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
我们介绍的朱开沟遗址在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乡朱开沟村。“朱开” 是蒙古语里 “心脏” 的音译,听着就挺特别。朱开沟的水从东北往西南流,到纳林塔就汇入束会川,接着继续南下,最后流进黄河。它就像个沉默的老人,静静看着河水悠悠流淌,看着先民们在河边种地、盖房、生儿育女。它在那儿等了好久好久,就盼着我们去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把那些过去的事情,一点点拼凑起来。
1974 年,就在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乡朱开沟村,有个不得了的发现。在东西有 2 公里长,南北也有 1 公里宽的这片地方,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遗迹多得像天上的星星,这儿一点那儿一点,虽然不连贯,可就像远古的人在悄悄跟咱们说话。藏着好多好多以前文明的故事。
后来,内蒙古文物工作队,也就是现在的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了艰苦的发掘工作。他们前前后后一共挖了四次,总共挖了大约 4000 平方米。朱开沟遗址的神秘面纱,就这么慢慢被揭开啦!
每次发掘就像穿越时空,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在朱开沟遗址,那收获可太惊人了!发现了 83 座古人住的房子、207 个灰坑,也叫窖穴,还有 329 座墓葬和 19 座瓮棺葬。
除了这些,还挖到好多宝贝。大量的陶器标本,能帮咱们研究古人的生活。还有动物骨骼标本,能鉴定出是啥物种,了解当时的生态环境。
专家们把这些出土的遗迹和遗物仔细研究一番后,发现这遗址历史超悠久。上限能追溯到距今 4200 年的龙山时代晚期,下限大概是距今 3500 年的商代前期,前后延续了差不多 800 年。
这朱开沟遗址可太重要了,为研究内蒙古中南部的古代历史,提供了特别珍贵的实物资料。因为它意义重大又独一无二,学术界就把这一片遗存命名为 “朱开沟文化” 。
朱开沟文化一确立,就揭开了一个大秘密!在鄂尔多斯地区这片核心区域,曾经生活着一群特别有个性的古人。原来大概在距今 5500 年前,也就是仰韶文化晚期,就有一群人在这儿扎根了。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此,不断发展壮大,成了朱开沟文化的主要群体。这些人可不安分,他们还和周边的人群打交道,把人家的一些文化元素也吸收融合进来。就像交朋友一样,你学我一点,我学你一点,最后形成了独特的朱开沟文化。
举个例子
在陕北以及内蒙古中南部,出现了源自山西陶寺文化的肥足鬲。在目前的证据下,只能认定它起源于山西临汾盆地。据专家推测,在陶寺遗存发展到肥足鬲阶段的时候,受到了来自中原地区某支考古学文化的排他性攻击。于是,有一部分人被迫背井离乡,前往远方寻求庇护。这些 “远方” 就包括陕北和内蒙古中南部。也许这就是陶寺人群最后的归宿之一。他们迈出的每一步,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受到文化浪潮起伏的影响,给我们留下了一连串线索,好让我们去拼凑他们的故事,去理解在人类历史这个广阔舞台上,文明是如何兴起、衰落以及适应变化的。
还有更神奇
后来在这儿,竟然发现了华夏第一剑。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各位朋友
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