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行上海”:夜秀杨浦滨江

上海城市更新 2024-05-25 11:07:35

杨浦滨江以前被称为“工业锈带”,这些年经过产业升级和公共空间开放,变得越来越漂亮。对于住在这里的居民来说,他们肯定有更深的感受。把“锈带”变成“秀带”的这个过程可能还需要时间,但是我们相信,只要坚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杨浦滨江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江风吹佛,夜游滨江。

随着城市更新进程的推进,虹口与杨浦滨江一带的许多老旧小区已然封户拆迁,周围那种熟悉的烟火气不见踪影,只剩孤独和冷清。不知道这是嬗变前的迷茫,还是完成历史使命的退场?也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临潼路直接通向黄浦江,沿街的景象也证实了这种感觉。实际上,不仅是这条路,还有舟山路、霍山路、东余杭路、唐山路、保定路、惠民路等等,纵横几条街区,涉及到几万户人家。还有大名鼎鼎的提篮桥监狱据说也要搬迁,以腾出空间,变成城市景观、文化旅游等功能。

“这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走在这路上,想起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心情多少得以释然。

一块铭牌,几段历史,若一目十行而过,无疑是对这珍贵遗产的不尊重。工业锈带上的人文历史、中共党史,都是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荣光与骄傲。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百年前那群勤工俭学先辈的形象,至今读来依然感慨不已。从百年历史的角度来看黄浦江,这里是“站起来”的策源地,也是“富起来”的践行地,更是“强起来”的见证地。

原黄浦码头,是现在的秦皇岛码头。这里是百年前先辈们勤工俭学的主要起锚地。

杨树浦路640号瑞镕船厂旧址

杨树浦路640号瑞镕船厂旧址,作为优秀历史建筑被保护起来。以时间排序,这里见证了万隆铁工厂、瑞镕船厂、英联船厂、上海船厂修船分厂的变迁,也是上海修船造船业百年发展的缩影。

想起海军节期间轰动坊间的052驱逐舰造访北外滩。在强国强军的路上,中国这些年“下饺子一样”的下海舰只,上海船厂就是主孵化基地。这里以及江对面的1862船厂遗址,说明了曾经;杨浦大桥另一端的中华造船厂说明着现在;而真正的未来则在崇明甚至横沙岛——大国重器走向深海。 这一次腾笼换鸟、华丽转身,旧址的让度和新址的拓建让上海船厂在崇明岛踏上新的征途。对于我们而言,更大的惊喜即将到来:继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东馆之后,北外滩的上海博物馆北馆即将落定于此。

北馆效果图。图源:网络

图源:网络

长江口二号文物考古打捞船进船坞。

图源:网络

考古船进坞,说明几年前已经胸有成竹在推进北馆计划,2024年五月的官宣,则让上海博物馆北馆真正进入亮相倒计时。

俯瞰更直观。图源:网络

杨树浦路800号自来水厂

杨树浦路800号自来水厂建于140年前,被誉为上海最大、最重要的饮用水基地,无人不知。而作为沿江步道的搭建,这550米的景观廊道则是十年前的产物。自来水厂滨江步道工程是与工业锈带改造同步进行的,它是5公里长的杨浦滨江改造的点睛之笔——在江面上新建栈道式滨江廊道,既不影响水厂的原有功能,又能满足市民观赏江景,惬意的傍晚漫行其上,感觉真的很舒服。

杨树浦路水厂的英式风格建筑,这里原汁原味保存着,是沿江为数不多的建筑物之一。水厂内部的厂房建筑,我们难以一窥究竟,只能从图片或者航拍中欣赏了。杨树浦路上的自来水博物馆目前束之高阁,算是此景的 “美中不足” 。

