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三万里程,打二百回仗。”罗卓英在抗日名将中绝对榜上有名,他领导过“中国抗日战争中最精彩的战役,最具有国际意义的战役”。
罗卓英获得过民国“青天白日勋章”,这是得立下不世之功和做出巨大贡献才能得到的功绩。但是,在抗日战争中屡显身影的罗卓英却在解放战争后销声匿迹。
罗卓英是国民党方的将军,跟随蒋介石,解放战争后他就跟着蒋介石败退台湾。
罗卓英参与过哪些著名的战役呢?他在蒋介石身边有怎样的位置?为何解放战争中不见他的身影呢?
陈诚的智多星,蒋介石的左膀右臂蒋介石手下的国民党王牌军队“土木系”是第十一军和十八军的合称,其中的首领是陈诚,而罗卓英则是他的把兄弟。
罗卓英和陈诚分别有一个称号:袖珍智囊,袖珍将军。
罗卓英和陈诚个子都很小,一开始在军队只会受欺负,大家都称他们为“袖珍”。罗卓英有“智囊”的称谓和他本身的学识有很大关系。
其实在那个年代,有大学问读过书的人,很少会选择投兵。毕竟当兵是为了混口饭吃,混个生计,所以罗卓英,这一个戴着眼镜的文弱书生俨然就是士兵中的异类。
罗卓英被称为儒将,是因为他长得就不像个五大三粗的军人,而是一个教书先生的模样。罗卓英从小就受到祖父的熏陶,对学习充满了好奇,长大后就沉浸在书本的海洋中。
他祖父是个酸苦文人,一生郁郁不得志。
打小受到祖父影响的他,认为读书一定要出人头地,不然都是徒劳。
罗卓英有学习的天赋,几乎每次读书都是考第一名。这样好的学习成绩,让罗卓英始终自信满满。他开始追求更高的权利和地位,罗卓英想要干出一番不一样的事业。
因为家中两个叔叔当兵的缘故,罗卓英也想进入军营打出自己的一片天。
他当时本想报考保定军校,可惜因为个子太矮被拒绝。
于是他只能去往某个学兵营当学兵,这就是个非正经的军营,每天也学不到什么东西。
可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呢,罗卓英就凭借自己的文采得到了兵营领导的赏识,被推荐到保定炮兵学习。
1922年他从保定毕业后回到老家,为了养活自己,当起了教书先生。
可是他不甘于如此平凡地活下去,于是在1924年,他托关系进入了军队当参谋。
1924年罗卓英和陈诚相识,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产生了革命友谊。
1927年罗卓英因为工作调动,被派到了陈诚手下做参谋长,从这一年开始两个人再也没分开。
陈诚对他的这个参谋长非常信任,罗卓英为他出谋划策,立下了很多战功。
就此,罗卓英成为了陈诚的左膀右臂,有陈诚的地方,罗卓英必定在旁跟随。
随着陈诚的官路一帆风顺,罗卓英自然是水涨船高。陈诚的位置多高,他同样会给罗卓英相应的提拔。
罗卓英说过:陈诚这个人会给你高官做,会在老蒋面前夸你,会让你出风头。
多年的相处,使得罗卓英对陈诚非常了解,何况他本来就善于揣度别人的心思。
全面抗日打响后,蒋介石建立了一支抗日主力为“土木系”的隶属于中央军的军队,陈诚就是土木系的领导人。
陈诚作为江浙籍贯,保定与黄埔军校毕业的优秀将领,深受蒋介石器重。“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辞修就是陈诚的字,可见蒋介石对他的看重。陈诚素有“小委员”之称。
罗卓英身为陈诚的把兄弟,他最信任的人,自然也成为了蒋介石身边的红人。陈诚公务繁忙,很多事情都是直接交于罗卓英去领导负责。
后来陈诚成为蒋介石的高级军官,军队的大部分军务管理权就交给了罗卓英。抗日期间,土木系的实际操盘手就是罗卓英。
蒋介石和陈诚的军事决策和计划,都交由罗卓英完成。罗卓英就是他俩的心腹,罗卓英也不负所望,没有背叛他们,跟随一生。
