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一封福建寻亲信,让缠绵病榻的贺子珍动容:我想见见她!

癸妹聊历史 2023-05-12 15:45:57

一纸读罢,贺子珍的眼中浸满了感动的泪水。当时她因偏瘫已经无法自行站立,只能恳求身边的医务人员:

“我想见见她!”

但是因为一些特殊原因,贺子珍终究没能如愿。一场跨越数十年的寻亲之旅,最终只能以遗憾收尾。

当年给贺子珍寄信的人是谁?她们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含泪将女儿托付,岂料却意外频出

贺子珍是毛主席第二任妻子,他们在战争年代相识相知,并由此产生了动人的爱情。在共同奋斗的那段时间里,贺子珍先后为毛主席生下6个孩子,但其中5个或夭折或失散。

毛主席有两个女儿,一个是李敏,另一个是李讷。但其实他和贺子珍还曾生下一个女儿,只不过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未能相认。

1928年,19岁的贺子珍被安排到毛主席身边工作,不久后便与毛主席结婚,此后便一直担任中共湘赣边特委机关秘书、毛主席的秘书。

在那段风雨飘摇的战争岁月里,任何一段感情都弥足珍贵,他们是伴侣也是战友,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

因为开辟根据地的需要,红军战士们从国民党手中抢占了福建龙岩,彼时怀有身孕的贺子珍受了不少罪。好在后来形势稳定,贺子珍这才顺利产下了一名女婴。女儿的到来让毛主席夫妻俩倍受鼓舞,他们对革命最终的胜利充满信心。

这名女婴是毛主席和贺子珍的第一个孩子,又是毛主席的第一个女儿,夫妻俩对她的疼爱之情溢于言表。特别是对于初为人母的贺子珍来说,这个孩子更像是上天赐给她的礼物。

如果没有战争的话,这个孩子一定会拥有美好而幸福的童年,可惜残酷的现实让一切美好愿景都化为了泡影。很快新一轮的斗争便开始了,斗争意味着流血和牺牲,没有人知道第二天会面临什么情况。

在这种严峻的斗争形势下,夫妻俩自然无法分出精力去照看一名婴儿,只能将她寄养。毛主席心里对女儿万分不舍,但他知道最难过的人当属贺子珍,必须做好她的思想工作。

每个孩子都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贺子珍自然也无法接受孩子的离开。可红军战士们每天都会面临死亡,孩子跟在他们身边只会徒增危险。正是出于这一点考虑,贺子珍最终才被说服,同意将孩子送到老乡家里抚养。

待擦干泪水后,贺子珍便亲自抱着孩子来到一位老乡家里。随后她郑重地将孩子交到了大嫂手里,嘱托她好生照看,将来稳定了第一时间便会来接回孩子。

善良淳朴的大嫂,紧紧握住贺子珍的手:“大妹子,你放心,我一定好生照看。”

图片源于网络

临走前,贺子珍拿出十块银元硬塞给了大嫂,随后便头也不回地走了。她知道只要革命一天不结束,她就无法和孩子安然团聚,所以她能做的就是尽快争取革命的胜利。

整个过程贺子珍都没有流泪,但到了没人的地方,两行热泪还是忍不住顺着眼角落下。她觉得对不起孩子,可当时形势严峻,她根本别无选择。

之后,贺子珍装出一副轻松的样子回到了住处,她不想让丈夫也跟着伤心。殊不知毛主席早已偷偷抹了几回泪,这对胸怀崇高革命理想的伴侣把一切悲伤压在心底,坚定踏上了继续革命的道路。

他们坚信,革命很快就会迎来胜利,到时候一家三口便可以重逢。可一切并不如他们所料想的那样,当初和孩子的匆匆一别竟成了永恒。

1932年,革命进入了相对平缓的阶段,贺子珍也终于可以抽出身来打探孩子的消息。但因为工作性质特殊,贺子珍一时走不开,她便委托毛泽民去当初那位老乡家里看一看孩子。

根据贺子珍提供的线索,毛泽民很快就寻到了那位老乡家里,也见到了当初那位大嫂。可还没等毛泽民开口询问,大嫂便流着泪说道:

“孩子已经走了!”。

这句话犹如晴天霹雳一般,毛泽民一下愣住了,而得知消息的贺子珍更是当场就晕了过去。

毛泽民

不相信女儿夭折,不放弃终得线索

毛主席和贺子珍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个结果,他们一度怀疑是那位大嫂说了谎,刻意隐瞒了孩子的去向。可经过一番仔细调查后,发现大嫂可能并没有说谎,孩子很可能在他们走后不久便因病夭折。

虽说这种理由很难让人信服,但毕竟过去了两年多的时间,贺子珍也无法回忆起当初的一些细节,这件事最终也只能不了了之。但贺子珍坚持认为孩子还活着,可受形势所迫她无法亲自前去调查,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当地一些参加过革命的红军身上。

不久后,贺子珍听到了这样一种说法。当年国民党大搞白色恐怖,和共产党产生联系的老百姓大多都遭受了迫害和打击。

而帮贺子珍抚养孩子的大嫂自然也难以避免,所以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她可能提前将孩子给送到了别处。但是孩子在此过程中遗失了,以至于大嫂只能编造借口来掩盖她的过失。

当然这种说法的真实性有待考究,但只要孩子还活着,就总还有寻到她的希望。

1936年,中央还特意为此事成立了一个调查小组,调查人员不放过任何一个线索,希望能了却毛主席和贺子珍的一桩心愿。

但在那个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人们的生存都很难得到保障,又有谁会去关注一个孩子下落呢?

调查组深入福建龙岩,先后花费了数年时间,但一直没有任何结果。贺子珍彻底陷入了绝望,后悔当初将孩子送了出去,一种强烈的无力感死死笼罩在她的心头。

后来一位名叫罗万昌的老红军得知了贺子珍寻女的故事,这种纯粹的母爱让他深受感动。

作为土生土长的龙岩人,他感激红军曾经为他们家乡带来了解放,所以便决定倾尽所能回报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恩情。

贺子珍对罗万昌的做法表达了感谢,但她对此已不抱希望,目前最重要的是革命工作。

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就在所有人都放弃的时候,罗万昌却找到了一条至关重要的线索。

龙岩当地一个姓杨的农民和罗万昌讲起了曾经的一段往事,当年国民党军队来到龙岩调查共产党,当地百姓几乎陷入了人人自危的局面。为了避免受到迫害,他们只能尽可能断绝曾经和红军产生的种种联系。

一天,当这位杨姓农民下地干活的时候,突然听到一旁的枯井中传出了婴儿的哭声。他急忙过去查看,结果顺着绳子拽上来一个被放置在吊篮中的女婴。他明白这可能是哪个红军留在当地的后代,便冒着危险将女婴偷偷带回家抚养,并给孩子取名为杨月花。

后来孩子的命是保住了,为了让女婴能够更好地活下去,这位杨姓农民便把她送给了镇上一个大户人家抚养。

一般人家都不太愿意接收女婴,但当时那家的夫人刚好想要一个女儿,于是便留下了年幼的杨月花。此后杨月花便一直在那里生活,直至成人。

等到罗万昌顺着线索一路找到杨月花的时候,她已经是六个孩子的母亲了。杨月花平日里在龙岩电影院上班,她的丈夫则是附近粮站的一名工作人员。简单寒暄后,罗万昌表明了来意,并且告诉杨月花,贺子珍这些年一直没有放弃对她的找寻。

杨月花对此感动不已,这些年间她其实也听说过一些传闻,说她是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女儿。但杨月花从没有相信过这种话,她一个在龙岩地区土生土长的农家女孩,怎么会是伟大领袖的子女。

可如今罗万昌找上门来,杨月花也不得重新审视这种说法的真实性。

一番交谈后,罗万昌发现杨月花的身世和贺子珍的女儿高度吻合,只需当面再核对一些细节,失散多年的一家三口便可以重聚。但因为种种原因,贺子珍始终没能跟杨月花见上一面,这让她觉得十分遗憾。

