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阿拉伯世界开始出现复苏的希望,一批有着强烈民族主义情感的政治人物开始逐渐登上了中东的舞台。
在埃及以贾迈勒·阿卜杜勒·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起了军事政变,推翻了英国扶持的法鲁克王朝,废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
没落的大英帝国不得不接受了埃及独立的事实,从1954年开始英国逐步开始撤出驻埃及英军,到1956年英军完全撤出埃及,到此埃及领土上除去苏伊士运河都回到了埃及政府的管控下。
苏伊士运河作为沟通亚欧最重要的通道有着不可取代的战略地位,从开通以来一直为英国管控随后法国人也加入了对苏伊士运河的管控。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的衰弱已经不可阻,但埃及要收回苏伊士运河这个战略要地也大大的刺激了英法两国。
英法在外交和政治上无法使埃及妥协的情况下,秘密的开始联系以色列谋划对埃及进行武力干涉。对于以色列来说这真是个天上掉下来的借口,由于作为阿拉伯国家的埃及封锁以色列的船只通过亚喀巴湾的蒂朗海峡和苏伊士运河,以色列早在1955年便制定了对埃及出兵的计划。两者一拍合。
以色列率先向埃及西奈半岛发动进攻,由于埃及主力部署于尼罗河三角洲及运河地区,西奈半岛只有3万左右的驻军,虽然西奈半岛的埃及军队奋起抵抗,但战局持续向埃及不利的方向发展。
当埃及紧急调兵开进西奈半岛时,英法两国以埃及承认两国对苏伊士运河的所有权为最后通牒向埃及政府下达了最后通告,纳赛尔领导的埃及政府当夜便加以决绝。英法正式对埃及宣战,两国出动海军和空军对埃及主要大城市进行狂轰乱炸,并在一周内空军横扫了西奈半岛的埃及军队及赛义德港,拥有250余架飞机的埃及的空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海军也失去了制海权,为了避免西奈半岛的埃及军队遭到英法和以色列的夹击,埃军开始从西奈半岛撤退。而西奈半岛也逐步被以色列占领。
在取得了制空权和制海权后英法开始在苏伊士运河区域开始登陆作战。但英法低估了埃及的抵抗运河区的战斗进入僵持,英法军队一直无法全面的占领运河区域。
军事上的节节败退的同时,作为埃及背后的势力苏联终于将注意力转到了中东,由于匈牙利十月事件逐渐明朗化,苏联有了足够的精力开始为自己的小弟发声。苏联以不同的措辞照会有关各方。在致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的信中称,以色列的行为“将使以色列是否能继续作为一个国家而存在发生问题”,致使本·古里安大为不安,赶紧向联合国表示接受其一切停火建议而不带任何附加条件。在致英国首相艾登和法国总理摩勒的信中称:“如果拥有各种现代化毁灭性武器的更强大的国家向英国和法国进攻的话,那么英法两国会处于何种境地呢?”致使英法慌忙要求美国保证北约组织的团结。而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函则称,“如果这场战争不予制止,则将险象环生,并能发展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美国和苏联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拥有原子武器的大国,对于制止战争和恢复近东地区的和平负有特别的责任。
迫于苏联的压力和美国自身的利益,美国开始调整自己的政策来压制英法迫使英法不得不放弃苏伊士运河。
1956年11月7号英法在不甘中宣布停火,并于22号撤出全部军队。在埃及应允以色列有蒂朗海峡水面航行和空中飞行权后,以色列军队于1957年3月从西奈撤出全部军队,所遗有争议的加沙地带和亚喀巴湾沿岸地区由“联合国军”暂时管理。
在这场战争中,英、法两国的野蛮干涉不仅没有夺回苏伊士运河更是加快了其全球殖民统治的瓦解,而作为保家卫国的埃及则付出了死亡1000多人,伤2万多人,损失飞机200架,五大城市遭到严重破坏,1.2万幢住宅毁于战火的代价,最后还是通过苏联的介入才保住了苏伊士运河和西奈半岛。唯一得利的就只有以色列,通过战争以色列解除了埃及对蒂朗海峡的封锁,亚喀巴湾的航行不再受阻。
战争结束后,虽然军事上失利,但埃及凭借苏联人的介入获得了政治上的胜利,逐渐成为阿拉伯世界对抗以色列的主要力量,而随之兴起的泛阿拉伯民族主义也从埃及向整个中东阿拉伯世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