、酒、米、食物。也就是穿的衣服,吃的食物,喝的酒。

汉初形势图

尤其需要注意一点:汉朝与匈奴和亲,双方约定结为兄弟,也就是说双方在政治上和亲是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

对于政治家来说,能够用最小的手段达到自己的战略目标,这并不软弱,也不屈辱。

汉朝付出了公主(宗室女)、丝织品、食物和酒水,换取边境一定的和平,这笔账怎么算都是划算的,国家付出财物和公主,换取百姓的和平,哪一点软弱了?哪一点屈辱了?

如果这也算软弱和屈辱,那中国历史上一大半的政治家都是软弱和屈辱,比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数十年,还给吴王做牛做马,在吴王面前当奴仆,这个够软弱、够屈辱了吧?但最终的结果呢?勾践成功地灭亡了吴国,让越国再次强大。

匈奴的冒顿单于也做过软弱和屈辱的事,“冒顿既立,是时东胡强盛,闻冒顿杀父自立,乃使使谓冒顿,欲得头曼时有千里马。冒顿问群臣,群臣皆曰:‘千里马,匈奴宝马也,勿与。’冒顿曰:‘奈何与人邻国而爱一马乎?’遂与之千里马。居顷之,东胡以为冒顿畏之,乃使使谓冒顿,欲得单于一阏氏。冒顿复问左右,左右皆怒曰:‘东胡无道,乃求阏氏!请击之。’冒顿曰:‘奈何与人邻国爱一女子乎?’遂取所爱阏氏予东胡。东胡王愈益骄,西侵。与匈奴间,中有弃地,莫居,千余里,各居其边为瓯脱。东胡使使谓冒顿曰:‘匈奴所与我界瓯脱外弃地,匈奴非能至也,吾欲有之。’冒顿问群臣,群臣或曰:‘此弃地,予之亦可,勿予亦可。’于是冒顿大怒曰:‘地者,国之本也,奈何予之!’诸言予之者,皆斩之。冒顿上马,令国中有后者斩,遂东袭击东胡。东胡初轻冒顿,不为备。及冒顿以兵至,击,大破灭东胡王,而虏其民人及畜产。既归,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毶、肤施,遂侵燕、代。是时汉兵与项羽相距,中国罢于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强,控弦之士三十余万。”

很多时候,看待政治家的行为,不能只看过程,还要看结果和目标。

刘邦与匈奴的和亲,同样只是送女人和财物,没有割让土地,不仅没割地,在白登之围后,汉军还收复了马邑以南的所有汉地,要知道汉匈战争爆发前,太原都被匈奴占了。刘邦不仅收复了失地,还将匈奴驱逐出长城之外,只是送了些财物和女人给匈奴,怎么就较弱和屈辱了?况且汉朝与匈奴的战争打到最后,谁赢了?虽然时间长了一点,匈奴最后可是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而汉人政权却一直存在。

刘邦

此外,从刘邦的角度来说,西汉政权刚刚建立,并不稳定,国内还有异姓王割据一方的问题存在,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之后,不断进行着平定异姓王的叛乱,根本目的就是稳定政权。刘邦本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原则,优先对异姓王对手,逐一平定了叛乱,稳定了政权,并且实行无为而治的国策,让汉朝的国力迅速发展,经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期,就完全具备了对匈奴作战的实力。

从另一方面来讲,娄敬说的匈奴不可消灭是正确的。匈奴以骑兵为主,白登之围时,史书就记载了40万骑兵,虽然有些夸张,但当时的匈奴确实是强大的,而且匈奴人打仗,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汉朝想要彻底消灭匈奴,必须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以骑兵对骑兵,才能彻底消灭匈奴,否则匈奴骑兵逃入大漠之中,以步兵为主的汉朝如何消灭?根本就没有办法,只能像汉武帝时期那样,派出规模庞大的骑兵部队,长途突袭匈奴,即使如此,也没能消灭匈奴。

刘邦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没有与匈奴进行大规模战争,不是所有的妥协都是软弱和屈辱,和亲只是刘邦对待匈奴的一种手段,刘邦最终的目的肯定是要消灭匈奴,但不是在他的有生之年,他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有机会消灭匈奴。

呼韩邪单于和王嫱

到了西汉末年,匈奴发生了五单于争位,实力大减,呼韩邪单于正月在皇宫朝见汉朝天子,“单于正月朝天子于甘泉宫,汉宠际殊礼,位在诸侯王上,赞谒称臣而不名”,“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此时匈奴与汉朝的政治地位完全不同了,不再兄弟,匈奴是“臣”,而汉朝是“君”,此时的匈奴对于汉朝,已经是臣服的关系。而且呼韩邪单于自请为女婿,与汉朝和亲,汉元帝将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此时匈奴不管是名义还是实际,都只能算汉朝的藩属了,但是汉朝还与匈奴和亲,这对汉朝来说,是软弱和屈辱吗?当然不是了。

和亲本来就是一种政治手段,汉朝的和亲一没有向对方称臣,二没有向对方割地,怎么会是软弱和屈辱呢?

0 阅读:9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