“母女”相知难相逢,遗憾之外存感恩

直到1977年7月,贺子珍的女儿李敏前往龙岩视察工作,她这才有机会让李敏替她和杨月花见上一面。

但是因为一些特殊因素,李敏也无法贸然与杨月花见面,只能默默把那份“姐妹情”深埋心底。

其实人群中的杨月花早就认出了李敏,她也一直盼望着和家人相认的时刻,但她还是克制住了这种情感,没有主动上前和李敏打招呼。贺子珍费尽力气才找到失散多年的“女儿”,但却始终无法相认,她的心里难过万分。

虽然无法相见,但贺子珍还是一直关注着杨月花的生活。杨月花从小经受了不少磨难,但她把这一切都当作命运的馈赠、人生路上的宝贵财富。

她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丈夫十分疼爱她,几个儿女也都十分孝顺,这种踏实而平淡的生活令她十分满足。

得知“女儿”一切安好,贺子珍的心里好受了许多。后来有记者专门对杨月花一家人进行了采访。在镜头面前,杨月花表示很感激现在拥有的一切,她坚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杨月花的儿子深知母亲的不易,他表示其实母亲也曾经历过很多困难,但都被她咬着牙一一克服,她对待生活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单从性格上来看,杨月花似乎也有几分毛主席身上大无畏的乐观精神,她从不会抱怨当下的环境,永远对未来充满希望。这种精神是每个人成功的关键,也是共产党人成功的法宝。

1979年,贺子珍的身体越来越差,还患上了偏瘫。她后来只能靠轮椅行走,否则便要一整天侧卧在床上,自感时日无多的她对“女儿”产生了更深的眷恋。

在贺子珍的强烈要求下,杨月花的身份得到公开。随即当地领导找到了杨月花,当面告诉了她一个好消息:如果身份属实的话,她很快就可以前去探亲了。

得知消息后,杨月花激动不已,对不久后的见面充满了憧憬,甚至她都想好了见面要说些什么话。

为了不让这次见面显得太过冒昧,杨月花亲手写了一封寻亲信寄给了贺子珍。当病榻上的贺子珍收到“女儿”来信的时候,两行清泪顿时就顺着眼角流了下来,她急切地唤来身边的护士,略带恳求的说道:“我想见见她!”。

贺子珍的想法很快便被护士报告给了上级领导,但是碍于种种特殊因素,上级始终没有同意她的请求。

其实贺子珍心里也明白,凭她一人根本无法确认女儿的真实身份,但她就是不忍心让希望化作一场空想。

当晚贺子珍久久不能入睡,不断溢出的泪水打湿了枕头。后来得知消息的杨月花也是接连叹了好几口气,她不理解为何同贺子珍见一面会如此艰难,但她只能默默接受这种结局。

从那以后,贺子珍的身体就一日不如一日。

1984年4月19日,在上海接受治疗的贺子珍突然病情加重,经医生抢救无效后黯然离世。

贺子珍的离开让杨月花悲痛不已,虽然“母女”二人始终未能见上一面,但她早已把贺子珍当成了亲人。

就在贺子珍去世后不久,杨月花也因病提前退休。为了了却母亲生前的遗愿,李敏特意赶到龙岩探望了身体欠佳的杨月花,这也是“姐妹俩”第一次正式见面。

因为工作原因,李敏并没有逗留太久,但她们彼此早已感受到了对方的温情。

李敏

此生未能和父母见上一面,实在是作为子女的一个巨大遗憾。但好在“母亲”贺子珍那边的亲人还与她保持着联系,这让她的内心多少得到了几分慰藉。遗憾是难免的,但她心中更多的是荣幸和感激。

在杨月花的家里,至今还摆放着一张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合影。每次想念“父母”的时候,杨月花都会把照片拿出来细细端详,跟他们说上几句心里话。

虽说这件事终究成了一个遗憾,但有时候遗憾又何尝不是另外一种圆满呢?只要他们能各自幸福快乐,就已足够。

杨月花和贺子珍之间,是否真的具有血缘关系也尚未得到证明,一切似乎都只是杨月花和贺子珍的“一厢情愿”。

但既然没有得到验证,就代表还留有一种希望和可能。

杨月花并不是在期待什么,她的种种表现都是人们对于亲情的正常渴望,这份情感上的寄托才是杨月花和贺子珍坚持的真正意义所在。

贺子珍和杨月花这对“母女”之间的感人故事令人动容,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0 阅读:25

癸妹聊历史

简介:传递有趣的文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