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11月15日,大清朝最后的掌门人也是晚清皇室最后一个实权掌权者慈禧去世了。
对于她的一生,就连“毁誉参半”都是嘉奖。
因为她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导致中国近代化走了许多弯路。
1.母凭子贵且专擅权术的女强人慈禧本来只是一个小小的贵妃,但因为利欲熏心所以才代替清心寡欲的正宫皇后慈安执掌后宫政权。
可能不知是上天眷顾,还是天灭大清,咸丰皇帝终其一生只有两男一女,其中一个便是慈禧所生,也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
因此,慈禧母凭子贵,顺利地登上了皇太后的宝座,与慈安一起并称为东、西两宫太后,这也是西太后慈禧的由来。
但作为正宫的东太后慈安仍具有绝对的权利,慈禧只不过是个阴差阳错才登上台面的“跳梁小丑”。
但因为慈禧很善权术,所以宫中以及朝堂上的大小事务大多由慈禧决定,这也为慈禧日后篡权做了伏笔。
2.不顾大局、任人唯亲的“狭隘民族主义者”慈禧太后掌权时期,是汉族士人的黄金时期,大名鼎鼎的中兴四大名臣(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还有左宗棠)都从这个时代崛起。
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掌权者,也是时代的弄潮儿,可是因为慈禧的干预,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真正的权利中心。
当时权利最中心的地区都由满清贵族们牢牢地握在手中。
例如:洋务运动初期,恭亲王奕䜣统帅总理衙门(行政大权)、军机处(军政大权)以及海关税务总司(外交权利),掌握了国家最后的命脉。
而所谓的晚清四大名臣虽然表面风光,但实际上都只是任人摆布的“提线木偶”罢了。
其中最惨的还要数李鸿章,每次要签订不平等条约,必定要把他拉出来救场。
签完字之后,又把他作为“卖国贼”打发回去。
可笑至极,无耻至极。
还有大清后期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其实它的直属机构也是醇亲王所在的海军衙门。
那些所谓的海军提督大人只不过是个办事的罢了。
可能因为慈禧本身出身不正,所以她极度“自尊”。无论是什么事情,她都极度讲究“排场”。与清代历代掌门人节俭不同,她的生活开支要超过了清朝先代皇帝的总和。
(1).日常饮食方面
在个人生活上,她食不厌精,日常午膳必须满汉全席108道菜,而且每道菜最多吃三口。
到了年夜饭,她就更过分了,单单只侍奉她用餐的太监就有五百余人(据《清史稿》记载,慈禧去世的那一年,她还用坚持排面。),而且她甚至不允许皇帝和皇后用餐。
只有等她吃完之后,皇帝才可以入席。
(2).服饰方面
慈禧对珠宝首饰的喜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仅仅慈禧头上最爱戴的凤冠,物价就超过北洋水师一年的军费。
因为它上边有价值千万的珍珠,而且是十几颗。
为了迎合她对碧玺的喜爱,美国加州甚至出现了专门为她供应的碧玺矿。
不仅如此,看到消费潜力的著名奢侈品牌蒂芙尼公司甚至连续八年为慈禧专门私人订制。
ps:只有八年是因为:八年之后慈禧去世了。
八国联军侵华之后,西太后慈禧被迫出逃,路上连口“好饭”都吃不上,这让每天都“锦衣玉食”的慈禧太后非常难受。
所以她不顾事实如何,更不顾天下苍生的死活,叫嚣着向西方十一国公开宣战。
这甚至连以卵击石都不够形容了,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在诏书发出的第一时间,邮政大臣盛宣怀便知道这是自取灭亡,于是他扣而不发,秘密联系刘坤一(两江总督)、李鸿章(军机大臣)、张之洞(湖广总督)。
在四人在冥思苦想之下,最终决定“社稷为重,君为轻”,达成一致。
挽救民族危亡的“东南互保”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实行了下来。
PS:东南互保最后一条:如果太后和皇帝兵败被杀,为延续中华命脉,保佑天下苍生,他们将推举李鸿章为大总统。
5.毁掉大清最后希望的“大英雄”这个经常把奏折写错字的女人,哪怕临死前也不消停。
慈禧于1908年11月15日去世,而发动戊戌变法的皇帝光绪比她早一天去世。
PS:光绪皇帝在位期间改革吏治、整顿朝纲还任用维新人士,是不折不扣的晚清“救世主”,他为这个早已腐朽的王朝带来了最后的光。
只不过慈禧把他狠狠地掐灭了。
1908年11月14日,年仅三十七岁的光绪皇帝突然暴毙。
据后世有关科学家调查可知:光绪帝死于砒霜中毒。
虽然我们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这是慈禧太后的所作所为,不过作为当时皇宫之内最大的话事人来说,慈禧绝对对此事脱不了干系。
6.可笑的改革者,德不配位的“话事人”在明白自己把大清王朝搞得一团糟之后,慈禧太后也想到过补救。
她再也不讲究什么“三叩九拜”,也不再说什么“君臣礼仪”,反而是相当开明地接受了“握手言欢”。
但就如同她接受了照相机、汽车一样,这些东西只不过是她享乐的借口罢了。
她花费大量金银请洋人为自己作画,还花重金购置“奔驰”方便自己出行。
她所谓的“民主化改革”以及“君主立宪制”只不过是照猫画虎的“纸老虎”、换汤不换药的“可笑游戏”。
她费尽心机为民造福而民主化的“所谓的内阁”是名副其实的皇族内阁,国家大权被皇室成员牢牢地握在手中。
也是因此,立宪派对清政府彻底失望,革命派实力大大加强,辛亥革命的爆发也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虽然慈禧一生因为“放荡不羁爱自由”而饱受后世人所诟病,笔者也是如此。
但笔者在这里还是要说一句公道话:
至少慈禧与太监的宫闱趣事绝对是假的,因为太监从来不被允许进入慈禧的寝殿,哪怕李莲英也是这样。
没一个太监可以从慈禧身上捞到哪怕一分油水。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
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
部分图片自网络搜集 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清史稿》《走向共和》《晚清血泪》《海国图志》《曾国藩传》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