上高战役罗卓英的智慧和带军能力确实是非常过人的,他领导的上高战役是抗日战争中中方赢得很漂亮的的一仗,他的名声也因此战在日军高层中无人不知。
1941年罗卓英带领军队已经休整一年了,突然接到了“日军要攻打南昌以西,上高地区”的情报。他立马重整部队,打算和日军进行正面对抗。
日军本来是要攻打华北地区,可是由于兵力不足,所以要借调南昌地区的军队。不过南昌地区的日军领导认为,此时突然撤兵会导致南昌地区兵力减弱,会给中国军队可乘之机。
于是他们在进攻华北地区之前,打算先攻打南昌以西的部队,这样再派兵去华北就不会有很大的损失。
行动力很强的日军立马就实施了攻打南昌以西的计划,分三路对该地区进行攻击。
当时他的国民党19集团军就驻扎在南昌以西,当听到日军分三路进攻的消息,他立马就进行了战术调整。
罗卓英先请求了军队支援,分别是李觉的七十军和刘多奎的四十九军。其中最厉害的是七十九军,他们当时刚刚引进了美国的先进武器。
结果这还没开始使用,日军就自投罗网了。
罗卓英不亏是“智多星”,在日军达到之前他就进行了巧妙的部署。日军要兵分三路进行攻击计划,那么他就诱敌深入,再将其全部团团围住一举歼灭。
罗卓英将此计划称为“磁铁计划”。
上高地区有个特点是易攻难守,面对日军的主动攻击,一味的防守是占不到一点优势的,那就只能将国军的身份变为攻击者。
面对日军中北南三路的进攻,罗卓英首先采取了“示弱”措施。“打不过,就撤退!”面对日军的凶猛火力,罗卓英带领几路军队纷纷撤离。
日军一看国军如此不堪一击,大喜过望,决定乘胜追击。
“给我追,一定要将他们一网打尽!”日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兴奋地下达着命令。
罗卓英带领士兵就是一个劲的往前跑,时不时地回头开上一枪,装作是是溃不成军的模样。日军越追越已经上头了,他们只顾着往前跑,丝毫没有注意到周围的地势变化。
日军对附近的地势根本并不熟悉,而且罗卓英最擅长的就是依靠地理优势,在战场上占据上风。
比起一味的拼火力,有时候战略战术才最关键。
罗卓英将北路的日军引诱到苦竹拗一带,进入他设计的“陷阱”时,李觉带领的国民党70军便开始发动突袭,将北路日军直接围困于山坳中。
苦竹拗地势凶险,易守难攻,日军在这根本施展不开。而李觉带领的70军对山区作战经验丰富,直接压制住了日军的火力,让他们无法攻击。
面对日军南路的兵力,罗卓英命刘多奎的49军进行火力拦击,阻碍了日军的前进路线,,这是罗卓英的拖延政策。
虽然靠这种方式只能暂时压制日军,但是当南路的士兵全部攻上来时,在此等候多时的刘多奎的四十九军已如猛虎般扑了上来。
再加上日军前期因为连续的追击消耗体力巨大,使得他们在和国军的战斗时颓势尽显,连连败退。
可是日本人怎么能甘心就这么输了呢,眼看败局已定,他们竟然使用了毒气弹来阻击国军士兵。
罗卓英丝毫不惧怕这种炸弹,对手下的将士们下了死命令——全力进攻,就这样将南路的日军打的落花流水。
不过,日军此次战役中最关键的主力军是中路,其装备力量和人数都是最强、最多的。
日军的第三十四军力量非常雄厚,按理说与这支部队硬碰硬是非常不理智的,但此刻这支猛虎的左膀右臂全部已经被国军给卸了。
何况这支日军还茫然不知地一个劲地往他的包围圈里钻。
吃掉它的最好的时机已经来了。
罗卓英看到这一幕难掩心中的激动,他等的就是三十四军自投罗网。正面和日军三十四军对抗的正是拥有美军先进武器的国军七十四军。
日军开着坦克,天上飞着飞机,轰轰烈烈地攻向上高地区。
瞬间,该地区战火硝烟弥漫,随着罗卓英的一声号令,国军三路人马同时向日军进攻。
日军被这场面都吓蒙了,他们没想到中国军队还有这么强的火力。
三路兵力共同出击,他们根本应付不了。此时撤退已是来不及了,日军在上高地区是进不得退不得,只能硬着头皮打!
