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用药心得:柴胡逐郁外出,紫苏逐寒外散,茵陈逐湿外泄

李大哥知识分享 2025-02-02 09:58:39

柴胡、紫苏、茵陈这3味药,中医临床较为常见,有的人家里就备有,但它们性味归经和主要用途都不一样:

柴胡是辛凉解表药,紫苏是辛温解表药,茵陈是利湿退黄药,将这3味药联系在一起,是因为有4个相同点:

1、从种属看,它们是芳香型植物药,有厚重和香浓的药气,柴胡是清香,紫苏是辛香,茵陈是绵香。

2、从性质看,它们是特种药材之一,柴胡是少阳半表半里的专药,紫苏是解风寒和鱼蟹中毒的专药,茵陈是利水渗湿退黄的专药。

3、从用途看,它们是年节常备药,逢年过节舟车劳顿身体不适,寒热往来一般用柴胡组方,腹胀滞胃用紫苏,喝酒伤肝湿热用茵陈。

4、从应用看,它们是引经药+逐邪药,柴胡向外引邪,紫苏行气解郁,茵陈引黄外散,都有不错的表现。

时值冬季,当前正处于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期间,从临床经验看,过年期间风寒、寒湿、郁证较多,也正是柴胡、紫苏、茵陈派上用场的时候。

有的人可能有疑问:柴胡、紫苏、茵陈不是春季用得比较多吗,而且是春季才长出来?现在使用是不是搞错了?

其实中医用药不能拘泥于时令,更要考虑对症用药。柴胡、紫苏、茵陈是一年四季都能用,遇到合适的证型就辨证大胆用,从用途上看,集中体现3句话:

柴胡逐郁外出,紫苏逐寒外散,茵陈逐湿外泄。

1、为什么说柴胡逐郁外出?

柴胡味辛、苦,性平微寒,归肝、胆、肺经,入肺则走表,入肝胆则走血走里,寒热往来,半表半里就十分合适使用,加上人体十二经络,十一条是走肝胆的,所以意味着柴胡能调理很多病症。

临床上,柴胡可当引经药,如补中益气汤;可当疏肝解郁药,如逍遥丸;可当透表泻热药,如小柴胡汤;可当高热救急药,如大柴胡汤。这些病症的背后,柴胡是通过走肝经起效的,肝最怕郁,所以柴胡治郁症,是临床的重要考虑。

柴胡分南北两种,北柴胡以根部炮制入药,南柴胡是全草入药。无论哪一种柴胡,中医认为它可“推陈致新”,也就是把旧的赶走,扶上新的,意味着柴胡补益作用不多,主要是破气、耗散的用途。

肝木产生郁症,是一年四季都有的,妇科很常见。《神农本草经》说:柴胡主心腹,去肠胃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柴胡药气善于走窜,辛开苦降,疏达木气,升降之间把瘀堵的气结破开,引导内闭郁热外散,作用的地点在中焦,但本质上是疏肝解郁,疏肝清胆,把郁气赶走。

郁气被赶走,肝木疏通,人的精气神就恢复了,这就是柴胡的主业,临床上叫“助肝气上升宣发”和“中焦开郁行阳”。

中医临床有“十大名方”,4个有柴胡参与,柴胡药材疏、破、解的功效可见一斑。

2、为什么说紫苏逐寒外散?

紫苏作为“纯阳之草”,它其实是“5个药”,即:紫苏叶、紫苏子、紫苏梗、紫苏苞、紫苏根。临床上紫苏叶应用最多,所以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一般默认紫苏就是紫苏叶。

紫苏叶味辛、温,入脾肺二经,药食两用,食用是当香料和配菜,在湖南、两广等地很盛行,药用是解表行气和营散寒,调畅气机,散除体寒。

紫苏叶是临床上“散寒三药”之一,另外两个是大名鼎鼎的桂枝、麻黄,尤其是对风寒感冒有明显疗效。在病症初起时,用紫苏叶和生姜片煎水,一碗下去寒邪就逐出了。

紫苏叶散寒有2条路径:

一是利用其辛温之气,调和脾胃,改善运化和升降,通顺气机,由于紫苏叶本身就是“固阳升阳”的纯阳之草,气机畅通了,体寒就通过体表逐开驱散。

二是体内寒气凝滞且阳气不足,出现结节、肌瘤等肿块时,多发于甲状腺、乳腺、胞宫等部位,用紫苏叶提振阳气,促进气血畅通,就能缓解寒积引起的结节、包块。

紫苏叶入药常见的方剂有:宣通理肺丸、涤痰祛瘀汤等,还有提取物用于治疗甲状腺异常、腹泻等病症。

3、为什么说茵陈逐湿外泄?

茵陈味苦、辛,性微寒,入脾、胃、肝、胆经,临床可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中医辨证阳黄、阴黄皆可使用,尤其是对付湿热黄疸见效较快,比现代医学手段还高效。

茵陈的功效,最早是华佗发现的,后经张仲景推广。张仲景凡是治黄疸,必用茵陈。到了现代,成年人黄疸基本和肝病联系在一起,所以很多人就认为茵陈是“肝病专用”,有“茵陈大枣汤,肝病好单方”的说法。

茵陈是“报春使者”,冬春之交刚暖和就长出来了,田野上绿油油一大片,老百姓通过观察早春茵陈的长势,可以预判当年春夏两季湿气重不重。如果茵陈长得特别好,那么湿气很可能比较多。

茵陈采收有很强的时令要求,采收三月最佳,四月就变老了,到了五六月只能当柴火。所以有“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茵陈当柴烧”的俗语。虽然茵陈是草本植物,但它却可以疏通木气,即入肝木,疏肝气。

中医认为,黄疸就是湿气瘀滞的表现,肝木瘀滞,表气不开,湿滞中焦,慢慢全身皆黄。茵陈清湿热效果一流,化湿气、疏肝木,当湿热熏蒸,引起瘀滞,就出现黄疸,伴有小便不利等症状。

由于茵陈药性微寒,所以在急性肝炎引起的黄疸早期使用是合适的,但如果拖得太久,进入慢性期,茵陈就不合适了,应该用蒲公英或栀子,用药时机要把握准。

总之,柴胡逐郁外出,紫苏逐寒外散,茵陈逐湿外泄,是中医临床应用的宝贵体会,关键是辨证,用对症状,用准时机。由于柴胡、紫苏、茵陈药量有严格限制,有一些不适合人群,所以用药一定要遵医嘱,不可乱用。

1 阅读:102

评论列表

博大沉雄

博大沉雄

4
2025-02-02 14:29

有病无病防风通圣,摸不准头绪就桂枝汤加减或者小柴胡躺道保证OK[鼓掌]

李大哥知识分享

李大哥知识分享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