静行廊道,漫品滨江。

姹紫嫣红之外,廊道座椅用这种方式迎接路人,这个还是要点赞。

桥对面新建的这幢建筑,堪如其名。

岸巡

红塔

绿船

飞跨

门拱

碧漾

江影

夜读

相伴

凝观

闲读

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的蝶变。鳞次栉比色斑斓,杨浦滨江夜惊艳。

红塔

紫裙

遗存今观

工业遗迹

锈带新貌

梯引通关

弓折曲弯

红黄蓝绿,缤纷夜色

曲径通幽,电厂深观。

静伫

靛·夜谈

橙·裙摆

翠·塔绿

柱·摩天

蓝塔

静思

水漾清影,一尺花园。

灯火阑珊,女工下班。

步道骑行道,静待游人。

视野中杨树浦路附近的塔吊施工和右前方发电厂旧址,让眼前虚位以待的空地充满了遐想:煤气厂旧址期待未来的蜕变。

昨日的青春记忆,今日的造梦空间

皂梦空间——杨树浦路上海制皂厂的遗迹新景,1923-2024,又是跨越百年。  “今年二十,明年十八”,这句广告词堪称经典,历久弥新的记忆植入杨浦滨江。

夜色下,光影中,徜徉在制皂厂的这片空间。无论锈带还是秀带,杨浦滨江不仅有航运、发电、煤炭的“历史背影”,也有动人美丽的因子存在——如果说追寻美丽梦回年轻,那么“皂梦空间”就是载体。

皂梦空间的江边步道,窃窃私语者也在打造自己的梦。

层次递进,颇有“江门次第开,远景逐步观”的味道。门径,步道,江景,桥影,从行走到观感,快乐油然而生。

沿途各类休闲座椅不一而是,如果愿意,真的可以拾萃集揽。其实它不仅适用于杨浦滨江,虹口滨江,黄浦滨江,徐汇滨江……同样适合上海城区的各种公共空间。由点及面的想到,所有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都能感到这方面上海的变化。

这些座椅有插座,有灯光,能避雨,还可以供人休闲。通透的平顶亭,江边建筑再利用的探索,都值得我们点赞。

这里的红色建筑看起来都被彻底保留了下来,正面通往江边的甬道,看样子是计划打造的游览码头——与秦皇岛路游船码头的布局设置非常相似。

一桥飞度,两岸秀场

九十年代初期,南浦大桥以其独特的盘旋引桥设计横空出世,优美的造型至今仍是摄影爱好者镜头下的焦点。1994年建成的杨浦大桥,两岸引桥造型则反而是平直,反倒在视觉美上有不少逊色。

因为拆迁困难,螺蛳壳里做道场,或许这是当年造桥的写实。此刻在杨浦大桥下抬头仰望,看来也需要辩证看待城市建设的发展。

杨浦大桥飞架南北,成为人们眼中的一道风景线。这里曾经留下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一句话: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

一百年前的革命先驱们从这里起锚,以求学读书方式探寻强国富民真理;一百年后,这里的一切变化,都在告慰着先驱。从“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到“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这又让人几多感触!

江风两岸,这边的对话,那边的八万吨筒仓,人与自然的味道,夜色下的杨浦滨江给出新解。

1902祥泰木行,可能是北外滩及杨浦滨江沿线一带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家企业。正门坐落在杨树浦路1426号,在杨树浦入江口东首,有大片堆栈及加工厂的规模。这片土地最早开发于1883年,与杨树浦水厂同年,现有的打捞局都曾经是它的地盘。

在木行旧址旁边,有一座著名的木屋建筑——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它详细介绍了杨浦的前世今生。

立于杨树浦入江口,与8万吨筒仓隔江而望。黄金水道天然而成,如今两岸的老工业基地再度更新,无论建筑外形、灯饰、廊道,景观所见都在夜景里熠熠生辉。

曾经的工业锈带换新颜,视觉效果确有画龙点睛。不过实地前往“民生路8万吨筒仓艺术中心”,却发现闭门歇业有段时间了。

身处最有工业底蕴的大杨浦,漫行在拓宽后的杨树浦路上,“风起云涌”的景象让人不禁回味起它的过去。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杨浦水厂门前步道的这首诗,可能更偏向于表达浦江光影叠幻的景致。1883年水厂开工以来,枕江而立140年,见证了历史朝代更迭,这本身就是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

很期待杨浦水厂能对外开放展示,更好为“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做出了贡献,也是为“锈带”向“秀带”的真实转变添砖加瓦。

附记:

滨江步道往返徒步的路途中,有些地方会有重复拍摄,也正说明这种漫步是值得的。

这条步道沿江6公里,杨浦滨江的夜景比白天要美得多。点缀生活的美好有很多方式,在工业锈带和生活秀带之间,灯光秀无疑是一种很棒的体验方式。

作者:“上海城市更新”特约撰稿人

编辑:魏玺玲

审核:夏    雨

0 阅读:21

上海城市更新

简介: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官方大鱼号