最后罗卓英领导的上高战役以中国的全面性胜利而告终,日军的一个中队全部被歼灭,共杀敌15000多人,不少高级军官都被击毙。
有人说罗卓英打这场仗是非常有把握的,他压根没想过会输。罗卓英的战略战术都是经过仔细研究的,怪不得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神话。
1942年罗卓英带兵去往缅甸远征,为中国军队打出了国际名声,展现了中国军人的风采。其中的仁安羌大捷也是著名以少胜多的精彩战役。
仁安羌战役开始时,英国向我国请求援助,因为他们在当地的部队已经断水缺粮两天了,再没人支援,他们实在不知道会撑到什么时候。
罗卓英收到英军的请求后,立马就派出了两个团的兵力先行进入前方进行支援,再让主力军紧随其后发起进攻,争取一举拿下日军,救出被困的英国士兵。
仁安羌战役我军兵力只有1000人,人数上实在不占优势。面对这样情况,罗卓英非常头疼,以少胜多实在是不容易。
在保留自身力量和援助英国士兵的问题上,罗卓英选择救助国际队友。他的决定让中国的国际形象在世界舞台上提高了许多。
为了不让日军看出来我们仅仅有1000人,罗卓英分别采取了调虎离山、声东击西、虚张声势的计谋,分散了日军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惊慌之中摸不到头脑。
最终罗卓英用仅1000人的兵力,打败了7000多人的日本军队,还救出了上百位被困的英国人。
罗卓英的名声一下子又大了起来,成为了国际上抗击法西斯的名人。
败退台湾罗卓英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是直到1942年10月因为工作的调动,罗卓英再也没有指挥过对日军的战斗。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时,罗卓英此时正在广东省当省政府主席。
在此期间,他做出了一个对我们中华民族来说十分伟大的功绩,罗卓英将南海的部分岛屿收归到了广东地区,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国国土的完整。
到后来蒋介石不顾人民的反对,发动内战,罗卓英再次被蒋介石重用。
1946年罗卓英被任命为上将,不过令人疑惑的是他并未参与过前线战斗。
1947年罗卓英被派往了沈阳,负责后方筹备工作,并未去过前线。不久,罗卓英就跟随陈诚去往台湾地区,提前对台湾地区进行了整顿和控制。
作为抗日鼎鼎有名的大将军,居然没有参与前线战争,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蒋介石手里有这么个人物却不使用,让人难以理解。
关于罗卓英在解放战争中被“雪藏”的事情大家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罗卓英自己不愿再打仗了,也有人说是蒋介石对他失望了。
不过到了台湾地区后罗卓英的地位依旧没有任何变化,还是蒋介石身边的大红人。
可见蒋介石并未对罗卓英有过其他想法,或许是罗卓英自己不想再打自己人了。
罗卓英将家人从内地接到台湾后,在那也就生活了十几年后就去世了。
1961年,罗卓英因糖尿病去世。
结语他一生征战无数,创造了许多卓越的功绩。
罗卓英的能力是非常出色的,这点毋庸置疑,可惜他走的路始终和我们不同。
对抗日本人毫不手软,面对中国人放下武器,退居幕后。
罗卓英的一生是轰轰烈烈又默默无闻的,他在国军中堪称异类。
从被陈诚信任,到受蒋介石重视,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抗敌,最后远走台湾,鲜为人知。
他或许也有过错,但毋庸置疑的是,他于民族、于国军是功大于过的,
一代抗日英雄最后病死台湾,实在不知道这是他的幸还是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