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这是众所周知的,而这其中对于这些省市自治区还有详细的划分,比如我们的战区就分东南西北中五个,除此之外还有地理称呼上的东南西北,当然最多的还是常被称呼的华东华北这些称呼,而本篇文章就来讨论一下,单纯从地理气候人口角度来说,这些区域的发展前景。
按照惯例,从东北说起

说到东北,我们常说东北三省,但实际上很多地方是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也算进东北的,那我就干脆也不分开了,直接把内蒙也算进东北,那么更准确的说法就是东北三省一区
说振兴东北说了很久了,说振兴东北也主要说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嘛,建国初期有着相当辉煌的工业成就。

但是说真的,东北其实并不适合发展工业,就一点,天气太冷了,冬天动不动就零下几十度,而且一个冬天就五六个月,有个地理决定论的看法是,文明应该发展在寒带,因为寒带的人生活艰苦,比热带的人更会动脑子。但是这论调是拿欧洲做例子的,他们所说的寒带基本上就是英国那种,但是英国那种寒冷也就是华北那种寒冷,东北这动不动半年的寒冷,加上零下几十度的天气,就算地理决定论的鼓吹者来了,也会高喊太冷了。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俄罗斯为什么工业发展不上去,不管是沙俄,苏联,现在的俄罗斯,怎么折腾,工业尤其是民用工业都发展的很一般,或者说很糟糕呢,就是因为俄罗斯大多数土地都是寒带,工业发展性价比太低了。
其他不说,工业需要兴建工厂,大规模基建,而寒带这天气就意味着有大半年搞不好就荒废了,维护成本也更高。
有个有趣且大多数人不知道的事,就是沙俄到苏联这段历史,很多人喜欢比较沙俄和苏联的经济成就,尤其很多人发现苏联花了很久才达到沙俄的经济成就,就说苏联也就那样。却不知,沙俄当时疆土是包括现在的波兰的,而且沙俄的大量工业是放在波兰的,为什么?因为波兰虽然在欧洲也不算一等一的土地,但是在当时的沙俄境内,有港口,温度适合,离销售市场近,也绝对是一等一适合工业发展的了。

俄罗斯的气温其实除了西伯利亚地区,甚至和东北都差不多,甚至比东北还暖和一点,所以当年沙俄在东北,还有苏联援建,都选择东北建设了不少工业,因为气候环境真的很接近,都不用适应了。
但事实上呢,东北发展工业尤其是民用工业的难度确实是太大了,尤其是从性价比来说,其他不说,华北发展工业的条件就比东北好太多了。假如是正常的投资,肯定选择华北而不是东北。

东北三省面积78万平方公里不到,人口一亿,平心而论,这个面积这个人口,其实不算多,德国日本都3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个八千万人口,一个一亿人口。
但还是那个问题,东北太冷了,德国就不提了,夏天不算热,冬天冷,也就是零度左右,也就是我国长江流域冬天的气温。日本嘛,有个北海道,因为太冷了,日本政府拼命鼓吹移民,至今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就是500万人口,日本有个著名的电视剧北国之恋,里面描写北海道就是冷得让人瑟瑟发抖的感觉,而东北其实还比北海道冷。当然,东北地方大多了,黑龙江和辽宁的气候就不完全一样。
总而言之,东北或许有很多问题,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天气,东北最大的好消息其实就是气候真的变暖了,所以说东北人口外流,真的是一种自然选择,尤其你看东北外流的去向,除了各大城市,主要就是海南岛广西这些南方,所以选择暖和的天气真的是一种人的天性。
那么东北该怎么发展呢?一方面和俄罗斯一样,保留一些高技术含量的产业,放弃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另一方面学习北海道,发展一些旅游观光产业,然后人口向稍微暖和的地方和人口较少流动,(其实现在已经基本上接近平衡了)比如山东,内蒙,还有南方,也不用太多人为的改变,目前的自然流动就可以让东北慢慢的复兴了。
那么内蒙呢?内蒙和东北三省还不一样,东北三省人口是稍多,尤其是相对严寒的天气来说,多了一点,也不算太多,内蒙则不一样了,内蒙固然有些地方天气太冷,可是人太少了,118万平方公里,才2400万人口,黑龙江是东北三省里面积最大的,也是最冷的,47万平方公里,也有3000万人口。按照正常的情况,内蒙怎么也应该达到五千万人口才对,而且内蒙都不用做什么事,自己的矿产资源就足够养活这些人口了。
其实东北三省和内蒙之间内部调剂一下是最好的,东北人口去内蒙一些,内蒙的矿产资源去东北深加工,东北着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然后两地都发展农业畜牧业和旅游业。
宏伟蓝图
一派胡言!
用户10xxx69
辽宁冬天零下20算冷的,天数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